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连 姚彩英 杨娟珍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幻觉、妄想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重症精神疾病[1]。由于病情迁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时间缺乏与常人交往,逐渐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和社会功能缺损[2-3]。认知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4]。如何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康复效果是近年研究的热点。有研究显示,内观认知疗法、社交技能训练可以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自信心,缓解患者精神症状,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5-6]。本研究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收到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4-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入组标准:(1)符合文献[7]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总病程≥3年;(3)连续住院时间≥1年,病情稳定处于迁延、残留或部分缓解状态,以阴性症状为主;(4)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能够理解并配合完成量表的测试;(5)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器质性疾病的患者。按住院号奇偶数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25~58岁,平均(38.1±5.3)岁;病程3~15年,平均(6.27±0.15)年。对照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23~59岁,平均(41.4±3.8)岁;病程3~15年,平均(6.10±0.3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和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均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鼓励参加娱疗活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两组均干预3个月。具体方法如下:(1)建立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小组,主要由临床医生、护士和心理咨询师组成。(2)训练前由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目前康复状况和主要存在问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提高其配合度和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3)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操作训练,重点强调患者主观信念在感受和行动中所产生的主要作用,改变患者歪曲或错误的认知,并根据患者认知缺陷进行相关的答题训练。积极主动与患者讨论病情,解答疑问,使患者了解自己的行为和认知可能会对症状造成的影响。(4)指导其循序渐进地完成由易到难的认知作业。对患者进行提问式或作业式引导[8],讨论患者对症状的具体看法,让患者在这过程中逐步认识到自己认知的错误。(5)重点进行注意、记忆及执行功能等方面的训练。帮助患者建立新的思维模式,重新评价和对待疾病的症状和行为,进行认知重建。分析错误认知与病态性行为,引导和鼓励患者改变错误看法、观念或态度,并帮助其建立对疾病和治疗健康的认知态度。(6)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评价患者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能力。(7)认知知觉障碍功能训练由从事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10年以上的护师负责,每周训练5次,每次约40 min,时间为3个月。
干预前后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和康复状态量表(MRSS)进行评定。NOSIE共30个选项,每项为一句描述性短句,将“无”“有时是或有时有”“较常发生”“经常发生”“几乎总是如此”分别计为0、1、2、3、4分,所有项目共归为3项积极因子(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4项消极因子(激惹、精神病表现、退缩、抑郁),分值越高,积极因子越好,消极因子越差;NOSIE各因子分计算方法如下:社会能力[20-(13、14、21、24、25项组分和)]×2,社会兴趣(4、9、15、17、19项组分和)×2,个人整洁[8+(8、30项组分和)-(1、16项组分和)]×2,激惹(2、6、10、11、12、29项组分和)×2,精神病表现(7、20、26、28项组分和)×2,迟缓(5,22,27项组分和)×2,抑郁(3,18,23项组分和)×2。MRSS量表包含4个分量表:依赖量表、活动能力缺乏量表、社交量表、目前症状和一般症状行为量表,含28个项目,各项目采用0~7级评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功能受损越重。
干预前两组NOSIE各因子分和MRS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OSIE量表中社会能力、社会兴趣和个人整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激惹、精神病表现、退缩、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RSS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NOSIE因子分和MRSS总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患者NOSIE因子分和MRSS总分比较 [分,(±s)]
组别 时间 社会能力 社会兴趣 个人整洁 激惹 精神病表现 退缩 抑郁 MRSS总分观察组(n=50) 干预前 19.63±5.92 12.60±4.12 15.31±5.02 13.97±4.32 7.51±1.98 10.68±2.23 4.87±1.23 60.35±22.31干预后 25.46±5.86 18.11±5.01 21.46±5.13 10.65±4.92 5.89±1.86 6.12±1.84 2.78±1.04 50.75±18.04 t值 4.949 6.007 6.059 0.926 4.217 11.153 9.175 2.366 P值 0.000 0.000 0.000 0.157 0.000 0.000 0.000 0.020对照组(n=50) 干预前 18.87±6.81 13.16±6.01 14.70±4.59 13.21±3.45 8.03±2.75 10.38±2.91 4.75±1.26 61.34±19.86干预后 17.14±5.61 14.91±6.04 16.12±5.07 12.63±3.21 7.17±2.13 8.81±2.21 4.54±1.22 59.65±18.87 t值 1.386 1.452 1.468 0.870 1.748 3.038 0.847 0.436 P值 0.169 0.150 0.145 0.386 0.084 0.003 0.399 0.664两组干预后t值 7.252 2.883 5.235 2.383 3.201 6.614 8.526 2.411两组干预后P值 0.000 0.005 0.000 0.019 0.002 0.000 0.000 0.018
认知功能缺陷是慢性精神分裂症核心症状之一[9],目前用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方法主要有药物干预、工娱治疗、正念认知治疗等[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NOSIE各因子分和MRS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OSIE量表中社会能力、社会兴趣和个人整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激惹、精神病表现、退缩、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RSS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表明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使患者更能了解自己的患病状况,提高其对治疗护理依从性,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住院治疗,封闭式病房管理导致其社会功能衰退,判断、注意、记忆和执行功能等受损[12]。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全面矫正治疗。在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中,治疗师根据患者病情,与其分析患者认知错误偏差可能是受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支配下出现的感知觉体验,分析病因、症状和特征,让患者熟悉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药物不良反应及应对等,引导患者重新认识疾病,改变患者对疾病的看法,纠正偏差。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进一步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了疾病的康复。
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技术,为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提供了一种更好、更有效的方法。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情绪体验,唤起了患者的生活情趣,促使患者将原来根深蒂固的懒散、被动、退缩等不良行为做出不同程度的改变,逐步改善社会功能和康复效果。另一方面,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进一步丰富了精神科病房的康复护理内涵,规范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过,由于本研究的病例数较少,观察时间较短,且本研究主要为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大样本量的康复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