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员工制:长沙职业教育硬核发展的法宝

2021-01-19 01:23:37孙智明
教育家 2021年5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实训

孙智明

校企合作、实习实训是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的主要特征、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困扰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发展的最大难题和痛点。为此,教育部先后出台《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鼓励各级政府、学校、行业和企业探索新模式,解决这一难题。

长沙市从2014年开始实施以预备员工制为主要特点的现代学徒制,探索出“五个共同”(共同招生、共同教学、共同管理、共同考核、共同育人)管理模式,通过教学诊断与改进项目扎实推进预备员工制的实施,有效缓解职业院校实习实训设备不足、技术落后、效果不实的问题;减轻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成本,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推动地方政府从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最近3年,全市26所职业院校8个专业与70家企业合作,培养预备员工7352人,全部实现了毕业即就业,上岗即熟岗。”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室主任赵琼花说。目前,长沙职业教育预备员工制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在省内外216所学校交流和推广,受到一致好评。

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职

学校和企业根据行业发展前景、企业用工需求和能够提供的实习岗位、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师资储备等情况,共同研究确定预备员工制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共同招生。有的企业会同时与几所学校合作,有的学校也会同时与几家企业合作。长沙高新工程学校校长罗伟光说:“招生的时候,一定要跟学生讲清楚预备员工制的管理方式,坚持学生自愿的原则,学校、企业和学生要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预备员工制以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宗旨,以培育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学生通过学校和企业联合考核后,按正常程序注册为全日制职业教育学生,又根据三方协议成为企业的预备员工。罗伟光介绍说:“预备员工制招生专业和规模根据企业需求情况确定,录取以后,学校和企业会共同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学生在学校上课时以学校为主按照学校的管理模式实行班级管理,实习实训时以企业为主按照企业平时的管理制度实行小组管理,与企业其他员工一视同仁。”这种真实的员工身份、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和流程,让学生真正把文化知识学习、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学习效果很好。

预备员工班的招生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即入学即招工。新生开学前,学校与企业共同对新生进行考核与面试,成绩合格的签订家校企三方协议,学生入校的同时获得在校学生和企业预备员工两种身份。二是入学后招工。各校试点专业根据企业用人需求,邀请企业共同从在校学生中选拔预备员工。三是招工后入学。各试点企业员工自愿报名,由企业组织,校企共同完成资格审查、考试和录取工作,成绩合格的由录取学校进行学籍注册,实施校企联合培养。“预备员工不一定只招录初中和高中应届毕业生。有的学生已经入校1-2个学期,也可以申请加入预备员工班。有的学生是已经在企业上班一段时间,只要能够通过统一招生考试,也可以成为预备员工。”长沙汽车工业学校教师袁伯新介绍说。他们学校的预备员工招生,由校企双方联合制订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方案,包括专业设置、招生计划、招考方式、录取条件等,校企共同完成招录工作。

人岗相适,学用结合

“长沙市教育局每年发布鼓励发展和过剩预警专业目录,引导职业院校按照‘三个一’(一个产业链、一个专业群、一个特色专业品牌)的思路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做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长沙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范霖介绍说。长沙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每年都会巩固一批、调整一批、淘汰一批、新设一批,从而确保学校专业对接地方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培养急需紧缺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专业对口的问题解决以后,接下来就是人岗相适的问题。过去,我们常常听到有企业负责人说:“宁愿招熟练工,不愿招大学生。”解决人岗相适的问题,长沙湘麓医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有自己的“妙招”。校长贺树华介绍说:“我们与湖南诺舟大药房合作,根据他们所需要的医药代表、医药销售、药品零售、药剂师等岗位的职责要求,与公司一起研究确定这些岗位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共同编写教材,每个岗位都有专门的教材,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在企业实习的内容完全一致,毕业的时候就已经是很称职的熟练工,企业非常欢迎。”

近年来,长沙各职业院校预备员工制初步形成了“四岗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第1、2学期分别到合作企业实习1个月,达到“识岗”要求;第3、4学期各实习2个月,达到“熟岗”要求;第5学期实习2个月,达到“练岗”要求;第6学期实习3个月,直接“上岗”。“我们都是自愿,经家长同意以后才签订预备员工合同的,在实习期间公司就把我们作为正式员工一起看待,毕业以后一般都直接到实习的企业就业,企业和我们都很乐意。”在长沙财经职业学校预备员工学员中,我们了解到,预备员工制是一个学校、学生、企业、家长多方满意的人才培养模式。

双元管理,协同育人

传统的实习实训,对学生日常管理是职业院校非常“头痛”的问题。虽然学校一般都会有带队老师,但是由于实习期间以生产管理为主,需要遵守企业的管理制度,老师很多时候也无暇兼顾。学生从校园集体生活一下分散到不同企业、不同岗位,工作场所、生产环境、技术要求千差万别,短时间內难以适应。企业往往只注重生产,认为提供实习实训岗位就是在做公益事业,甚至嫌学生技术不够熟练、生产效率不高。问题的根源在于传统的实习实训中学校、企业和学生缺乏认同感和责任感。

预备员工制实行校企共同育人,所有学生都是企业的预备员工,从一入学就实行学生和员工双身份管理、老师和师傅双导师授课。无论在学校还是在企业,学生都感觉是在“自己家”,无论是老师还是师傅,都把学生当成“自己人”。长沙市建筑工程学校是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举办的特色职业学校,党委书记缪玲勇介绍说:“通过预备员工制,学校培养了95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和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邹彬等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近年来,全市职业院校预备员工制校企协同育人建立健全了以下合作机制。

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教学内容。企业往往走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的前列,学校根据企业的生产技术、工作平台、产品设计和流程要求设计课程,组织教学,较好解决了课程标准落后于技术发展、教材内容落后于岗位要求的情况,让学生所学即所用,毕业即就业,上岗即熟岗。

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管理制度。校企雙方共同协商、整体设计预备员工的教学管理、实习实训管理、生产管理、教学管理、竞赛管理,将公共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与企业生产工艺、学生技能竞赛融会贯通,在专业技能大赛、文明风采大赛、黄炎培创业规划大赛中融合竞技训练与生产标准、教学标准、竞赛标准、考证标准,实现了管理制度上的一致性、规范性。

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行学校老师与企业师傅交叉任教,学校授课与岗位实践交替进行,学生在学校和企业轮流上课,将企业生产工艺和操作技能无缝融入学校教学,既解决学校专业课教师不足和水平不高的问题,又缓解企业用工不足和招工难、培训难的问题。

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展考核评价。积极探索学期考核由课程考试向技能模块考核转变,实施基于工作任务的模块化考核,每学期末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确定考核项目,企业组织命题并提供考核场地,校企双方共同组织实施。探索实习实训考核由实习鉴定向综合职业能力考核转变,由企业管理人员、技师和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共同组织实施,重点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技能水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职业能力。探索学生毕业考核由毕业考试向职场模拟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转变,结合职业资格证书或“1+X”证书考核,由学校、企业和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机构联合实施,学生在合作企业的真实职场环境中接受“实战”考核,考核项目注重与企业实际岗位对接,考核指标除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外,还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工作过程中的职业习惯和综合职业素养等。这样的考核评价方式,有效克服了学校评价重理论知识,轻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重结果考核,轻过程评价和表现评价的弊端,实现了学校考核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相统一,有效缩短了学生从“准员工”到“熟练工”的转变过程。

【报道内容系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学诊断与改进视域下中职学校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ZJZB2020031)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校企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12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校企合作五反思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