田薇
为有效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月10日下午,太原市迎泽区教育局在青年路小学万科分校召开迎泽区义务教育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现场会。
山西省教育厅原正厅长级督学张卓玉、山西省教科院院长郭晚盛、太原市迎泽区政府副区长刘爱国以及来自长治市、太谷县等市县教育局的有关负责同志,迎泽区教育局、学校校长、科室长和区教科研中心的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太原市迎泽区教育局副局长郭宏主持。
迎泽区副区长刘爱国在开幕式上强调,要统一思想,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双减”工作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加强宣传,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宣传“双减”政策要求,引导家长、学校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山西省教科院院长郭晚盛指出,减轻学生负担的关键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20多年的课改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到自主、合作、探究,再到今天正在积极探索推进的项目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因此今天落实“双减”,仍然要以学的方式转变来促教的方式转变,以教的方式转变来促进学校管理方式转变。他倡导将项目式学习这个“牛鼻子”融入到课内外的学习中,发挥优势,对“双减”落地起到示范作用。
太原市迎泽区教育局副局长郭宏介绍,迎泽区义务教育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方案中提出了“一核两翼五手段”的工作思路。“一核”是指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两翼”是指项目学习引领课堂改革和课程建设助推课后服务;“五手段”是指优化学习方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探索评价体系、依托《小学生课后服务》拓宽学校服务内容和推进多元化建设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郭宏详细介绍了迎泽区推进“双减”工作的五项措施:一是优化学习方式,推进项目学习。她说,要探索基于学科的项目化学习,强化教育教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要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定期开展聚焦课堂教学质量的“立足项目学习,加强思政研究”的主题活动;要善于利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等免费的国家、省、市教育教学资源平台,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形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新样态。二是狠抓教学管理,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学校要制定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严格落实小学“每周一日无作业”制度;加强校本作业资源建设,鼓励教师通过选编、改编、自主创编等方式设计高质量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三是探索评价体系,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关注教学中教学评的一致性,强化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测,提高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和质量。加强考试管理,改进考试方法,降低考试压力,实施等级评价,坚决克服“唯分数”倾向。每学年针对四、八年级,组织全学科开展质量监测。各校要探索一、二年级过程性评价与项目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四是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依托《小学生课后服务项目实施手册》拓宽课后服务内容。全面推行放学后托管“5+2”模式。各校要制定本校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明确实施方式、管理制度、保障机制等。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在校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教师依托《手册》指导学生完成拓展项目,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在做事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五是推进多元化课程进入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积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设艺术、体育、劳动、实践等多元化课程供学生选择,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努力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在推进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曲折的探索历程。”迎泽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程惠萍在介绍项目学习推进课堂改革时讲到。迎泽区项目式学习的推进路径是“二阶梯、三推进、四手段”,“二阶梯”即研制方案、转化课堂,“三推进”指点、线、面结合,“四手段”指培训覆盖、课题引领、大赛促进、命题导向。“项目学习推进过程中最难的其实是方案的研制。”程慧萍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对项目学习的方案研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整个方案的研制经过了五个阶段,即模仿、自研、模式、大单元架构、课后服务”。
据了解,为了将方案真正落实到课堂,迎泽区教研中心一直坚持点、线、面“三推进”的方式,“點”指的是教研员先行试水,“线”指的是中心组教师集体研究,“面”指教研员下校指导。通过研究,项目学习从单学科走向了多学科,从实验校走向了联盟校,现在已经覆盖到了全学科和全区学校。
“三推进”在全区得以传播,得益于“四大手段”,即培训覆盖、课题引领、大赛促进、命题导向。两年来,迎泽区教研中心坚持“周三下校服务日”,基于各校的项目学习课进行针对性的引领。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之后,下校的目标又多了一条,即加强五项管理,落实减负提质,帮助一线教师将项目学习与检测进行有效的链接,真正让项目学习落地学校;同时,迎泽区教育局教研室倡导课题引领,坚持实施“小课题年”,在今年的小课题中,全区有51个有关项目学习的课题。为了帮助项目学习更好地落地,在去年的教学大赛中,所有学科的教师都在尝试进行项目学习的展示,小学语文学科51节参赛课中有47节体现了项目学习。为了真正让项目学习服务于学生,迎泽区用课题来引领学生,在2020年的期末考试中,太原植物园、地铁、交通法规、劳动教育等课题都成为了命题导向。“命题一定要注重情境化,导向问题解决;一定要注重思维含量,导向教学过程;还要更加注重素养意义,导向能力形成。”程慧萍强调。
“在‘双减’背景下,从教研员的角度出发,我们希望做两件事情。第一,依托多年的互动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我们成立项目学习共同体,希望通过共同体的形式,学校能有重点地研究并进行共享,以此减轻一线学校和教师的负担。第二,依托《小学生课后服务》这本书来助推项目学习落地。这套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更是课后服务的有力支撑。”程慧萍对“双减”背景下迎泽区各学校的项目式教学工作提出了期望。
会上,青年路小学师生进行了课后服务实践探索的情景剧展示。孩子们的精彩展示和教师的教研再现,为与会人员呈现了迎泽区项目学习和课后学习的链接点,体现了项目学习在“双减”背景下的重要作用。在“双减”背景下,迎泽区各学校教师积极参与项目式学习的各项活动,在实践中探究并形成了各种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方案,如青年路小学二年级语文拓展项目“制树名片,爱大自然”。在这个学习项目中,学生在前期进行阅读准备、资料搜集,了解各种树叶,之后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我想和你交朋友”“我来给你做名片”“我要为你做代言”等实践活动,对树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在交流、分享、展示的过程中实现有关树叶的主题学习,同时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在迎泽区教育局教研室的引领下,各学校积极致力于项目式学习的探究实践,成为迎泽区在“双减”背景下提升教育教学的有力抓手。
山西省教科院普通高中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薛红霞就迎泽区落实“双减”意见的做法进行了点评。她指出,迎泽区制定的《迎泽区义务教育学校落实“双减”推进方案》是国家和山西省的系列政策有效落地的开始,是迎泽区教育五大品牌的延续。迎泽区“双减”方案,将国家倡导的教育理念与迎泽区的课改课程相结合,形成了基本模式。方案中的“一核两翼五手段”的“两翼”之一是指项目学习,“五手段”之一是依托项目学习拓宽并实施课后服务。这样的思路,依据的是国家政策。2019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要“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两个文件中都谈到了项目学习,极大地促动了基础教育领域对项目学习的实践探索。为此,山西省教科院于2019年6月19日成立了山西省项目学习联合体,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推进项目学习。
山西省关于项目学习的实践探索起步于2012年底,“当时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制约山西省‘问题导学新课堂’发展的瓶颈问题”,薛红霞介绍。2013年,山西省教科院通过“基于课标、立足课堂、常态应用”的方式正式展开了对项目式学习的探索。2014年开始,依托山西教育出版社编写的项目化实验教材,在山西省进行了三轮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推动了山西省教育改革和中考评价改革。经过近9年的实践研究,山西省的项目学习已经进入常态化发展阶段,已经从部分学科探索发展到小学初中高中全学科的实践应用,从试验性应用发展到与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全程应用,从项目化教学发展到项目化管理、项目化工作方式再到项目化思维,催生了“项目化学校建设”。项目学习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形成问题解决、完整做事的好习惯,真正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了学校教育质量。
迎泽区是项目学习联合体中的后起之秀。他们从2019年开始实践探索,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就探索出了大量优秀的教学方案。2020至2021这一学年更是突飞猛进,他们将项目学习与教学研究的各项工作相结合,快速推进,在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都进行了项目学习实践探索的现场展示活动,并在活动之后对成果进行了梳理、筛选,同时在山西省项目学习联合体组织的第四届“优化教学项目设计”案例评比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学案例,成长出一批优秀的教师。
薛红霞指出,“双减”是一个长期的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不断探索,做出更符合国家意志的实绩。
会上,山西省教科院普通高中课程教学研究中心主任肖增英宣读了省级实验区文件,确定太原市迎泽区、长治市、晋中市太谷区为山西省首批项目实验区,并举行了授牌仪式。
山西省教育厅原正厅长级督学张卓玉对迎泽区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从规范考试秩序、提高作业质量和推进项目学习等三方面对“双减”工作进行了指导。
在规范考试秩序方面,他指出,以考代教、以考代学的现象产生了严重的负面作用。首先,一些行政部门和学校把对学生的考试评价作为刺激竞争、施加压力的教学管理手段。本来应该是学校层、教师层承受的压力,最后都传递到学生身上,学生成了压力的最后承受者。其次,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挤占了应有的教学时间,随之而来的是以加课时、加作业等办法弥补频繁考试所带来的问题。更为严重的干扰表现在教学过程。各学科的事实性知识、简单技能等,可以在短时间内理解、记忆和掌握。而教育教学的更重要的内容,诸如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创新品质、价值观等素养的培养,是不可能做到“堂堂清”的。然而,为了应对频繁的考试以及基于考试结果的各种排名、奖惩,教与学两方面都不得不更关注知识点的讲解、识记与理解,不得不停留在低阶技能的训练上,不得不追求机械生产式的快速度、快节奏。长此下去,自主探究、深度体验、从容思考、系统梳理等真正能够入心入魂的学习,必然被挤到边缘地带。那些本应该在安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从容观察、静心思考、用心咀嚼的学习活动渐渐地被强制灌输、被动记忆、机械训练所取代。与这种性质的教学相适应、相匹配的,正是低水平的考试。以考试代教学的现象背后,是落后的教育观念。因此,要堅决遏制以考代教、以考代学的现象。
在提高作业质量方面,张卓玉强调,要减少不该做、不愿做的事,学会享受有质量的闲暇,让教育“从小康走向现代化”,实现慢教育;要减少巩固性、训练性作业;要增加课前探究性作业,课后拓展性作业;要用好展示性评价。
在推进项目学习方面,张卓玉指出,近年来出现了各种“探索”,如基于学习真实性的任务性教学、情景化教学,基于学习宽度的大单元教学、跨学科教学、STEM、整本书阅读,基于学习深度的主题学习、深度学习、研究型学习,等等。这些探索都具有任务驱动、真实做事、成果分享、反思评价等基本要素。山西省教科院选择的“项目学习”强调学习任务的独立、完整,为教师提供了可选择和可设计的空间,强调学习结果的成果性,突显了学习与未来生活的一致性。他强调,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基于生活设置完整的任务,使学生完成挑战,通过克服困难、解决问题、逼近结果来体验与探究实施过程,以个性化、作品化、应用性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以获得成就感;将课下作业与课堂教学进行一体化设计,如课下开展探究活动、进行户外学习,引导家长配合、取代课外补课,保障、支撑课堂有深度、有重点的教学;坚持如何教就如何考的原则,探索“做中考”;关注中考命题改革,思考情景化命题、开放性测试、思维过程考查对教学的导向,等等。
最后,迎泽区教育局副局长郭宏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肩负起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政治担当。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以“项目学习”为抓手,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加科学合理布置作业,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推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三是加强组织领导,提升保障能力。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压实指导管理责任,精心组织实施,优化舆论引导、队伍建设、常规管理、督导检查等工作机制,确保“双减”工作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