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 伟,胡小刚
(1. 四川中蓝国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四川 泸州 646000;2. 四川泸天化农业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泸州 646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绿色农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被大众所倡导,有机肥料逐渐受到现代农业生产的青睐。有机肥料作为有机农业生产的主体,不但可以提供农作物所需的各种养分,还含有大量有益活性酶、微生物,可以有效改善农作物土壤环境,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对农作物品质、产量以及农业生产成本起到重要影响作用。
有机肥料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土壤物理性质直接影响土壤养分供给能力。长期施用有机肥料能显著增加土壤团聚体,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增强土壤保水能力,提高土壤水含量。在改善土壤化学性质方面,配施有机肥料可明显活化土壤养分,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等有效养分含量,增强土壤供肥能力。另外,施用有机肥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pH,降低土壤电导率,减少土壤的水溶性盐分。
土壤微生物含量可反映土壤中物质代谢的旺盛程度,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长期施用有机肥料可增加土壤中硝化细菌、放线菌、亚硝化细菌、假单胞杆菌数量,同时减少真菌数量,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善微生物生存环境[1]。另外,施用有机肥料可改善土壤吸附能力,去除土壤中有毒物质、有助于残毒的降解、流失及挥发,降低残毒对土壤的毒害。
有机肥料可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有机、无机养分,改善农作物土壤环境,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保证农产品稳健生长,显著提高或稳定农作物产量。在农作物品质方面,施用有机肥料可改善农作物生长条件、营养状况,增加农作物中糖、蛋白质、Vc含量、糖酸比,降低硝酸盐含量,改善农产品的食味品质、营养品质[2]。
近年来我国农作物产量处于较高水平,耕地有效肥力得到较大提高,同时有机肥料施用量逐年升高。但有机肥料尤其是利用集约化养殖畜禽粪便、生活垃圾为主要原料加工生产的商品有机肥料,因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长期大量施用可能导致农产品存在重金属污染风险。单独或过量施用有机肥料不但不利于发挥有机肥料的肥效,而且还会带来土壤环境污染的风险。
按照合理比例将无机肥料与有机肥料配施,可更好地发挥有机肥料的肥效,促进现代农业生产的高产高效。例如:日光温室环境下的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可提高土壤表层脲酶活性、活化土壤养分,同时由于有机肥料是化肥养分再利用的载体,可有效提高化肥养分利用率。
为充分发挥有机肥料的肥效,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施用有机肥料。针对不同农作物的需肥特性,采用轮换施肥法,保证肥效集中在农作物生长时期内,为农作物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充足养料。土壤有效肥力随着化肥、有机肥的长期施用不断增加,可采用多量少次施肥法集中施用有机肥料,覆盖于土壤以下,充分发挥有机肥料改良土壤的作用。另外,根据不同农作物、不同农业生产区域对土壤肥力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有机肥料施用技术规程,利用农业生产技术讲座、有机肥料宣传活动等,普及有机肥料施用常识以及有机肥料的利弊,有助于农民科学施用有机肥料。
我国农作物化肥用量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伴随化肥使用面积和使用量的增加,因化肥引起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各种政策鼓励大力发展有机肥料,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两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推进有机肥料替代化肥,国家农业部2015 年印发了《到2020 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2017 年印发《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料替代化肥行动方案》。这为有机肥料提供了发展机遇,在化肥零增长和有机肥料替代政策的作用下,我国有机肥料产量及占肥料施用量比例逐年上升,见图1。
图1 2011—2018年我国有机肥料产量及占肥料施用量比例[3]
与有机肥料施用量已占肥料施用总量50%左右的美国、日本、英国等西方国家[4]相比,我国有机肥料施用比例明显偏低。如图1 所示,2018年,我国有机肥料的年产量约1 381 万t(折纯养分,下同),肥料施用量约为5 653.42万t,有机肥料产量约占商品肥料施用量的24%左右。农业技术人员建议我国适宜的有机肥料与化肥施用比例是:一般田50%∶50%,高产田40%∶60%,低产田60%∶40%。若我国有机肥料用量从2018 年占农用肥料使用总量的24%提高至50%,即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按2018 年我国肥料施用量进行测算,有机肥料市场可达到约2 800 万t,发展空间巨大。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无机肥料的施用比例较高,对土壤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而有机肥料以有机物料为主要生产原料,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板结、增强农作物吸肥能力等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必须提高有机肥料施用比例,采用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适量施用有机肥料,从而最大程度发挥有机肥料的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