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恩 陈淑招 唐淋锋 郑霞 潘廷明 黄文
近年来膝关节损伤病变时常发生,对患者的生活与健康均形成较大的危害,良好的治疗是缓解损伤的关键[1];在目前医疗水平发展的情况下,膝关节镜手术成为治疗膝关节损伤的常规模式,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2]。然而为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则需要在术中予以良好的护理照顾[3]。随着技术条件的不断改进与观念的不断更新,快速康复理念模式逐渐成为常用模式[4]。本文将探讨关于术中医护麻合作应用快速康复理念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的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2018年5月-2019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9例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膝关节镜手术指征。排除标准:(1)未能够配合完成治疗与护理过程;(2)存在其他脏器病变症状;(3)凝血功能障碍。采用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41~65岁,平均(53.1±4.8)岁,其中9例患者为半月板损伤,17例患者为膝关节退行性改变,8例患者为前交叉韧带断裂;试验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42~65岁,平均(53.5±5.2)岁,其中10例患者为半月板损伤,18例患者为膝关节退行性改变,7例患者为前交叉韧带断裂。本文研究获得医院伦理会同意,并取得所有患者及家属同意签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类型及程度、手术时间等线性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术前健康教育;术中配合及术后访视;麻醉与术后镇痛:腰硬联合麻醉,术后应用PCEA镇痛。试验组与对照组手术中干预方法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干预方法对比
表1 (续)
试验组采用快速康复理念护理模式:(1)手术前宣教。手术护理人员、麻醉医生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主要介绍术中医护麻一体化方法,让患者了解快速康复护理方案在手术过程中的具体实施,让患者清楚自己术中需要配合的内容及其作用;同时介绍手术室环境,对患者提出的相应问题给予解释,消除患者内心的顾虑,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缓解;术前适应性训练的指导:结合患者不同情况订制个体化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运动及踝泵关节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2)术中护理。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手术室保持温度24 ℃~26 ℃与湿度45%~55%;术中应用充气式保温毯加温、输注药物与冲洗液前需要进行加温至37 ℃;在遵医嘱的情况下使用生理盐水对膝关节腔进行冲洗,确保获得清晰的手术视野,并将冲洗液进行全部有效的回收,避免存在关节积液;患肢不采用加压止血带,健肢体穿戴弹力袜,术中补液量在 1 000~1 500 ml。(3)麻醉与术后镇痛。麻醉方式彩超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加喉罩全麻;若术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则使用多模式止痛方法:心理干预法如音乐转移;物理镇痛法:在膝关节使用冰袋冷敷,或可使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药物镇痛法:使用强阿片类药物、镇痛泵等药物方式缓解患者的疼痛。
(1)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12、24 h的膝疼痛NRS评分变化情况,依据疼痛数字评分进行评估,0分表示无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不对睡眠造成影响;4~6分表示中度疼痛;7~9分表示重度疼痛,对睡眠造成影响;10分表示剧烈疼痛。(2)两组患者的术中体温: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各时段体温。(3)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关节腔积液、深静脉血栓的情况。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膝疼痛NRS评分、术中体温等为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情况等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除术前外,试验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膝疼痛NRS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膝疼痛NRS评分变化比较 [分,(±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膝疼痛NRS评分变化比较 [分,(±s)]
组别 术前 术后6 h 术后1 2 h 术后2 4 h对照组(n=3 4) 6.5 8±1.8 5 6.0 9±1.4 3 5.4 6±1.2 8 3.0 9±0.9 7试验组(n=3 5) 6.6 2±1.8 3 5.1 3±1.1 2 3.2 9±0.9 5 1.0 7±0.2 4 t值 0.0 9 0 3.1 1 0 8.0 1 3 1 1.9 5 2 P值 0.9 2 8 0.0 0 3 0.0 0 0 0.0 0 0
试验组的术前体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术后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试验组的尿潴留、深静脉血栓、关节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各时段体温监测结果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各时段体温监测结果比较 [℃,(±s)]
组别 术前 术中 术后对照组(n=34) 36.67±0.25 35.93±0.34 35.45±0.52试验组(n=35) 36.71±0.20 36.51±0.34 36.43±0.32 t值 0.735 7.084 9.458 P值 0.465 0.000 0.000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例(%)
为有效解除膝关节镜手术中产生的疼痛,需要对其予以良好的麻醉。以往临床中由于缺少医学技术条件,仅能够使用常规的椎管内麻醉,会产生尿潴留、头痛等并发症[5],并且在术后仅对患者予以常规的护理模式[6]。然而通过临床观察显示,未能够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效果[7]。在本次研究中发现,试验组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汪珊[8]关于快速康复护理在半月板损伤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的应用结果一致。并非单一学科施行快速康复理念,而是需要多学科和整合优化多模式的有效组合,以达到良好的护理干预效果[9]。在目前的临床护理中,术中医护麻合作采取快速康复理念的干预方法。术中医生、护士与麻醉医生进行良好的配合(包括手术技巧、术中护理措施、麻醉方式、术后疼痛处理方法等),能够有效干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避免其发生不良情况。潘昭勋等[10]指出由于冲洗液充盈,手术局部明显肿胀,冲洗液可由通道渗入筋膜间隙引起肢体肿胀。试验组患肢不使用气压止血带,健肢着弹力袜,能使组织间隙中的液体快速弥散减少肢体肿胀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而试验组在彩超引导下腰丛加股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案,能有效降低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术中不常规留置导尿,能让术后患者更早下床活动与康复训练,在促进静脉血回流的基础上也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多模式镇痛护理是利用物理镇痛、药物镇痛等多重手段,全面转移患者注意力,提升患者疼痛忍耐能力,缓解患者疼痛[11]。试验组采取术后多模式镇痛方法,患者术后6、12、24 h的NRS的评分降低较快,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
当对患者采取麻醉后,其各项生命指标均将受到不良影响,其中较为严重的则是体温的降低,体温降低同时还将对其他手术指标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患者体温的观察。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术中、术后低体温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术中医护麻合作方式后,能够有效地加强对体温的观察,一旦出现低体温,便会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从而能够有效地恢复患者的正常体温,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12]。在实施椎管内麻醉时, 常产生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寒战反应[13]。合理正确的低体温预防措施,对患者减少并发症,及关节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效果,加快患者机体恢复[14]。试验组在彩超引导下腰丛加股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案,能够减少患者寒战的发生。手术室术中采用充气式加温毯、静脉输注液体及关节冲洗液预加温等措施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术中、术后低体温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医护麻合作应用快速康复理念予以护理干预,能够稳定维持患者术中的体温,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在关节镜手术配合护理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