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晓东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北京 102200)
为了感知传送带上经过的行包,进而对行包进行计数和X光检测,目前的安检机行包入口处均安装有光障,即光电开关传感器[1]。入口光障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以可靠探测多种外形的行包。目前国内安检机所使用的光障均为外购的成品,价格较高。为进一步普及安检机的应用,必须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安检机的性价比。因此,迫切需要一种低成本、抗干扰的光障设计方案。
光障即光电开关,是光电接近开关的简称。光电开关包含发射器和接收器,前者发出光信号,后者根据接收到的对应光信号强弱判断光路间是否有遮挡,从而感知接收器与发射器间的物体有无[2]。
根据光线的传播方向,光电开关主要分为两种,反射式和对射式[3]。由于近些年,国内外公共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关于安检机光障的要求亦日益严格[4-5],用户规定安检机应能感知到通道内通过的平板式被检物。反射式光电开关由于反射形成的光源为面光源,不能被扁平物体完全遮蔽,无法满足这一需求。而对射式光电开关一般光源直径仅为3~5 mm,扁平物体可完全遮蔽其对射光轴,实现检测功能[6]。因此,尽管其购买价格近反射式光障的两倍,仍在高端产品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根据用户规定,光障必须可以检测到厚度为6 mm的扁平钢板。为此,对射式光障的光轴必须低于安检机传送皮带上方6 mm。但这样的光轴高度,对于进入通道的前端伸出的物体将不能及时响应,可能造成物体的X光检测图像不完整。为此,在此光障上方,须再设置一个光障,用于避免上述问题。因此,一台安检机的检测通道入口至少须安装两个光障。对于通道入口和出口可互换的安检机,其出入口均需要安装至少两个光障,即最少4个光障同时在安检机通道两端工作。
根据这一要求,设计了一种对射式双光障系统实现方案,在通道入口处,安装一套组件,即可满足双光障检测。它具有以下功能:
(1)一套系统的两个光障光轴平行距离相距70 mm;
(2)单一振荡源作为时钟,多套光障系统可共用;
(3)采用非同相驱动,同一时钟各光障间互不干扰;
(4)具有自动增益控制功能,系统安装后,无须人工调整检测灵敏度[7];
(5)具有自检功能,如对射光障发生偏移或长时间被遮挡,将发出报警提示。
图1是该方案的发射端设计框图,图2是接收端设计框图。其中,发射管D1和光电二极管B1构成对射光障1,D2和B2构成对射光障 2。
图1 发射端设计框图
图2 接收端设计框图
为避免可见光干扰[8-9],发射管 D1和 D2选用红外发光二极管,接收管B1和B2选用PIN硅光电二极管[10-11]。图3为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功率驱动原理图。图中:V2对同步选通逻辑生成的脉冲driver1(驱动D2时为相位不同的 driver2)进行缓冲;稳压二极管 V1和三极管 V3构成了恒流源输出电路,受V2的输出控制,向发射管提供脉冲恒流驱动。当 V1稳压值 Uz=2.7 V、R5=2 Ω时,V3导通时输出的恒流电流I为:
可见,D1在输出脉宽内的电流达1 A,可输出最大标称发光强度,实现长距离的对射检测。
图3 发射器功率驱动原理图
图4为对应的接收器前端放大器。由运放N1A和R8、V4等构成的I/V转换器对B1生成的光电流进行电压转换输出,对应接收到的脉冲调制光,输出端signal信号波形为图中的 signal1(B2对应输出为signal2);为消除硅光电二极管暗电流的影响,采用C4对N1A的输出进行直流隔离;由于B1受激输出的光电流很微弱(μA级),因此采用运放 N1B对N1A的输出电平进行二级放大,输出信号sig_out,提供给后级的解调及同步积分电路;MOS管V4为自动增益控制的执行元件,Vagc为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根据检出信号的大小输出的调节电压,用于控制I/V转换器的转换系数,实现增益的自动调节。
为避免同一系统内两个光障或其他同光谱光源的干扰,各光障的发射和接收光的调制状态应严格区别。本设计中为方便多光障系统的互连,不同的光障间采用了同频不同相的调制方式,如图5所示。
图4 接收器前端放大器原理图
图5 驱动及选通逻辑时序
图5中的时钟信号clk,由光障系统接收端内设计的振荡源输出,作为光障系统的基准时钟;为实现发射端和接收端的同步,设计了sync信号,每隔16个时钟周期,同步信号发生器输出一个高电平的同步信号sync,作为系统内的相位基准;driver1和driver2分别用于驱动发射管D1和D2,两驱动信号频率相同,均为时钟频率的1/16,占空比亦为1/16(满足大电流驱动发射管的要求),均由同步信号sync触发,只是在相位上相差两个时钟周期。这样,发射管D1在driver1高电平期间发出高亮度红外光,在driver1低电平期间熄灭,同理,发射管D2在driver2的驱动下发光。两束光虽然光谱相同,但永远不会在同一时刻出现,从而可在接收端有效避免相互间的干扰。
同样地,在接收端,由同步信号sync触发,产生两个同步选通信号 strobe1和 strobe2,如图 5所示,strobe1的频率和相位与driver1一致;strobe2的频率和相位与driver2一致。strobe1用于控制图2中的S1a和S1b,strobe2用于控制 S2a和S2b。当 strobe1、strobe2为高电平时,S1a、S2a导通,若对应的光轴未被遮挡,积分电路便对接收到的光电脉冲进行积分(增加检测灵敏度),积分8次后,strobe1、strobe2分别驱动 S1b、S2b导通,将此积分结果输出至后续处理电路,进行判断输出。
可见,采用这种同频非同相的设计,多个光障可采用同一时钟源(clk)和同步信号(sync),只要发射驱动和接收选通信号不同相,即可避免光障间的相互干扰,实现多光障的同时工作,完成各种复杂的检测功能。
为了进一步增加检测灵敏度,在接收电路中设计了同步积分电路。如图6所示,由U3A、C11和图4中的R12构成了同步积分电路,其积分时间常数为R12C11。在同步选通电路的控制下,由图4输出的交流信号sig_out负半周被积分电路累加输出,经过8个选通周期积分后,其输出被导通至输出驱动模块进行判断输出。之后,在同步选通逻辑的作用下,图6中的a1和a2两端被短接,积分电路清零,重新开始下一周期的检测。
为了实现自动增益控制,图6中的U3B和U3C以及V11~V13、C12、R27等构成了峰值检测及保持电路,输出的电平Vagc可明确表征光电二极管的光电流强度及放大器增益变化。因此,将其作为图4中V4的控制电平,实现负反馈的放大器自动增益控制,确保光障接收回路自动适应接收光强度的动态波动,增加了各种工况下的检测灵敏度。
图6 积分及增益控制原理图
由于安检机的X光检测过程是由光障输出信号触发启动的,为防止检测过程中出现漏包,在运行过程中,应实时确认光障处于良好工作状态。为此,在光障系统中设计了自检功能模块,用于检测光障是否存在异常。
由图6可知,自动增益控制输出的Vagc表征了接收器接收到的光电流强度,当Vagc输出小于某一参考电平时,则表明未接收到调制光或光强十分微弱(或前端放大器出现故障)。因此,本设计中即采用Vagc来实现自检功能,具体方法如下。
图6中的 V13、C12和 R25、R27构成了取样保持电路,取样时间常数τ1和保持时间常数τ2分别为:
为实现快速峰值取样,设计τ1不大于2 s;为辨别行包的正常通过和光障故障,实现可靠自检,设计τ2>900 s。一般地,多个行包通过时遮挡光轴的时间不会超过60 s,τ2远大于这一时间。因此,行包通过时,Vagc不会产生波动。但当出现以下情况时,Vagc将会低于参考电平,自检模块将输出报警信号:
(1)系统刚上电,而光障接收端未接收到对应的调制光时,由于C12电压为零,因此Vagc将会输出低电平;
(2)系统工作过程中,长时间内未接收到调制光或接收器件出现异常时,Vagc将会以时间常数τ2指数衰减,最终低于参考电平。
第一种情况用于测试上电时的光障功能,第二种情况用于工作时的实时监测,以及时发现光障潜在的故障,从而全面实现光障的功能自检。
前已述及,安检机通道出入口可能需要各安装两个光障,采用本设计方案,出入口各安装一套光障即可。由于设计中采用了同频不同相的同步方式,系统的连接将非常简便。两套光障可共用一组clk和sync信号,如图7所示,由光障系统1接收端输出的clk和sync信号,同时作为光障系统2接收端(其内部振荡源及同步信号发生器停用)的clk和sync信号。为避免两套光障的同相干扰,可对两个接收端的“移相预设编码”进行设定(参见图2),使各光障的相位相互错开,实现行包的可靠检测。
图7 多光障系统互连框图
采用这种统一控制的方式,两套光障系统的控制及输出线可仅从一个光障系统引出(图7中由光障系统1引出),减化了系统的接线,改善了电磁兼容环境。
综上所述,采用同频非同相的抗干扰设计方案,可充分满足安检机所需的光障检测需求。这种光障系统具有自动增益控制功能、自检功能及抗互扰功能,可实现多个光障系统的统一控制,方便了安装与运行维护。经测算,该光障系统的实现成本不足外购产品价格的十分之一。采用其替代现有外购成品光障,量产的安检机生产成本将显著降低,从而有效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