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莉
关键词:劳动;小学;立德树人;劳动教育
劳动是一个人应当具备的品质,也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劳动不仅可以创造幸福人生,而且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培养中要重视劳动,积极进行劳动教育,鼓励学生辛勤劳动,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小学阶段正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尤其对于小学生,价值观尚未成形,教师就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加强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引导学生重视劳动
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劳动,让学生了解到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可以向学生介绍劳动模范人物以及故事,增加学生对其的了解。早知道,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前辈和伟人,他们不仅在辛勤劳动的过程中奏响了时代的篇章和旋律,同时也奏响了国人劳动精神的赞歌。像铁人王进喜、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两弹元勋邓稼先以及铁路小巨人巨晓林这些劳动楷模的身上,无不折射出中国工人阶级敢于劳动敢于奋斗的坚定志向和远大理想。同时他们的事迹也是价值追求和劳动精神的伟大诠释,尽管他们所从事的行业和所做的工作是有所差异的,但是他们体现出中国人在各行各业不同人民都在艰苦奋斗,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才使得我们的国家可以全方面得到更好的提高和发展。而且如今国家十分重视国人的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都折射着劳动的重要性。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只有教师重视劳动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也重视劳动,树立自己的劳动观念。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劳动模范人物的亲身经历的故事,向学生展现劳动对于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一时难以理解。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播放劳动模范事迹的相关视频和纪录片,吸引学生注意力,给予视觉冲击,让学生更加重视劳动,用劳动创造美好未来。
二、采用家校合作方式
在传统思想里,学校是教育学生的主阵地,有些家长抱着把学生放到学校里就万事大吉的思想。而部分教师也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当下的劳动教育中有些教师会仅仅侧重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表现,而轻视学生在家庭中的成长与表现。因此,教师需要和家长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桥梁,不仅要关注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还要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是否有做家务,是否积极地劳动。为了教师、班主任与家长更好地沟通,家访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一些沟通难以通过电话等形式表达出来,通过家访,教师能够从家庭层面更深层次地了解学生,进而改进自己在学校的劳动教育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这样更有利于小学的劳动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帮助家人做家务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劳动。为监督完成情况,教师就要与家长保持联系。在联系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在校基本情况和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对于学生的在校情况更加了解,同时了解学生在家时的一些行为,包括劳动作业的完成情况、参与家庭劳作的情况等等,从而可以和家长共同进行监督,明确学生应该去积极改进的地方,家校合力一起督促学生进步。定期家访保持和家长的沟通,从而更好了解学生最新的情况,从而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进行及时的调整。
三、树立榜样作用
为了加强劳动教育,教师首先就要樹立起榜样身份。所以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教师都要时刻牢记劳动精神对我们的影响,作为给予学生正确思想指引的小学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铭记自己身上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不断以先进劳动人士为榜样,努力地学习和仿照他们的精神去学习和工作,鞭策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和缺点,用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去谱写更华丽的乐章,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时刻要求自己,树立榜样作用。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在班级里选择劳动模范,鼓励学生向劳动模范代表学习,增加竞争环节,引导学生更好的劳动。
例如:教师可以在平时就多进行劳动,为学生树立榜样作用。同时,教师也应具备一定的劳动思想,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劳模表彰大会,多听相关的劳动讲座,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对小学的劳动教育。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组织评比劳动模范之星,让学生的评出自己心中最热爱劳动的人,组织进行全班表扬,让其他学生向劳动模范学习,有利于小学的劳动教育。
四、结语
人之所以能够实现他制定的目标和理想,是用他自己的奋斗和劳动去换来的。所以说,劳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小学的教育中,要重视起劳动的作用,教师要加强劳动教育,让学生重视劳动的同时,教师也要树立榜样作用,引导学生劳动,鼓励学生合作劳动,让学生用劳动创造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 严倩倩.让劳动成为新时尚 ——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劳动教育模式实践研究[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0(7):25-27.
[2] 周丽君.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尝试[J].魅力中国,2021(9):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