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超
(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水利风景是旅游业的增长点、创新点,对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从资源要素分析,水利风景区蕴含着一系列价值总和,包括生态价值、民生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等,这意味着其建设与管理处在非常复杂的局面中,具有跨学科交叉、多领域融合的属性。詹卫华主编的《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实践探索》(中国环境出版社,2013年4月版)一书从实践角度出发,围绕“水利风景资源”这一主题展开系统论述,从理论解读到历程梳理、从调查评价到规划设计、从开发建设到经营管理,为读者全方位呈现我国水利风景区发展现状、成果、问题等内容,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应用性价值。
全书包含9个章节,其中第一章“基本概念辨析与体系构建”重在阐述理论,是全书的总领部分,意在点题,有助于读者轻松理解“水利风景资源”及“水利风景区”的概念内涵。该部分围绕“现代水利”“水利风景资源”“水利风景区”3个概念展开研究,但成书内容不能简单视为“对概念的界定”,其中包含了多学科知识的杂糅、贯通,尤其侧重与现实情况的联系,如“现代水利的内涵”的分析中,除了直接给出概念解释外,还完整地介绍了从古至今我国水利事业的演变(包含思想演变、方法演变、科技演变等),明确指出“水利风景区”正是水利事业的演变结果之一。从全书格局来看,作者通过基本概念的明确解读,为水利风景资源开发、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构建起完整的理论体系,如贯穿全书的“水利现代化观点”“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观点”“人水和谐观点”等,同时,书中提供了大量真实案例作为论据,以佐证观点的正确性、可行性,如“湖南江垭水库水利风景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案例中,列举了区域水利资源特色、水利风景资源开发方式及成效等,对于国内其他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具有很好的借鉴性。
全书内容丰富翔实,所涉及的要素及要素关系系统全面,包括水利风景资源调查、评价、利用等诸多方面。从章节维度分析,全书构建出“总-分-总”的逻辑架构,合理地将“理论部分-实践部分-策略部分”进行归纳。其中,“实践部分”是全书的主体,作者将这一部分分解成5个子模块(第三章至第七章),虽然在逻辑架构上定义为“分”,但各章节之间仍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以一个典型的水利风景区为参照,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创建过程。其中,水利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是第一步,这一环节的工作决定了水利风景资源是否有开发的必要性,能否支撑一个水利风景区的需求;然后展开水利风景区开发与建设的研究,在这一过程中,重点关注了水利风景资源如何利用这一问题,涉及投招标管理、建设管理方法、投融资等内容;在水利风景资源开发完毕、水利风景区建成之后,则进入了经营与管理的长期阶段,本书在这一部分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倡导数字化景区管理思维、模式、方法等;最后是展开水利风景区的旅游市场营销,这一部分突出了水利风景资源的综合优势(如自然优势、项目优势等)。整体上,本书构建了“调查评价→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的线性技术路线。
从逻辑架构角度说,本书后一个“总”为“总结”,包含第八章、第九章两部分。其中,第八章回归水利风景资源开发主旨,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作者在这一部分提出了科学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手段。除了关注生态环保问题外,本书也就国内水利风景资源开发对旅游业发展形成的不利影响进行了深刻反思。直观上看,水利风景区是一个经济价值导向的综合体,追求投资最小化和产出最大化,容易导致旅游产业创新意识及行动力滞后,造成明显差异化水利风景资源开发过程中旅游项目、活动、服务等“同质化”。据此,第九章倡导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即列举了国外著名河流、湖泊等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案例,对于方兴未艾的国内水利风景资源开发具有一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