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段华波 刘晓 周颖 康鹏
由互联网到物联网产业特别是电商发展所带来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快速转变,快递业也随之迅猛发展。2019年全国快递寄件业务量达635亿件,近5年每年增长均超过100亿件;从事快递业务人员(含外卖人员)达1000万人;国内快递业务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城市以及中西部武汉和成都等城市。根据对国民经济和电商及快递行业发展趋势预测研究表明,特别是参照国内上海和深圳等城市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均快递业务寄递需求情况分析,预计到2035年寄递业务量将达到2200亿件,约为2015年的10倍。而以一次性包装材料为主的快递业务,正面临大量产生快递包装废弃物(特别是废塑料包装)的突出环境问题,备受公众、相关行业、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NGO)以及学界的广泛关注。
图1 快递塑料包装废弃物流向分析(处置方式根据生活垃圾清运情况测算,2018年)
表1 快递塑料包装材料主要类别分析
快递包装材料主要分外包装材料、内部填充材料、运单和封装胶带(或封条)。按寄递件划分快递外包装材料类别,纸箱类快递包装约占45%,塑料袋类包装约占34%,纸箱和塑料袋组合套装约占10%,其他外包装材料如编织袋、文件封、泡沫箱和木箱等占比较低。根据快递包装材料用量或对应废弃量计(按重量),2018年各类快递包装材料消费/废弃量达到900多万吨,瓦楞纸箱类超过800万吨,约占包装材料总量的90%,塑料类(包括塑料胶袋、泡沫箱、编织袋、封装胶带和填充类塑料等)近80万吨,约占8%。
目前快递包装材料用量较大,单个快件包装材料平均约占寄递物品总重的20%,特别是电商件过度包装问题较为突出。而大量使用的一次性塑料类外包装材料及填充物和封装胶带等,其再利用的价值较低,回收难度较大,一般随城市生活垃圾清运系统进入卫生填埋场或焚烧设施。截至2020年7月,深圳市生活垃圾实现全量焚烧,而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总体焚烧量仅占40%(按快递塑料包装废弃物产生量分省加权计算)。根据笔者前期在部分城市快递服务站点、社区和商区所开展的实地调查研究和采样分析工作,初步构建了快递塑料包装材料的投入产出流向图(图1)。
图2 利用废塑料生产低品质塑料包装材料工艺过程及潜在环境影响(某家庭作坊式企业案例,2018年)
表2 中国快递包装绿色化发展相关政策和措施(部分节选)
不同于资源化价值较高且回收体系相对健全的纸箱类(包装)废弃物,目前缺乏专门针对快递塑料包装(包括生活源其他类型塑料包装材料)的分类系统或成熟的商业回收模式;在上海、深圳等城市展开的强制性生活垃圾分类和收运系统,塑料类包装材料的回收效果也不显著,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尚需要较长时间。此外,快递包装塑料(胶袋)以低品质的再生料为主(表1),其来源复杂,杂质含量高、回收价值有限且回收难度大、再生塑料品质低,其利用途径受限,且再生过程(如清洗加工等)工艺相对复杂、成本较高,极易造成二次污染。
如上所述,快递塑料包装以低品质的PE、PS和HDPE等不可降解塑料及其再生料为主,属于典型的一次性包装材料,生产加工过程潜在一定的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图2);并且这类以废料或再生料为主的快递塑料包装材料,在后续的循环使用、再生利用或最终处置阶段,若缺乏妥善的污染防治方案或具体措施,可能产生持续的环境影响。
2016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快递、物流和包装废弃物等热点话题出现在代表提案中,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开始注重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工作,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具体见表2。
综上所述,目前中国针对快递包装绿色治理问题十分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治理措施,快递包装减量化成效较为显著:如电子运单使用率已达95%;快件以物品自带包装为主占比逐渐提高;电商和快递企业物流中转广泛推广可循环包装,使用的编织袋等一次包装下降到50%以下;各类快件“瘦身”胶带(要求45mm及以下)使用较为普及且严格控制缠绕使用量。并有望到2022年,全面建立较为严格且具有约束力的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进而形成较为完善的标准与法规政策配套下的快递绿色包装治理体系。
尽管中国十分注重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工作,但快递包装废弃物特别是一次性塑料包装材料问题依然严峻,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一次性的快递包装材料(包括不可降解塑料包装)仍大量使用和大量废弃,在快递业务量持续迅猛增长的发展趋势下,电商或快递企业仍会严格控制包装和寄递成本(包括消费者对低寄递物流成本的诉求),短期内仍难实现包装塑料的绝对减量,且仍会大量使用低品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
图3 实施快递包装材料EPR制度责任主体
2.缺乏针对快递塑料包装材料的专门回收系统,部分企业级的试点或示范主要面向纸箱类包装,且运营成本高,难以在快递行业或整个产业链全面推广应用。
3.地方性的快递包装绿色治理措施仍较为鲜见,特别是针对快递塑料包装的回收利用和处理处置政策文件和方案较为缺乏。
4.面向客户端(公众)的循环共享包装模式尚未建立,亟待探索并开发面向同城、异城、全行业/全产业链包括公众共同积极参与的循环共享快递包装模式,特别是构建政策扶持下的商业化运转模式。
针对快递包装材料,需要加快形成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EPR),并予以全面实施。EPR可将快递包装物的回收处理责任从下游(生活垃圾清运和处置系统)转移到上游(生产和使用企业),并全面融入包装材料的“绿色属性”。EPR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让快递业务前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电商/电商平台)共同承担相应责任,达到最终减少包装废弃物以及降低环境影响的目的,其有望成为解决一次性快递包装(塑料)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针对部分商品包装材料,在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支持下,已基本建成面向EPR的回收治理体系。
EPR制度最为核心的要素是明确责任主体或相关利益方(图3)。实施EPR制度的主要责任方主要为快递包装生产企业(含供应商)、电商(含电商平台)和快递企业,其他相关利益方主要为消费者,以及收/寄件人、行政主管部门、物业以及回收人员、回收与再生利用企业等。政府部门作为EPR制度的主要创制者和助推者,承担的责任主要有:(1)制定完善的EPR法律法规,并进一步通过激励措施引导EPR顺利实施;(2)建立责任主体(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将EPR的实施情况作为评价的审查点之一;(3)对EPR承担监督责任。此外,推动EPR快速和有效实施需要第三方组织机构(特别是非营利性的组织机构)的共同参与,进行组织协调或具体实施。例如,可引导建立企业级的分类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以及可支持开发一批新型、简约和可重复、可循环使用的快递包装产品标准体系及运转模式。
构建快递塑料包装材料回收体系具有三种潜在模式:(1)自主回收;(2)联合回收,包括横向同行业之间联合(如不同快递企业),或纵向产业链之间联合(如生产企业、电商和快递行业);(3)委托专门的回收企业进行回收处理。而前两个模式的实施主体一般应为生产企业(或供应商),或具有回收利用“便利条件”的快递企业,但承担回收处理费用(责任主体)须由生产企业/供应商、电商/电商平台(限电商件)和快递企业共同承担。
具体可参考或对标的包装材料回收体系有德国的“绿点”式回收体系(但针对常规包装材料)。德国自1992年起就开始推广基于EPR制度的包装材料回收系统——“绿点”回收模式:通过包装材料生产企业购买“绿点”标识建立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基金,并委托第三方非营利组织(DSD机构)进行组织管理,并补贴专业的公司进行这类具有“绿点”标志包装材料的回收处理。这类企业在DSD的监督下,通过较为成熟的技术和系统工艺,将包装材料最大限度地循环使用或再生利用。不可利用部分则一般进行焚烧发电(如塑料类)或用作建筑材料(如玻璃类)使用。“绿点”模式明确了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的责任,并减少了包装材料使用和产生,并提高了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率,且可有效防控包装材料在再生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
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十三五”以来“共享经济”多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已成为全国“两会”的热门话题,共享经济也加速向各领域渗透融合,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雨伞和共享充电宝等不断涌现,包括在快递物流领域成效显著的共享快递柜和共享迷你仓,在一定程度上证明该模式可将供需双方进行高效匹配,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
电商或快递业务的循环共享包装模式(Cycling and Sharing Packaging Mode)是指通过开发多功能、智能化和耐用性的快递包装箱(或包装袋),来取代传统的一次性快递外包装材料及内填充材料,并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在限定的业务范围、地域范围以及按照标准化的规则流程进行循环与共享,最终实现快递包装的多次循环和共享使用。实际上,由于其具有可重复、可共享以及可再制造等特点,尽管单一循环共享包装箱(或包装袋)成本相对较高,但按循环次数折算,其可大幅降低包装材料采购成本。狭义范围的循环共享仅限于单一快递企业或单一业务范围的循环共享,而广义的循环共享则是面向不同快递服务企业,且覆盖跨城或跨省的快递业务。
循环共享快递包装箱/袋可自购或租赁,在运作模式上可自营或委托第三方,但关键是在于如何实现逆向流通(特别是异城业务),而提高流通效率特别是有效降低逆向流通成本则需要建立跨行业以及跨区域的循环共享体系,包括快递包装箱/袋连续投放与维护体系,即构建行业间的循环共享体系,真正实现快件寄递过程中的包装减量化乃至“无废化”。
目前,国内部分电商和快递企业在积极推广使用循环共享包装材料,特别是网点间的周转物流:循环周转箱、循环托盘和循环笼车等,根据循环包装的所有权又可分为自有模式和第三方租赁模式。如苏宁积极推广的可循环式共享快递盒/袋,可取代网点之间的一次性编织袋,且拥有定位、追踪和自动分拣功能。顺丰同样注重包装材料标准化和减量化,如持续推进的可持续包装解决方案(Sustainable Packaging Solutions,SPS),如“EPP循环保温箱”是顺丰在冷链方面使用循环共享包装。另外一款普适性循环共享包装为丰BOX系列,其不仅可有效取代一次性的包装材料,大幅减少包装废弃物的产生,还可节约成本;在功能上,丰BOX相比一次性编织袋、瓦楞纸箱或塑料胶袋更具实用性和适应性,但目前主要限于B2B业务(Business to Business)或网点间的周转业务,尚未广泛推广到C端(Customers,或B2C)个体寄递业务。
促使全行业快递循环共享包装模式的广泛实施并大幅提高使用效率和解决逆向回收的问题,显然需要更多的电商平台以及快递企业共同参与,可在同城快递中展开探索或试点,并进一步拓展到异城业务,最终实现全行业、全快递业务供应链和全国范围内的循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