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当代艺术中心主任、批评家、策展人
策展人和批评家的概念出现并流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许多策展人的前身是美术理论家,策展人和批评家在转型中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称呼的变化介于现实和艺术实践的开始,也是身份意识和观念形态的变化,批评家年会是策展年会的映衬。
如果说“星星美展”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端,理论家的介入则把“八五新潮”提升到了学术高度。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大展”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个由策展人主导的展览,只不过当时是美术理论家充当了策展人的角色。许多重要的话题也由理论家主导举办,如黄山会议、珠海会议等。
批评家概念明确于1993、1994 年连续两年的水墨单元和油画单元的提名展。同时期,中国艺术家开始走出国门与国外当代艺术产生交流,策展人的概念逐渐明确。这时的批评家和策展人身份是重合的,现在许多80、90 后的年轻策展人就是单纯的策展人,职业身份的明确转向丰富和拓展了艺术创造的可能性。
2005 年左右,贾方舟出于整合中国美术批评资源的愿望建立了中国美术批评家网。他还想做批评家年会,但由于年会费用太高没有实现。2007 年我负责宋庄艺术节,在有资金保障的前提下我提出做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由范迪安主持,至今也已经是第十三届。第一届批评家年会在通州月亮河举办,组委会成员都是80 年代对中国当代艺术起到重要作用的理论家、批评家。为了保证年会的相对稳定性和开放性,第二届年会建立了轮值主席的规则,主席每年轮换,组委会每年轮换两位;第三届年会也是在宋庄,我当时在宋庄做的一些事情使我拥有所需要的资源,因此我做了三届秘书长,促成了前三届批评家年会;第四届年会由贾方舟负责秘书工作;成都双年展提供了举办第五届年会的机会,经费全部由热心的业内人士提供;第六、七届年会在西安美术馆举办,第六届由皮力主持;第八届在苏州雨村美术馆;第九届在太原,由民营企业家资助;第十届做了一个大型活动,总结了这十届的经验教训,贾方舟重新交给我负责;第十一届在漳州举办,由艺术家陈志光独立赞助支持;第十二届规模比较大,李晓峰非常支持,由上海艺博会出资赞助;第十三届年会在广东美术馆圆满举办。
策展委员会成立四年,举办了第三届论坛,相对年轻。我介绍这十三年来批评家年会的情况,希望能为策展委员会将来的顺利举办提供参照。当然,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有合法的官方背景,不像批评家委员会打游击,双方各有优势。我希望这两个委员会可以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理论介入和策展介入的强心剂,也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助力。
“中国现代艺术展”展览现场,中国美术馆,198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