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吉
(蓬莱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蓬莱 265612)
急性胃穿孔是一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疾病,常发于消化性溃疡患者[1]。胃穿孔发生后,胃部的消化液会进入腹腔,并对腹膜造成强烈刺激,患者的腹部会出现强烈的痛感,并容易引发腹部肌肉痉挛,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出现休克,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有着严重的威胁[2]。在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目前多采用单纯修补术以及胃大部切除术两种手术模式进行治疗[3]。为给患者提供优秀的治疗服务,特展开本次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急性胃穿孔患者应用单纯胃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选择自2018年11月至次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的详细内容如下。
选择自2018年11月至次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n=35)和实验组(n=35)。对照组当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最高年龄是44岁,最低年龄是20岁,平均年龄是(31.52±2.47)岁;实验组当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最高年龄是45岁,最低年龄是21岁,平均年龄是(31.54±2.48)岁。患者都对本次研究的内容知情同意,且符合本次研究的相关纳入标准。经过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呈正态分布(P>0.05),可以进行本次研究的开展。
对照组应用胃大部切除术,主要内容是:针对大出血患者,应在手术实施之前给予其抗休克治疗直至患者血压达到90/70 mmHg,并且在手术前半小时放置胃管。首先进行常规消毒,然后应用腹腔镜对穿孔部位进行查探,以生理盐水冲洗从而将食物、腹水清除干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相应的组织予以切除,行胃十二指肠吻合术。最后逐层将切口进行缝合。
实验组应用单纯胃修补术,主要内容是:实施手术之前叮嘱患者常规禁饮食,持续进行胃肠减压。选择患者右上腹部位的腹直肌处行一切口,应用腹腔镜对穿孔部位进行探查,以生理盐水冲洗后缝合。对恶性病变予以排除之后行修补术。在手术完成之后进行常规清点并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
观察和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长、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并进行对比。
应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描述计数资料应用n(%),检验值是x2,描述计量资料应用(±s),检验值是t,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评价标准是:P<0.05。
在各项手术指标方面,实验组都优于对照组,经比较,组间差异明显并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对比(±s)
组别 总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排气时间(d) 手术时长(min) 住院时间(d)对照组 35 168.41±54.78 3.54±0.87 143.25±37.81 12.38±2.75实验组 35 89.17±33.49 2.48±0.59 119.62±32.96 9.14±1.83 t/7.3013 5.9657 2.7871 5.8028 P/0.0000 0.0000 0.0069 0.0000
胃溃疡患者由于对于饮食健康的忽略,常常暴饮暴食,此时患者的胃部会受到一定的刺激,导致胃酸以及胃蛋白酶大量分泌,容易对胃部器官造成伤害形成胃穿孔[4]。急性胃穿孔患者的病情发展较急,在治疗过程中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基于胃部肠道重建的方式不同,主要可以分为胃大部切除术以及单纯胃修补术,有研究表明后者在治疗中的应用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5]。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各项手术指标方面,应用单纯胃修补术的实验组都优于应用胃大部切除术的对照组,经比较,组间差异明显并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单纯胃修补术的患者,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都要明显短于应用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
综合以上内容可知,急性胃穿孔患者应用单纯胃修补术可以减少术中的出血量,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