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波
摘要:问题教学法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新模式,是培养高中学生生物学科思维的重要媒介。为此,从相关概念入手,结合真实的教学案例阐述问题教学法实施的具体过程,为进一步培养高中学生的生物学科思维提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思维;应用
2019年,教育部明确提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生物学课堂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载体。问题教学法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新模式,是完成“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思维,彰显其在立德树人中的价值。
一、相关概念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问题教学法在生物课堂应用的价值
(一)教师角度
1.身份改变
从传统教学的“以教师为主”变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仅仅充当学生的合作者和倾听者,通过教师这个外因充分调动学生这个内因,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双向反馈,构建高效课堂。
2.知识储备
新课程改革后,教材知识中出现了学科间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教师要适应这一趋势,才能胜任教学工作。那么,教师的知识储备就要在原来的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学科间的综合知识运用和整合。
3.教育工作能力
教师必备的教育工作能力,除了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科研能力、组织能力等,还应具备临时应变能力。
(二)学生角度
1.学习动机
在问题教学法中,教师通过问题设置等外因性动机,诱发学生的好奇心等内因性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内心对知识的渴望,使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吸收,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体系,使学生成为课堂积极的参加者、问题的解决者。这样,外因性动机和内因性动机的有机结合,推动了学生持续积极学习,产生了正面教学效果。
2.思维发展
在问题教学法模式下,课堂中的问题往往是多角度、多层次的,问题中含有未知、模糊的成分,没有现成及标准的答案,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科思维的培养。
三、问题教学法在课堂中应用的真实案例
【教学片段】
(一)人类遗传病——微专题“遗传系谱图”和“遗传图解”
问题情境1:“亲上加亲的恶果”。根据《中学生物学》2020年9月刊上的一个案例:陈芳(女)和李涛(男)是表兄妹,二人表现型均正常,育有一个儿子小贝,4岁半。陈芳目前再次怀孕。小贝自出生后腹部较为膨隆,时常腹胀、腹泻、乏力,最近肌肉痛,走路下肢无力。
假如你是遗传科咨询医师,根据已有的遗传病相关知识,你认为小贝可能患有哪种类型的遗传病?请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讨论确诊方案。从遗传病的类型分析,小贝的病可能是基因病或者是染色体病。哪种情况较容易判断?如何排除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
学生分组讨论后的结果:通过显微镜检查否定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通过基因诊断否定多基因遗传病。
学科思维: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
问题情境2:经过了解,小贝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表现型都正常,有记载以来家族内部未出现过该病症。推测最可能是单基因隐性遗传病。请你绘制小贝家的遗传系谱图(未出生的孩子用“?”表示)
遗传系谱图在绘制过程中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请同学们思考讨论。
问题情境3:(2017·全国卷Ⅱ)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现有一对非血友病的夫妇生出了两个非血友病的双胞胎女儿。大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生出了一个患血友病的男孩。小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已怀孕。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用“◇”表示尚未出生的孩子,请画出该家系的系谱图,以表示该家系成员血友病的患病情况(标准答案如图1所示)。
学科思维:基于事实的归纳与概括。
问题情境4: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现有一对非血友病的夫妇生了个女儿。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生出了一个患血友病的男孩。请画出该家系的系谱图和遗传图解,以表示该家系成员血友病的患病情况(相关等位基因用B.b表示;标准答案如图2所示)。
观看同学们所画图示,并加以分析,请说明这是遗传系谱图还是遗传图解?如果赋值4分,能得多少分?少了什么?遗传图解该如何绘制?两者怎么区别?请小组内同学大声讨论,作答。
学科思维:基于图示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演绎与推理、归纳与概括能力。
四、关于运用问题教学法培养高中学生生物学科思维的几点思考
(1)问题的设置,首先要考虑到其在考纲和课标中所占的地位,同时考虑到其在教材编排中的价值。其次要考虑到问题的逻辑性、实效性,要问有所想、问有可想,想有所答、答有所获。再次要考虑到问题的难易,兼顾学情,过于简单的问题,没有思考的价值,没有引导的作用,学生会失去思考的积极性;过于困难的问题,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会使课堂时间利用得不充分。
(2)采用问题教学法的课堂气氛应民主、活跃,以问题开端,也可以问题结束。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知识还处于求证阶段,所以每节课的结束可以在已有问题解决的基础上,衍生新的问题,进行开放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问题教学法通过精心设计情境,吸引學生的有效注意;通过问题设置的梯度性和角度性,几乎照顾到所有学生,确保课堂面向全体;通过情境的趣味性、生活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提高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本文为课题“基于课堂探究活动培养高中学生生物学科思维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WT2020YB073)
参考文献:
[1]蔡笑岳.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