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足三里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2021-01-21 09:40徐月芳李倩云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盆底肌力针刺

徐月芳, 李倩云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贵州贵阳 550000)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disease,PFD)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中,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性功能障碍、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是PFD 最突出的表现[1-2]。妊娠及分娩是引起PFD 的主要原因[3],对于产后PFD主要联合应用生物反馈治疗仪及电磁刺激治疗仪进行治疗,主要是对盆底肌进行刺激,强化其进行主被动训练[4]。近年来,中医药在PFD 的治疗中显示出优势,故笔者采用针刺足三里联合盆底康复对产后PFD 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2018 年7 月至2019 年6 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病房及门诊收治的109例明确诊断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4例,对照组55例。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盆底肌力[5]的诊断标准拟定,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的诊断标准拟定。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22~45 岁;②初产妇,足月且经阴道分娩;③产后180 d 内检查符合PFD 诊断标准;④盆底肌力筛查≤3级;⑤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①妊娠前有PFD 疾病的患者;②合并有神经系统疾病、呼吸功能障碍疾病以及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等的患者;③有严重子宫畸形史的患者;④既往有生殖系统手术史的患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联合盆底肌肉康复训练。采用PHENIX-USB-4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法国杉山公司产品,国械注进20172211964)。治疗前嘱患者排净大小便,患者取仰卧截石位,将治疗仪的探头轻轻插入患者阴道内7~8 cm 处,探头前端置于宫颈外口水平处,根据盆底康复治疗的原则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刺激电流大小以患者感觉肌肉有跳动但无任何疼痛感为佳。每次治疗20 min,每周治疗2 次,持续治疗3 个月。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时,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及产后相关的健康宣教,包括疾病知识的宣教、病情观察、指导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心理干预、生活指导等。同时,嘱患者每天坚持进行盆底肌训练(Kegel运动),每次30 min,每天2次,连续治疗3个月。同时,发放腹式呼吸放松训练方法及Kegel运动音频教程。

1.5.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双侧足三里穴,同时配合针刺双侧三阴交穴、关元穴、中极穴、气海穴。根据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进行腧穴定位[7]。操作前嘱患者排空膀胱后,取仰卧位,用75%酒精棉球对周围穴位皮肤进行消毒处理,应用一次性无菌针灸毫针(北京中研太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规格:0.25 mm×40 mm),双侧足三里穴直刺入穴,入穴深度为20~30 mm;三阴交穴沿胫骨后缘与皮肤呈45°角向上斜刺,入穴深度为20~30 mm;关元、气海与上皮呈45~60°角向上斜刺,入穴深度为30~40 mm;中极与皮肤呈30~45°角向曲骨方向斜刺,入穴深度为30~40 mm。每次治疗留针30 min,每次治疗间隔1~2 d,连续治疗3个月。

1.6 观察指标

1.6.1 盆底肌肌力测定

采用PHENIX USB4 进行肌力测定[8-9],观察2 组患者盆底肌肌力的变化情况。盆底肌肉Ⅰ类、Ⅱ类肌纤维分级为0~Ⅴ级,其中:收缩持续0 s,肌力为0 级;持续1 s,肌力为Ⅰ级;以此类推,持续5 s,肌力为Ⅴ级。肌力≥Ⅲ级为正常。

1.6.2 性生活质量评定

采用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10]对2 组患者治疗前后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进行评价。量表评分值越大说明性生活质量越佳。

1.7 疗效判定标准

1.7.1 尿失禁的疗效判定

有效:治疗后尿失禁症状消失;无效:尿失禁症状未消失[11]。

1.7.2 阴道前壁脱出及子宫脱垂疗效判定

显效:脱垂症状消失,其他指标恢复正常;有效:阴道膨出症状消失或者减轻,脱垂症状好转,其他指标明显改善;无效:阴道壁膨出加重,脱垂等症状均未见好转[11]。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8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 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观察组54 例患者中,年龄24~45 岁,平均年龄(28.3 ± 4.7)岁;身高155~173 cm,平均身高(158.5 ± 5.4)cm;其中,阴道壁脱垂19 例,子宫脱垂16 例,宫颈脱垂1 例,尿失禁18 例;新生儿出生体质量2.58~4.12 kg,平均(3.49 ± 4.21)kg。对照组55 例患者中,年龄23~44 岁,平均年龄(28.3±5.4)岁;身高153~175 cm,平均身高(159.3 ± 5.2)cm;阴道壁脱垂20 例,子宫脱垂14 例,宫颈脱垂1 例,尿失禁20 例;新生儿出生体质量2.56~4.04 kg,平均(3.54 ± 4.21)kg。2 组患者的年龄、身高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 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2.2 2组患者盆底肌力恢复情况比较

表1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Ⅰ类肌纤维肌力恢复正常者占88.89%(48/54),对照组为65.45%(36/5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Ⅱ类肌纤维肌力恢复正常者占90.74%(49/54),对照组为69.09%(38/5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2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肌力恢复情况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recovery of pelvic floor muscle strength in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disease of the two groups [例(%)]

2.3 2组患者尿失禁疗效比较

表2 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尿失禁有效率为96.97%(32/33),对照组为80.00%(24/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 2组患者阴道前壁脱出及子宫脱垂疗效比较

表3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阴道前壁脱出及子宫脱垂总有效率为98.15%(53/54),对照组为81.82%(45/5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尿失禁疗效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curative efficacy for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disease of the two groups [例(%)]

表3 2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阴道前壁脱出及子宫脱垂疗效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curative efficacy for anterior vaginal wall prolapse and uterine prolapse in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disease of the two groups [例(%)]

2.5 2组患者治疗前后PISQ-12量表评分比较

表4 结果显示:治疗前,2 组患者PISQ-12 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PISQ-12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PISQ-12 量表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治疗前后PISQ-12量表评分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PISQ-12 scores for patients with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表4 2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治疗前后PISQ-12量表评分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PISQ-12 scores for patients with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①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指患者盆腔器官位置或功能出现异常,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慢性盆腔疼痛、性功能障碍、大便失禁等。目前,该病的发病率约为20%,近年来发病率持续增加[12-13]。妊娠与分娩是本病主要的诱发因素,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怀孕后激素水平变化以及胎儿在宫内逐渐增大等损伤盆底肌肉软组织,进而诱发PFD 的发生[14-15]。产后盆底康复是预防及治疗PFD的重要环节。目前,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是治疗PFD的主要方法。电刺激治疗盆底肌损伤及萎缩具有悠久的历史,强化盆底肌收缩能力,对于产后盆底肌力的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16]。生物反馈是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让患者学会在一定范围内有意识地调控内脏器官的活动,纠正偏离正常范围的内脏器官的手段。有研究[17-18]显示,该法治疗的有效率在70%~80%。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PFD发病原因在膀胱,但与脾、肾、肺三大重要器官具有密切的联系,该病属于产后小便不禁、产肠不收之症。《妇人大全良方》云:“妇人产蓐,产理不顺,致伤膀胱,遗尿无时。”故针刺在PFD 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Ⅰ类肌纤维肌力恢复正常者占88.89%(48/5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45%(3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Ⅱ类肌纤维肌力恢复正常者占90.74%(49/54),明显优于对照组为69.09%(3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尿失禁有效率为96.97%(32/33),对照组为80.00%(24/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阴道前壁脱出及子宫脱垂总有效率为98.15%(53/54),对照组为81.82%(45/5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PISQ-12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PISQ-12 量表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观察中,单纯现代医学的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疗法对子宫脱垂的治疗无法取得满意疗效,尤其是Ⅱ度以上子宫脱垂的患者都需要行外科手术治疗。临床报道中发现,结合针刺治疗此类患者疗效显著。本研究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到,针刺后多数患者自诉能够感觉到子宫收缩,表明针刺足三里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可改善盆底功能障碍,促进性生活质量的恢复。分析可能是由于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具有调理脾胃、益气活络、扶正祛邪的作用,针刺足三里可增加子宫及周围组织的收缩能力,以达到补中益气升提固脱之效[19]。三阴交穴为脾经要穴,有调补肝肾、固摄脾气的作用[20],关元穴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21],中极穴有治疗膀胱不得尿的作用,气海穴是任脉经穴,有培补元气,暖下焦、补益肾气之功,通过针刺上述穴位,能够补肾暖宫,对排尿中枢进行调节、促进膀胱功能及性功能的改善。而盆底康复治疗仪可根据患者的病情,于阴道内置入不同参数电极,进行不同程度的电刺激,使患者盆底肌肉被动进行收缩与放松,从而刺激肌肉本体的感受器官,以恢复盆底肌力。

综上所述,针刺足三里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可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力,改善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盆底异常表现,提高患者性生活质量。但本研究尚存在不足,如样本量较小,未对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故今后考虑加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探讨针刺足三里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

猜你喜欢
盆底肌力针刺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