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社州 董斌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全国各地常会遇到地震现象,不仅对当地环境及其经济造成影响,还会造成人员伤亡事件,因此,做好隔震减震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类材料与技术不断创新,为了满足经济及人们居住安全,就要对隔震减震方法进行优化。通过提 升整体水平,降低地震造成的影响,保障人们居住安全性,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提升。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隔震减震;问题;策略
引言
我国国土面积十分辽阔,境内地质地貌情况复杂,纵观我国历史,其 中不乏被列入史册的重大地震,而这些地震灾害给民众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新中国建国之后唐山地震、汶川地震、凉山地震等重大地震灾害不但给当 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危害,而且对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造成 了毁灭性的打击,人民群众多年的辛勤努力毁于一旦。在对地震区域灾后 评估的过程中,调查人员发现上述震区内大部分被毁坏的建筑物均未采取 适当的避震减震措施,甚至部分老旧的建筑物不满足当地的建设防震设计 要求。
1 建筑钢结构及结构抗震设计重要性
钢材料具有质量轻及弹塑性理想等方面的优势,机械性能较为突出,在建筑行业中有着广泛应用。随着钢结构的大量应用,其具备的良好抗震 性能也逐渐显现出来了,得到了设计方与施工方的青睐。在对钢结构进行 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国家规范展开结构抗震设计,明确抗震结构的设 置方式和方法,以便最大限度地对结构的安全性进行保障。在相同载荷工 况中,采用钢结构能使构件的厚度更薄且截面尺寸更小,其优势在钢结构 施工中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但钢结构也存在着稳定性较差的不足,容易出 现结构失稳的问题。为保证对该项问题进行妥善处理,实现理想化的钢结 构应用模式,需要通过对单个构件进行分析,对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展开推 演,做好简化计算,从而科学展开整体钢结构的设置。
2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
2.1 金属屈服型阻尼器(MYD)
金属屈服型阻尼器(亦稱软钢阻尼器) 简称 MYD,其主要由强度较高 的合金制作而成,在受到外力冲击时阻尼器内的合金钢板出现受力屈服,在合金钢板出现形变的同时逐步消耗外界传导给阻尼器的能量。该类型阻 尼器的使用寿命和减震能力主要取决于内部合金钢板的抗压能力、抗剪切 能力,其对于温度、湿度等外界环境因素反应较弱,故称为了目前应用较 为最为广泛的减震类产品。
2.2 减震组合技术
减震组合技术是指根据结构的变形特点以及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要 求,合理组合应用多种减震装置,充分发挥各种减震装置耗能效果,减小 地震作用,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减震组合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许多重 大工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抗震效果。
2.3 完善隔震策略
第一,特殊材料的合理使用。对于地基来说,是建筑物中直接与地震 相接触的,也是震波直接的受力区,所以说,做好隔震策略能够有效提升 其效果。经过有效处理,同时铺设垫层,能够有效降低地震波对建筑物造 成的影响,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在对垫层进行制作过程中,大都使用 黏土与砂子,而现阶段人们往往使用沥青为重要隔震材料,且取得较好的 效果,在今后隔震中取得广泛使用;第二,基础隔震。此种方式是将隔震 装置在基础及其上部建筑间合理进行设置,但受到隔震层位置的不同,基 础隔震方法能够降低地震波的传递,这是较为传统且广泛应用的方式之一。在具体进行施工时,也会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种方式适合多层或低层的 建筑,但在高层建筑工程中进行使用的话,往往无法取得很好的隔震效果,且还会延长建筑物资的自震周期,增加建筑物的自身重量,对隔震效果造 成不利影响。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方式是摩擦滑移隔震以及滚轴滑移隔 震。在对隔震方式进行选择过程中,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提升整体 隔震效果;第三,构造策略与维护。建筑结构策略中,包含支座的设置、防炎策略、隔震结构连接等因素。目前,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高层 建筑工程涌现,在设计过程中,要重视防震缝以及水平隔离缝的设置,特 别是电梯与楼梯等的设置,其隔震设计是非常关键的。除此以外,对于结 构的影响因素还包含配线以及配管等设置,在工程使用时,还要强化防震 设计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在有效保障防震层与防震结构的基础上,顺利开 展工作,发挥出其防震作用。使用隔震技术的高层建筑工程来说,需要进 行明确规定,完善维护与管理责任,需要对设计者与建设者做好必要说明,同时给予管理者相应的意见;第四,完善维护与保养方法。为了确保对于 隔震支座性能提供重要依据,在使用过程中或者震后外观产生损坏等,就 要对隔震做好完善的检查与维护策略,对其定期进行维护。在隔震楼梯间、 建筑物出入口处,设置警示标志,提醒相关人员对其做好维护说明,同时 对于使用时堆放的杂物以及妨碍其移动的行为进行明确。
2.4 做好建筑场地的选择
为保证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能够达到预期,需要做好钢结构建筑的 建设地址选择。一方面需要对各地的具体情况展开分析,明确地区是否处 于地震带,掌握地质以及水文等各项信息,以便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优的施 工地址,保证钢结构的性能;另一方面,如果需要在复杂地区进行建设,需要对该地区的灾害发生情况以及以往历史等各项情况展开研究,要在此 基础上制订出较为详细的应对方案,并将其融入抗震结构设计之中,以便 最大限度降低地震灾害对钢结构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保证民众的居住安全。
3 减隔震技术应用的优势
(1) 隔震技术应用的优势 1) 相关实验数据显示在同等地震强度的作 用条件下,已安装隔震技术的建筑物能够抵抗 8 倍以上未安装隔震技术的 建筑物所受到的能量。2)与传统建筑相比美观性好:得益于安全的保护,上部结构可以降度设计,可使用传统建筑不能采用的(结构薄弱的)外形 设计。3) 与传统建筑和减震建筑相比实用性好:得益于安全的保护,上部 建筑的功能发挥更灵活,公摊更小。4) 与传统建筑相比经济性好。短期直 接经济效应:虽然增加隔震层和支座的投入,但是也减少了上部建筑的建 材用量;短期间接经济效应:安全更高、公摊更小等成为楼盘卖点,增加 楼盘 300~500 元/平方均价;长期经济效应:持续保护室内的生命和财产 安全(无法准确合算价值)。5)与减震建筑相比便于检修:只用统一巡检 隔震层,减震建筑需要巡检每层隐藏的阻尼器;6) 与减震建筑相比耐用性 好:隔震产品寿命不少于 60 年,大于减震产品寿命大多不少于 50 年。(2) 减震技术应用的优势 1)与隔震建筑相比限制更小:几乎适用于所有结构 的建筑,不受制于高宽比;2) 同时减震技术还能被应用于消除高层或超高 层建筑所受到的风力影响,并减少建筑物上部结构的晃动等。
结语
(1)中国高烈度地震区分布广泛,且中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必须采 用有效的抗震措施,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以及使用品质。(2) 减隔震技术 已经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等)中,可有效 降低地震作用,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
[1]罗强军,谈燕,郭明星,潘凯云,商黔建,高国家.昆明天湖景秀棚 改项目百米高住宅隔震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16,11:33-38.
[2]庄绪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8 (25):73.
[3]张桢.高层混凝土抗震墙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的支座力学参数影响分 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7,85(8) 12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