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正兴
2020年是语文课程改革砥砺前行的一年,是统编教材精准施教的一年,是线上教学落地生根的一年。2020年语文教学研究的不平常行旅,处处投射出全力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新思维、新探索、新智慧和新发展。受研究视域所限,笔者只能从海量资讯中选择两个前沿视角,对本年度语文教学研究的进展加以述评。
一、统编教材的深度研究持续升温,精准施教的关键是强化“教材意识”
从2019年秋季到2020年,统编教材在全国小学和初中阶段已使用一年多,统编教材的新理念、新体系、新思维已经为广大一线教师所认同,并且逐渐融入语文教师的工作话语系统。
统编教材的全面使用,对深化语文课程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导向作用。研究者认为,一年多来,统编教材的落地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二是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切实的转变,三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四是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语文课程活力也明显增强,五是“新教材,新理念”成为各级培训活动的主题,也成为语文教学主流报刊和教育网站的专题栏目,新理念、新成果得到了迅速传播。
统编教材的大变革,给一线教师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正如小学语文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在新教材培训会上所说:“统编教材好教,但教好不容易。”如何使用好统编教材,是摆在我们面前最需要思考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语文教材的编审、研究者以及资深语文教研员为一线教师建言献策,从不同层面提出统编教材使用的优化方略。
(一)微观层面
统编小学语文《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对教好统编教材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教学用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的研究人员以及来自全国各省的优秀语文教研员、知名教师、骨干教师等,经过长期试教、研磨,按照统编教材的编排体系编写的教师教学的指导用书,是语文教师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参考资料。《小学语文教学》编辑部约请诸多语文教学专家和一线教师分别就如何才能真正用好《教师教学用书》提出使用建议,一是读懂“编写说明”,厘清单元内容;二是读好“单元说明”,明确语文要素;三是读懂“教材解析”,明确教学目标;四是参考“教学建议”,创造性活用《教师教学用书》。对于如何从微观操作的层面去理解和实践教学,研究者提出,教师要结合当时、当地、本人、本班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安排教学进程,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与提升的目的。
(二)中观层面
研究者从多维视域出发,深度解读统编教材的指导思想、体系、模式,成了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重点。温儒敏的《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七个创新点》、顾之川的《小学统编语文教材的价值追求与统编意识》、王本华的《守正创新,构建“三位一体”的语文教科书编写体系》、陈先云的《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能力体系的构建》,语文专家的论述,展示了对统编教材研究的面貌,帮助一线教师深刻领悟新观念、新思想。正确的理念引领,也需要有科学的策略践行。研究者基于多元视角,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统编教材使用的优化方略,为一线教师提供了诸多可以借鉴的操作策略。有语文要素的落实策略、统编教材与原版教材有效衔接的策略、单元设计的策略、教读课文的教学策略、自读课文的教学策略、知识点的落实策略、重复课文的教学策略、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策略、课后习题的解读策略、“语文园地”内在价值的发掘策略、现代诗教学策略、长课文教学策略、科普文教学策略。以上这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重要指导作用已成共识。
(三)宏观层面
众多研究者从“立德树人”总目标、教材价值导向、语文学科的特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等方面聚焦“教材意识”,就如何强化“教材意识”进行了深度思考。学者一致认为,统编教材的新思想、新内容如何落到实处,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增强“教材意识”。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执行主编陈先云在《小学语文》上撰文提出,教好新编语文教科书,需要增强六个方面的意识:一是国家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语文教科书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海洋与国家主权意识教育、法制教育。二是目标意识。教师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时要突破人文主题的桎梏,增强目标意识和语文要素意识。三是文体意识。教学中,教师在教好应用文、记叙文等实用文为主体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文学启蒙教育。四是读书意识。要克服课外阅读边缘化,促进儿童阅读进教材、进课堂、进课程,给学生如何读课外书的全方位的指导。五是主体意识。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防止语文教学回到机械的、烦琐的语言训练老路上。六是科研意识。要将教材的研究、使用当作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把教育科研视作教材使用的一个重要工作。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主任编辑胡晓在《强化四种意识,用好统编语文教科书》一文中提出,用好统编教材,需加强四种意识:一是“双线组元”意识。正确认识单元主题,把握语文要素,发挥“双线组元”的优势。二是前后勾连的意识。充分认识单元的独特价值,尝试打通各单元,强化前后勾连意识。三是单元整组进行意识。理解单元的设计意图,重视文本的文体特点,优化单元整组教学。四是学生主体意识。以任务为导向,以活动为主体,明确文本的教学价值,强调单元整合,把握好学生的主体地位。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柯孔标在2019年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活动评审会上强调,要用好统编教材的“七个意识”。一是依标施教的意识。语文教师一定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严格参照课后习题和作业本设计课堂练习。二是目标导向意识。教学目标应统筹整个教学过程和所有教学环节。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具体、明确、有可操作性。三是以生为本的意识。以生为本,教师要想方设法找到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兴趣点,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学习规律,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内涵,开展深度思考。四是注重实效意识。无论是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选择,还是拓展材料的使用,都要从服务教学目标出发,注重实效。五是面向全体的意识。要创设更多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所教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开展深度阅读和思考,合作解决问题,多形式展示和交流阅读所得。六是解读文本意识。文本解读要认清课文的文体特征,要准确把握文本的感情色彩,朗读要把握课文的情感主色调。七是德育融合的意识。语文课一定要重视文化熏陶和德育融合,这是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体现,要通过朗讀、体验和探究、合作与交流,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的熏陶。
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价值导向,对我国语文教学而言,确实是一场具有历史标识的大变革。用好统编教材,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深度改革的大事,也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大事。陈先云在首届全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优质课观摩交流活动总结报告中强调,用好统编教材,重要的是教学观念的改变。教材是一个整体,用好统编教材,就要从整体出发,了解全套教材的体系结构以及内容安排的系统性、能力训练的层次性和发展性。他还强调,语文教学要“轻装前行”,首先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他认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他提出,用好统编教材上好语文课的基本要求是: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编写理念和编排意图,把握好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把教材中对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提炼出来,精准定位教学目标。
二、线上教学不懈探索稳健推进,有效实施的关键是加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线上教学以一种不可预见的方式站到了教育教学的中央。有学者将这次大规模的在线教学称作近40年来人类教育史上最大规模的实验。
(一)疫情背景下中小学在线教学的机遇与挑战
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以无可替代的担当和问题导向的探索创新,交出了合格的答卷,取得了积极成效。教育部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实施在线教育既是对危机的非常之举,也是推进教育公平的战略选择。”中央电化教育馆原馆长、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王珠珠在《人民教育》上撰文称:“应急之策”——在线教育采集了推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巨大能量;“巨浪冲击”——在线教育凸显革命性力量。具体表现为:一是实现了信息技术大规模广覆盖,二是发挥了协同共享的优势,三是得到了快速迭代的技术支持,四是加速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融合创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教学,在疫情之中迅速得到加强。“走向常态”——推进混合学习与在线教育的制度化实施。“适应变革”——秉承先进的教育理念,加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还有研究者提出,这次大规模在线教育改变了原有的信息技术生态,无论是老教师还是文科教师均一改常态,由“敬而远之”到“热情相拥”,教师主动学习,大胆尝试,反复演练,有的还主动组成技术互助队,学得不亦乐乎,练得驾轻就熟,不少教师成了“技术控”,极大地提升了全体教师对“互联网+”教育的认知,信息技术的熟练运用将成为教师教学的新常态,线上线下融合也必然成为未来教育的方向。
疫情期间开展的在线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也让我们感受到在线教育的瓶颈与不足。天津师范大学李洪修、丁玉萍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在线教学的审视与思考》一文中认为,当前在线教学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从“面授传递”到“线上灌输”,在线教学存在浅表化。从在线教学实际状况来看,许多教师将网络平台视为“二传手”,把传统面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内容通过平台、屏幕等呈现给学生,这种在线课堂教学形式,由面授到线上的转变和显性知识的“搬家”,存在着浅表化的问题。第二,从“传统课堂”到“线上课堂”,在线教学存在同质化。不少教师依然沿用传统讲授的教学方式,很少考虑创设探究性的学习情境,采用启发式教学。第三,从“课堂学习”到“线上学习”,在线教学存在虚假性。在线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大多是隔着屏幕开展教学的,缺少师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因而这就会导致学生面对冷冰冰的屏幕很难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往往出现虚假学习的行为。第四,从“师生互动”到“人机交换”,在线教学存在交互弱化。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与教师交互情境与活动较少,情感互动缺失,教师多注重网络、技术工具和手段的运用,缺少对学生人文、情感培养的关注。
(二)在线教学的应对策略探究
实施线上教学需要新策略,正确把握线上教学的内涵和特质,创设匹配的优化策略。西南大学张辉蓉等四位老师在《重大疫情下中小学网络教学:机遇、挑战与应对》一文中提出四点策略:第一,做好平台技术支持工作,灵活交错并用网络教学工具,第二,合理选择网络教学形式,创新融合线上线下学习。第三,重视教师平台技术培训,提高教师实际工作效率,第四,搭建多主体管理联动机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河南大学张炳林等四位教师在《课程·教材·教法》中撰文建言献策,在对网络直播教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网络教学可以从数字化资源、学习活动、交互距离、过程监管、学习体验以及教学经验积累六个方面进行优化提升:一是做好数字化资源的搜集与整合,二是深化网络直播学习活动设计,三是降低网络直播的“距离感”,四是完善网络直播教学过程管理,五是提升网络直播学习情感与体验,六是反思形成特色化直播教学经验。
(三)小学语文线上教学的现实审视
在线教学已成为疫情期间的主要教学方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有研究者对线上教学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在网络教学方面,调查显示,学生最喜欢的网络教学方式为“直播”和“直播+录播+资源包”的方式。教师反馈也显示这种教学方式效果最好。在网络教学满意度方面,85.27%的学生表示“非常”或“比较满意”。从教师的反馈来看,仅45.53%选择“非常”或“比较满意”,54.47%的教师表示“不满意”。在网络教学效果方面,调查显示,83.78%的教师和51.95%的家长反馈“教学效果难以保证”,且增加了“教学效果评价难度”。通过对教师“网络教学熟练度”的调查,仅47.19%的教师表示“非常”或“比较”熟练,仅有52.81%的教师表示“不熟练”或“完全不会”。其中,57.66%的教师明确表示“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够”。
本次疫情在给线上教学带来诸多机遇的同时,也给教学平台、学校、教师、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从在线教学实施现状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在线教学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学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在教师直播教学方面,一是教师直播压力大甚至焦虑,二是网络直播遭遇尴尬,常出现“网络卡顿”的情况,三是教师对网络直播角色与要求模糊。其次,在学生直播学习方面,一是学生难以应对超负荷学习,二是学生走神缺少参与感,三是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孤独感,四是虚拟情感环境难以为继。另外,在网络平台应用方面,一是设备不兼容,二是网络性能差,三是软件功能稍差,四是直播平台超负荷“崩溃”。研究者认为,要优化网络直播效果,从教师、学生和环境角度来看,提升教师网络教学能力是关键,培養学生学习自治能力是重点,优化技术平台、物理空间性能是保障。
(四)小学语文线上教学的优化策略
在线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当前,全国中小学已形成较为稳定的在线教学氛围,与此同时,大多数教师缺少相应的线上教学经验,在线教学带来教学方式极大转变的同时,也为教师带来诸多的困惑。如何使线上教学平稳运行,并不断向科学化、便利化的方向发展,构建线上教学新样态?林君芬在《线上教育在超越有限性中走向新常态》一文中提出,政府和学校、教师、学生都需要作出努力。政府和学校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构建课程化的丰富而优质的教育资源,二是联合企业提供轻量、无感的学习分析技术,三是突破粗放计划式的管理模式。教师需作出三个转变:一是教学设计转向学习设计,二是知识传授转向问题对话,三是教学组织转向学习分析。
从学生角度看,需要具备三种能力:一是自我控制能力,二是自主学习能力,三是资源利用能力。交互式知识建构的实现方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手段,然而,在线教学的互动并不尽如人意。在线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很难形成沉浸式的交互场景与协作活动,学生的认知活动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如何弥补这些不足?沈敏燕在《互动:小学语文网络录播教学的困境与突围》一文中提出,实施“三入”策略,可以突破这一教学困境:一是引入情境,实现情感互动,二是接入同伴,实现信息互动,三是融入练习,实现思维互动。还有人提出,可以开启画中画,让教师的形象出现在屏幕一侧的画框中,让学生能够看见教师,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并从教师的语气和语调中获得更多的信息。还可以利用平台的讨论区让学生及时利用关键词或截屏等功能给予回复,也可以利用平台举手功能,适时进行提问,这样就能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师生的互动性。
(五)小学语文线上教学的创新设计
线上教学经过几个月的实施后,教师们深刻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和技术引发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新的学习形式正在发生。各地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各种途径对学习资源、学习任务、学习过程、学习评价的创新设计,颠覆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回归学生本身,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1.设计“学习清单”,发挥综合功能
在线教学“学习清单”的内容包括学习资源、实践安排、学习任务和评价方式。何慧玲老师在《“学习清单”让居家在线学习更有效》一文中提出,教师要运用“学习清单”指导和鼓励学生制定学习课表,个性化地设计和选择学习内容、学习实践。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和协商下,学生不断修正与完善学习计划,提交不同形式的作业。依据“学习清单”这一载体,学生合理使用各种学习方法,创新学习方式,使居家在线学习变得有序、合理、有趣、有效。
2.运用“学习任务单”,助推在线教学有效实施
疫情期间,有效统整疫情资源与教材资源,让学生既学好教材内容,又读好疫情这本“无字书”是线上教学努力的方向。如何架设语文与战“疫”的桥梁,李海华、陈学辉老师在《教学月刊》中撰文提出,单元统整教学要有序开展,引导学生借助不同的学习任务单,开展多元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一是运用“单元导读单”,引导学生对整个单元进行前置性学习。二是运用“阅读助学单”,旨在以任务驱动学生有效阅读,让阅读思维可视化。三是运用“统整读写单”,旨在帮助学生对自己或同学的习作进行评价,使学生的思维在互读、互批、互议中得到提升。五是运用“单元评价单”,评价标准的设置让单元目标转化为学生可见、可操作、可评估的教学手段。
3.设计特色作业,提升学生必备核心素养
疫情期间,如何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应对?张雪琴老师在《教学月刊》上撰文提出,设计适切的特色作业,能让学生了解各类信息,学习科学知识,重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进而培养必备的核心素养。设计特色作业要把握两点:一是转变教学思维。把握作业设计原则,要体现以生为本、学科整合、自主探究。二是落实核心素养,设计特色作业内容。作业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可以居家“读”——阅读经典,持之以恒;居家“辨”——信息真假,火眼金星;居家“看”——看“逆行者”,学会感恩;居家“动”——坚持锻炼,学做家务;居家“秀”——网络主播,“秀”翻全场;居家“做”——亲子合“做”,其乐融融。
(六)在线教学重塑学习形式新样态
在线教学打破了面对面教学中教师、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铁三角”关系,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置于物理世界、信息世界和人际世界的广阔范围之中,形成了优化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新局面,后疫情时期,新的学习形式与教育图景正在发生。张幼琴老师在《后疫情时代,线上学习对语文课改的启示》一文中总结提炼了线上学习给课堂改革带来的三点启示:一是课堂须关注学生的自我管理。课堂上要减少亦步亦趋盯梢式的教学,提倡项目化学习、任务驱动式学习,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二是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教学不仅要立德、传智,更要有赋能的作用。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教学之本。三是教师要给予学生情感关怀。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要关心学生的交流互动,关怀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切学生的心理状态,关照学生的生命成长。
在线教学未来可期,在线教学聚集了推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巨大能量。有识之士提出,我们要抓住这次大规模实施在线教学的契机,推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融合发展,促进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学习活动设计、网络平台开发、教学组织形态的整体变革,构建“实体学校+虚拟学校”的教育新格局,打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新体系。
(责任编辑: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