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卉
(靖江市人民医院甲乳外科,江苏 靖江 214500)
乳腺癌属于女性常见病与多发病,对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影响严重。据相关调查发现,随着近些年女性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等增加,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改变,患乳腺癌的概率逐年升高[1]。以往临床多采取全乳切除手术治疗乳腺癌,虽然能够切除肿瘤细胞,但对患者伤害较大,严重影响美观。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保乳手术越来越完善,被广泛用于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备受认可与好评。本文以2017.1-2019.12我院收治110例乳腺癌患者为例,对比分析全乳切除与保乳切除的效果,内容如下。
本次研究时间范围为2017年1月-2019年12月,选择我院收治乳腺癌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共计患者55例,年龄最小为32岁,最大为61岁,平均年龄(47.8±5.3)岁。观察组共计患者55例,年龄最小为31岁,最大为63岁,平均年龄(48.4±5.5)岁。本次研究纳入标准要求为:(1)经病理诊断确诊为乳腺癌,符合相关诊断要求;(2)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要求为:(1)排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患者;(2)排除排斥配合研究的患者。对比患者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选择全乳切除手术,在手术开始前利用影像学技术对肿瘤病灶所在位置进行检查。患者取平卧仰卧位,病灶所在乳房侧手臂需处于平伸状态,使乳房肌肉及组织充分牵拉,选择全身麻醉处理。待麻醉药物生效后,在乳房作横梭形切口,分别对肿瘤所在乳房的乳晕和乳头完全切除。再将肿瘤病灶完全切除,并附带病灶周围超过3cm的乳房组织进行切除。去除多余的皮肤后,仅保留胸大肌、胸小肌相关组织,并利用剩余皮肤进行覆盖和缝合。缝合胸部后,选择在患侧腋窝处作直线切口,对腋窝下所属淋巴结进行常规清扫操作,配合活检确定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同时在腋窝处常规放置引流管[2]。
1.2.2 观察组方法
为观察组患者选择保乳切除手术,影像学确认病灶位置后,麻醉方式、手术体位与对照组完全相同。同样作横梭形切口,但并不对乳头和乳晕进行切割,直接对病灶本体和周围不超过3cm范围内的组织进行切除。切除组织需进行快速冷冻切片活检,根据活检结果确认是否继续切除乳腺组织,直至在活检样本中确认无肿瘤细胞为止。缝合切口后常规开展腋窝下淋巴结清扫,清扫完全后放置引流管[3]。
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统计且计算各组患者转移率、复发率与生存率,比较差异情况。记录各组患者手术期间临床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患者住院时长等。利用SF-36量表评估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情况,分项内容包括:生理质量、心理质量、社会职能、独立性。各分项以25分为满分,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比关系。
整理研究结果后利用SPSS 19.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通过%形式表示,经卡方值验证,计量资料通过±s形式表示,经t值验证,结果以P<0.05反映具有统计学差异。
两组患者经5年随访后统计发现,癌症转移率、疾病复发率与生存率见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转移率、复发率与生存率计算对比
此次观察组患者手术期间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长、患者住院总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临床相关指标记录对比
两组患者未经治疗前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有所提高,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 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生活质量对比
乳腺癌一直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肿瘤类疾病,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均为良性,通过外科手术切除的方法可以有效避免肿瘤细胞扩散。但在实际手术后,难以避免地会对患者乳房整体美型度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尤其是传统手术以全切为主,就会造成患者术后仅有单侧乳房,或双侧乳房全切的情况,给其心理和生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4]。根据现代临床研究显示,乳腺癌切除术可以保留一部分乳房组织,针对病灶及周围3cm以内的组织进行切除,再根据病理活检结果进一步切除已扩散的癌细胞组织,在确保切除病灶的同时也可保留部分乳房组织。不仅使术后患者乳房美型度得以最大程度保留,还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恢复时间,缓解女性因乳房切除而产生的心理压力。但需要注意的是,保乳手术目前只针对于病灶本身直径低于3cm的患者群体,如病灶直径过大,仍需要采取全切术才能保障肿瘤细胞的完全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