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新沿 程学通
(1.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2.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城乡建设差距的拉大使得村镇的建设受到关注与重视。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落脚乡村振兴,注重乡村的历史遗产与文化价值发掘与建设。目前,依托国家政策支持与地方政府实施,全国特色小镇已有400余个,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新热点。
但目前国内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存在着个性特色不显著、盲目套用成功建设案例经验、产业开发过度或开发不足等现实问题。随着国家对村镇建设的重视度提升,以及人们对审美与追求的提高,现有特色小镇规划建设还存在着较大的改善和提升空间。本文将以从化南平静修小镇为案例,分析其建设成功的特点与经验,以特色小镇适应当前发展和需求的建设策略作为研究的重点。
1)急于求成,规划建设方案雷同。在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上,往往有一些小镇项目追求建设速度与效益,盲目借鉴周边或优秀的小镇建设方案,而没有从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出发,导致建设雷同,最后出现财力、物力皆浪费的结果,也没有收获到应有的效果和成果。
2)产业开发不足或过度。和一般普通村镇和各类产业园区不同,在产业发展方向上,虽然不少特色小镇看起来前景良好,但实际上往往缺乏真正的核心产业竞争力,没有过硬的产业做发展支撑。还有一些小镇有着自身的独特价值,但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可能因为过度开发、盲目借鉴等原因,失去了自身的特点,自身的优势条件被削弱或浪费。更有甚者在特色小镇内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大规模建造商业性建筑,力求创造不可持续的经济价值,逐渐失去了最核心的“特色”竞争力。
3)政府层面多方管理,设计方案全方位落实实施阻碍大。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涉及到诸多政府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这就给特色小镇的资金预算、方案申报审批、后续建设维护等工作推进带来了较大程度的困难,建设战线长。此外,当地乡镇政府和村民的落实、沟通与协调也至关重要。在建设过程中,往往有一些村民存在着一些封建迷信的思想,或是在涉及到自身经济利益方面存在不愿意让步的现象,给设计方案的全面实施带来了一些挑战,也影响到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进程和完整程度。
从化南平静修小镇在改造建设之前为从化温泉镇南平村,地处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与增城区交界处,紧邻派潭凤凰山森林公园及石门、从化温泉风景名胜区、南昆山及白水寨景区,被凤凰山系以双龙抱珠之势环绕,生态环境绝佳。交通便捷,距从莞深高速公路(S29)灌村出入口仅3 km,约1 h车程可达广州市中心城区,约1.5 h车程可达深圳市中心城区。
总体来说,南平村既有着较好的自然地理位置,与诸多风景区相邻;又有着较好的经济地理位置,与广州市、深圳市的距离适中,基础设施建设较好。
南平村有着木棉社、朱屋社等8个自然村,有约280户共1 100人在其中生活。截至2019年年底,约有建筑800余栋,总建筑面积约5.4万m2,总用地面积约500 hm2。整个村的用地面积中,山林占据很大一部分,在村的西南面有3片面积达4 000 m2的风水林,真可谓是“山有六千亩,峰拥八九座”。
南平村有五大特色要素——山、泉、林、溪、石,其组成了南平静修小镇的核心竞争力。凤凰山系环绕塑造了山地双壳荔枝、大红柿、青梅、龙眼等特产,也让整个小镇拥有绝佳的清幽环境。在南平村境内有一条南北流向的山溪流经,水质上乘,可以做饮用水使用,在2013年还曾被广州市水质监控中心评为“最优质水源”,滋养了一方人士。基于山系环绕,南平静修小镇村镇范围内有许多茂盛的植被群,保存着大片的原生态树木。其中还有树龄长达50年以上的枫树、龙眼树、荔枝树、木棉树等,如广州最古老龙眼树——大窝贝社古龙眼,树龄长达352年。且有着较为广泛的树木品种,既有景观价值,又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但这样原始的生态环境,也注定南平村经济水平较低,建设程度较差。在改造前,村内经济以原始农业经济为主,售卖蔬果谋生居多。在基础设施方面,村内主干道为非硬质的普通路面,且较为狭小,有较多凹陷,距离集市需骑行约0.5 h。在住宅方面,多数村民居住在木质结构房屋内,没有充足的经济条件对其进行改建或完善。
整体而言,南平村有着良好的生态基础,山水田园相映成趣,民风淳朴,颇有“悠然见南山”的趣味与氛围。在广州市与深圳市的周边,还能有此良地,实属珍贵与不易,也颇具旅游吸引力与规划建设价值。
3.3.1空间沉浸式体验景观设计
南平静修小镇的重要亮点便是生态资源丰富且原始,使用原始场地材料能够让设计突出小镇的生态景观特色与亮点。在整个场地建设上,规划设计师善于利用原有的自然材料,如石材、砖瓦、木材、花草等,使得整个场地保持着原有的特色,而又让游览者感受到创新与设计精妙所在。
小镇运用了多处竹子和溪石来体现小镇本色(见图1),沿着最佳观光路线游览,就发现小镇是由一条自山顶而下的小溪贯穿而过,而且据说这条小溪是原本就存在的,改建也基于原本的溪流向进行改建,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南平村原本的形态使人更加沉浸其中。
不仅如此,在观光道一侧运用了大量的竹林和芭蕉等当地植物,结合当地溪流和石头,形成特色的静修氛围,给与空间沉浸式的景观体验,使人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身心得到放松;进来的竹门入口,形状犹如展翅的凤凰与凤凰山的名字相呼应,也反映了取“凤凰”作为方案意向,总体形成“一体两翼”的规划结构,运用竹子作为材料使景观节点能更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山水文化氛围。在路边还有很多小品或桌供人观赏或休憩,例如木桩,供休息的木椅木桌,石灯等更加细致地与环境融为一体。
不仅如此,小镇还运用了不同种样式的铺装和材料结合亭子加强小镇修心环境塑造,不同的铺装给人不同的感觉并且在环境营造中有不同的作用(见图2),例如有些地段运用鹅卵石,而有些地方运用木板或石板,运用与周围环境协调的方法,通过不同铺装和材质结合不同的景观节点达到营造环境的效果。
3.3.2民宿自然淳朴氛围的营造
除了特色的岭南景观造境以外,属于乡村民宿的自然、淳朴等氛围的营造也十分关键,而南平静修小镇的民宿可谓别具匠心。在进行过民宿构建时,设计师注重保留原生态的自然内容,如窗外的景色、虫鸣、鸟啼,民宿的篱笆、砖瓦、水景、铺装以及当地原生态花草植物等,从而营造乡村民宿的氛围。
岭南乡村民宿设计中,良好的水景设计能够使民宿获得更高的价值,在水景设计中水池、水缸等水体设计能够增加民宿的观赏价值,民宿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构建水车、喷泉等水景设计能够提高民宿的趣味性和可玩性,增添对游客的吸引。
此外,南平静修小镇的民宿门前水景设计让人十分印象深刻,设计师非常注意水体布景与整体氛围的协调性,引入本土罐状物作为流水工具,与民风民俗相得益彰,体现了民宿的和谐、自然。而小镇民宿景观设计中的铺地也与主题相协调,用凹凸不平、纹理丰富的青石与鹅卵石水泥地排列满铺,具有典型独特的岭南特色,也增添了民宿的趣味性。“静修”主题营造出岭南乡村民宿的氛围,给予游客岭南独特的民俗文化体验,让游客在民宿的温馨氛围中感受到独特的岭南特色(见图3)。
3.3.3村民共建小镇
在整体建设中,政府还注重与村民一起,与每一位村民进行小镇的共建。政府创造性地提出了挂钩农户制度、治理云平台等,抓好每一位村民的切身利益与需求,让整个小镇的规划与建设更加顺利。在整体建设中,在有条件的房屋门前搭建了小型庭院,为后续旅游经济的开展提供了销售与娱乐场所位置,还增设了小型、雅致的篱笆,使村民的幸福感得到提升,使得整体规划建设工作完成得更加顺利。
在乡村改造、振兴井喷的当今,许多村镇盲目发展成为旅游景区或企业商业之地,只注重单一功能或经济效益,不仅违背了特色小镇的建设出发点,也对小镇的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我们要根据每个小镇的特色与优势所在,因地制宜开展规划建设工作,实实在在将小镇的特色发挥到极致,用特色来吸引游客,促进可持续性发展。
在我们找到了切入点或特色之后,我们要注重在保护的前提上开发,要把建设放在保护的笼子里,珍惜原有的生态环境。静修小镇在建设时便较大程度地考虑了当地的景观控制,在其设计上也根据原有的地形现状,大多采用当地的元素及材料,对小镇进行改造设计。大量保留了小镇原有的特色,不影响居民的生活。改造小镇的景观节点,以“竹”“石”等自然之境,塑造小镇的“寻静”氛围,同时又赋予了小镇新的产业动力,带动小镇的发展。
特色小镇除发展特色、文化传承方面的考虑外,也要切实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注重旧房改造、基础设施更新等方面的内容,更好地吸引外流人口回到小镇,同时能够得到更大程度上小镇村民的支持,为后续的经济发展与建设提供条件。
特色小镇是一个集特色产业、区域文化、生态旅游和社区功能于一体的空间概念,广州从化南平静修小镇生动形象地体现和诠释了这一概念,也为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带来更多的思考与经验借鉴。如何更好地把握当下乡村振兴的政策战略,把握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发展机遇,为更多的村镇带来更好的规划建设方案,是本文的重点。笔者希望能通过借鉴南平静修小镇的规划建设方案,为更多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带来更多启发与经验,促进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