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绪岩
(辽阳市中心医院普外微创五科,辽宁 辽阳 111000)
胆总管结石是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1],外科手术是现阶段临床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方法[2],随着临床微创技术长足进步,腹腔镜、胆道镜等医疗器械已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3],但仍有部分学者对其治疗价值存在一定异议。本研究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78例进行分组研究,旨在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腹腔镜辅助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laparoscopic commonbileduct exploration,LCBDE)+T 管引流术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以期为提高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有效性、安全性提供有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 年2 月至2019 年3 月本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78 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研 究 组 男20 例,女19 例;年 龄26~73 岁,平 均(48.31±2.11)岁;病程1~11 年,平均(5.57±0.24)年。对照组男21 例,女18 例;年龄25~74 岁,平均(48.33±2.12)岁;病程1~11年,平均(5.55±0.2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与伦理研究会审核。
纳入标准:①因胆总管结石病情所需接受外科手术治疗;②意识清醒,可积极配合本研究;③对本研究中涉及的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开腹手术等方案具有良好耐受性,无相关禁忌证;④结石数目少于5个、结石最大直径<2 cm;⑤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完全知情且签署相关协议。排除标准:①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②合并其他胆囊疾病者;③存在腹部手术史者;④恶性肿瘤患者;⑤处于妊娠、产褥、哺乳等特殊生理时期的女性胆总管结石患者;⑥精神系统疾病者;⑦心、肝、肾等机体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⑧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方法
1.2.1 研究组手术方法 研究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具体如下:①术前禁饮禁食8 h,入室后持续心电监护、吸氧,予以常规全麻;②选用四孔法进入腹腔,对胆囊三角有效分离后夹闭胆囊管、胆囊动脉,切除胆囊;③细针穿刺确认胆总管位置,于胆总管前壁做一纵向切口(长度0.5~1.0 cm),根据胆总管直径选择合适规格的胆道镜并由操作孔将其置入;④常规探查胆总管结石位置、数量、大小等情况,根据探查结果合理扩大切口;⑤利用取石网篮将胆总管内结石取出,胆道镜再次探查明确胆总管、肝内胆管是否存在结石残留,确认十二指肠乳头畅通;⑥采用0.9%氯化钠溶液对胆总管有效冲洗后放置“T”型管引流,关闭胆总管切口,引流管放置于小网膜孔后将腹壁各切口关闭,术后1个月待T管胆道造影明确未见结石残留、胆总管通畅后将引流管拔除。
1.2.2 对照组手术方法 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具体如下:①术前准备同研究组;②全身麻醉后取上腹正中(略偏右)做直切口,常规探查腹腔内胆囊、胆总管等情况,解剖胆囊三角、切除胆囊(顺逆结合);③将胆总管切开后取出结石,常规放置“T”型引流管;④术后处理同研究组。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情况:记录两组手术情况相关指标,包括术中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②肠道功能:记录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指标;③并发症:记录两组术后腹腔感染、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④生活质量:利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100,WHOQOL-100)评价两组手术前、术后4周、术后8周生活质量变化情况,WHOQOL-100量表各项目得分0~4 分(涉及社会关系、心理、环境、生理、独立性、精神支柱等评价内容),总评分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予以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予以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两组术中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肠道功能比较 研究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本研究中未见患者同时发生2种及以上不良反应情况。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
表2 两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h)
表2 两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h)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n(%)]
2.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术前WHOQOL-100 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 周、术后4 周,研究组WHOQOL-100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WHOQOL-100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WHOQOL-100量表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术前比较,bP<0.05;与术后2周比较,cP<0.05;与术后4周比较,dP<0.05
?
胆总管结石发病率高,既往临床应用开放性手术治疗时虽可为操作者提供良好术野,获得理想的结石清除率,但患者创伤大、失血量多,不利于患者术后健康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从而可能增加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4]。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不断进步,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胆总管取石术逐渐应用于胆总管结石治疗中,但患者经此手术治疗后需择期再次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于患者将遭受二次创伤,因此,不利于其积极接受此方案并配合治疗[5]。
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 管引流术是现阶段临床推广的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方案之一[6],术中在腹腔镜辅助下利用胆道镜实现探查胆管病变局部、取石等操作[7],能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及出血量[8]。此外,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 管引流术中能够完整保留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结构,降低胆系感染、肠液反流等异常情况发生风险,术中一次性解决取石、胆囊切除等操作有效避免患者二次手术伤害[9],对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健康并保障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 管引流术的研究组手术情况、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生活质量等指标均优于行开腹手术治疗的对照组,与赵培忠[10]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肠道功能及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