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飞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对抗精神病药引起的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及预防作用。 方法 拟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例200例,按1:1:1:1比例,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病例依照标准分为空白组、预防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相应治疗。结果 埋线治疗对抗精神病药引起的代谢综合征的一个症状或多个症状或参数有改善作用。但是对餐后血糖的改善有限,可能跟选穴和埋线深度有一定关系。同时我们也发现埋线治疗对抗精神病药引起代谢综合征其一定的预防作用,因此可以作为预防手段常规使用。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药物的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结论 穴位埋线对抗精神病药引起代谢综合征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也能减轻代谢综合征的患者的部分症状。
穴位埋线 抗精神病药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MS)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中心的、多种代谢异常为特征的一组症候群,包括中心性肥胖、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高血压、血脂紊乱、高胰岛素血症伴有胰岛素抵抗、微量蛋白尿、高尿酸血症等。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应用以来,以其疗效好、副作用较小而广受欢迎。但是在长时间使用后发现对其对患者体重、血压、糖脂代谢等有较大影响。人们把它称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代谢综合征,并由此引起的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加了疾病的复发率,限制了临床选药的广泛性。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奥氮平引发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仅次于氯氮平。因此对抗精神病药引起的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及预防显得极为重要。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为在我院2016年8月-2019年7月期间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拟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例200例,按1:1:1:1比例,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病例分为空白组、预防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空白组(无代谢综合征的表现,但是只有奧氮平效果好)只给予奥氮平治疗;预防组(无代谢综合征的表现,但是只有奥氮平效果好)在奥氮平治疗的同时予以穴位埋线下脘、关元、中脘、腹结、大横、太乙、天枢、大巨、脾腧;对照组(已经有代谢综合征的表现,但是只有奥氮平效果好)奥氮平加用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已经有代谢综合征的表现,但是只有奥氮平效果好)在奥氮平治疗的同时予以同预防组一样的穴位埋线。观察期间不允许合并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心境稳定剂或其他非药物治疗(如ECT)。
1.3 观察指标和方法
在治疗的第 4 周 、8 周 、12周末观察四组BMI、空腹血糖(FPG)和(或)2hPG、血压、空腹血甘油三酯、空腹血HDL-C的变化。
1.4统计方法
运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检验。以<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空白组12周后和入院时相比<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防组12周后和入院时相比>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试验组12周后和入院时相比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防组和空白组12周后相比<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试验组12周后相比相比>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所列。
空白组12周后和入院时相比<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防组12周后和入院时相比>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2周后和入院时相比<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12周后和入院时相比<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防组和空白组12周后相比<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试验组12周后相比<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所列。
空白组12周后和入院时相比<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防组12周后和入院时相比<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试验组12周后和入院时相比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防组和空白组12周后相比<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试验组12周后相比相比>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所列。
SBP:空白组12周后和入院时相比<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防组12周后和入院时相比>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试验组12周后和入院时相比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防组和空白组12周后相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试验组12周后相比相比>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DBP:空白组12周后和入院时相比<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防组12周后和入院时相比<0.01,差異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试验组12周后和入院时相比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防组和空白组12周后相比<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试验组12周后相比相比>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4所列。
空白组12周后和入院时相比<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防组12周后和入院时相比>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试验组12周后和入院时相比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防组和空白组12周后相比<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试验组12周后相比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详见5所列。
空白组12周后和入院时相比<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防组12周后和入院时相比>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试验组12周后和入院时相比均>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预防组和空白组12周后相比<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试验组12周后相比相比>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6所列。
近年来,关于抗精神病药物引起机体内分泌代谢失调及代谢综合征的研究比较多。
黄春晖、赵晶媛研究发现 ,联合应用阿立哌唑,能明显改善血糖、血脂等代谢参数,且有明显降低体重的趋势,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较好地改善奥氮平所引起的代谢综合征,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使女性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所增加,利于患者长期服药维持病情稳定。冯婉霞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能有效地改善长期服用奥氮平所致的代谢综合征。李洁等 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评价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齐拉西酮、阿立哌唑、奥氮平、利培酮、氨磺必利、帕利哌酮、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指标 (体质量、血糖、总胆固醇) 的影响。发现奥氮平在升高体质量、血糖、总胆固醇等方面均大于其他上述药物。沈文龙调查国内精神裂症患者中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分析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发现与普通人群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较高的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高龄、病程长及服用氯氮平药物等。王晓良等研究发现等齐拉西酮和奥氮平合并MECT在急性期内对精神分裂症均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较高。但齐拉西酮合并MECT相对不良反应较少,并且引起代谢改变的风险较低。刘海军等观察服用奥氮平伴发代谢综合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换用齐拉西酮后代谢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发现用齐拉西酮替代奥氮平,是改善奥氮平伴发代谢综合征患者代谢指标的一个有效对策。
我们的研究和其他中医研究者李青、刘淑娟、曾士林、宋俊、马晓蕾、、赵建国、向杰、汤小虎、仝小林、戴其军、罗艳、何春燕、王健等的研究相似,中医治疗对本病有效,埋线治疗对抗精神病药引起的代谢综合征的一个症状或多个症状或参数有改善作用。但是对餐后血糖的改善有限,可能跟选穴和埋线深度有一定关系。同时我们也发现埋线治疗对抗精神病药引起代谢综合征其一定的预防作用,因此可以作为预防手段常规使用。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药物的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黄春晖. 阿立哌唑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奥氮平引起的代谢综合征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4):512-513.
[2] 赵晶媛,李文强,顾小靜,等.低剂量阿立哌唑对服用奥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5,(34)12:929-934.
[3] 冯婉霞.二甲双胍防治奥氮平所致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3,(41) 6: 60-63.
[4] 李洁,姚贵忠,刘丽娟.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关代谢不良反应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 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2015,(29)3:210-216.
[5] 沈文龙,李晨虎,饶顺曾.等. 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调查[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7,(7)6:431-433.
[6] 王晓良,沈婷,王飚,等. 齐拉西酮和奥氮平合并无抽搐电休克对精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及代谢影响的对照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6,(l6)2:282-285.
[7] 李青,李莲,王少锦,等.电针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脂代谢的影响[J]. 中国针灸,2010,(30)9:713-716.
[8] 刘淑娟,夏棣其.腹针治疗代谢综合征[J]. 山西中,2009,(25)5:42-43.
[9] 曾士林,金丽珍,杨宁,等.热敏灸治疗代谢综合征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40-43.
[10] 宋俊,张滨农,唐荣芳,等.疏肝健脾化痰祛瘀中药配合针灸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8:1545-1546.
[11] 马晓蕾,郑利芳,陈海玲.等俞募配穴针刺法对代谢综合征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6:1361-1363.
[12] 赵建国,张培,牛博真等针刺干预代谢综合征短期疗效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OlO,(8)1O:1168-1170.
[13] 向杰,于广,张林鸣,等.针刺配合常规疗法治疗代谢综合征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6,(32)1:30-32.
[14] 汤小虎.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及治疗[J].中医研究,2007,20(5):5-7.
[15] 仝小林,段 军.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和治疗[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2,16 (5-6) :347-350.
[16] 戴其军.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代谢综合征32例 [J].吉林中医药,2007,27 (11):24-25.
[17] 罗 艳.健脾利湿法治疗代谢综合征[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4):217.
[18] 何春燕 ,王文健 ,李 玢 ,等.益气散聚方治疗代谢综合征肥胖高危人群的临床研究 [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5(3):263-267.
[19] 王健 ,陈元园.复方淫羊藿冲剂对老年代谢综合征糖耐量低减相关指标的影响 [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