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急诊科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投诉率方面的作用分析

2021-01-21 00:47熊远兰
医学概论 2021年16期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急诊科

熊远兰

摘要:目的:分析在急诊科推行护理风险管理所起到的效果。方式 随机划分急诊科100例患者为2组(对照组50例不给予特殊干预;观察组50例加以护理风险管理),并对比。结果 无论是风险事件发生率还是患者投诉率,观察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呈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的应用优势总体来说非常明显,尤其体现在构建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安全性方面。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患者投诉率

现如今我国急诊医学事业已有显著进步,无论是在人力还是物力方面,这使得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进一步提升,但就算在这样的背景下,护理人员在配合医师对患者开展治疗期间仍旧也容易因各类因素而诱发一系列的风险事件,而这类事件一旦发生,对患者而言也是致命的打击,使死亡率、致残率大大提升,另一方面,风险事件会明显增加患者、家属投诉率,甚至激发医疗纠纷,使医患关系愈发紧张,对医院日后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1]。为有效规避上述情况发生,急诊科应将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作为重点,对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展开全面评估,使患者的救治效果得以保障,为医院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研究一般资料和方式

1.1一般性资料

以抛硬币随机分组原则为基准,划分我院急诊科100例患者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研究起止时间2020年1月份至2021年10月份,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资料经对比呈P>0.05,詳见表1:

1.2研究所用方式

对照组:仍采取以往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①重视护理人员风险评估、防控方面的培训工作对降低护理风险十分有利,亦是完善医疗体系的重要手段,但相对于其他科室来说急诊科的业务范围更广泛,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这便需要设计合理有效的培训流程,比如利用PDCA循环法等现代化管理方案来施以培训,以保障护理人员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术,懂得如何对潜在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对于护理实习生或从其他科室调配过来的护理人员,护士长也应对其实施一对一培训,以达到快速熟悉工作环境,掌握基础操作,规避风险的目的。患者被送入急诊科后,护理人员在配合医师对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开通静脉通道等基础性操作的同时,也应将风险因素评估作为重点,因为这可以对后续治疗、护理方案的拟定提供有力帮助,也能使护理人员对患者情况有一个初步了解,懂得在实施救治期间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②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是稳定其内心情绪的重要条件,在防止医疗纠纷事件发生方面也有一定作用,要求护理人员在合理的时间段内,利用各种机会来告知患者、家属与疾病、治疗相关的知识,尽量减少各类专业术语的应用,因为不同患者、家属之间的文化差异比较明显,对专业术语可能难以理解,很容易使其产生概念上的误解,进而导致沟通效果受到影响。小组护理模式现如今已广泛用于急诊科,虽然这类护理模式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较高,但其可以引导护理人员相互协作,使其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优势确切,所以,如情况允许,建议在急诊科设立风险质控小组,组员除配合医师抢救以外,需在护士长的指导下,对当前风险机制进行完善,设计风险预案,并不定期检查护理人员的工作落实情况。③在对患者施以抢救期间,往往会用到除颤仪、心电图机、呼吸机等设备,以使救治效果得以保证,倘若上述设备性能出现问题,那么也会严重影响抢救工作的开展,难以为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亦增加了患者、家属的投诉率,以诱发医疗纠纷,这对医院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是极其严重的。因此,也应将抢救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作为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除做好上述护理工作以外,也需每日检查设备性能,由专人负责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避免在使用时突发故障,使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2.研究结果

无论是风险事件发生率还是患者投诉率,观察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呈P<0.05,详见表2:

3.研究结论

急诊科收治的患者相对而言情况比较特殊,主要体现在发病突然、病情危重、个体差异明显等方面,这也使得在治疗、护理期间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危害因素,导致护理风险性增加[2]。尽管医院对急诊科的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愈发重视,但却仍旧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比如护理人员缺乏风险防控意识、应变能力不足等等,在工作期间由于护理任务繁重,也难以与患者或家属进行交流,这均是存在的风险因素,现如今,人们越来越注重在治疗期间的身心舒适度,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明显增加,所以应从上述几点入手对目前护理管理工作加以改进,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规避风险因素、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的[3]。

计划、评估、处理、监控是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现如今这类管理模式已广泛投入各大科室应用,尤其是像急诊科、ICU等风险性高的部门,取得了确切效果,通过施以护理风险管理,能在规避护理风险的同时,缓和当今比较紧张的护患关系,优势明显[4]。本文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发现其取得了更确切的管理效果,呈P<0.05。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得知,在急诊科推行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确切。

参考文献:

[1]练美琴, 胡冬英.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的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 2016, 006(028):307-308.

[2]朱志容. 护理干预措施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析[J]. 饮食保健, 2019, 6(002):171-172.

[3]蒋琴, 徐晓燕, 周莉, 等. 评价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29(26):380-381.

[4]李俐君,等. 护理风险管理对提高急诊内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卫生产业, 2018, 15(4):3.

猜你喜欢
护理风险管理急诊科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某院急诊科疼痛药物使用分析
分析急诊科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产妇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效果分析
急诊科平战两用负压病房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