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亚运,王灿飞,陈 莉
白血病作为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具有症状重、预后差等特点,目前该疾病在我国发病率约为2.76/10万,且以急性病人为主[1]。针对该类病人,常规临床治疗及护理主要以病人症状及体征的改善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标准,但随着病人及其家属对治疗及护理效果要求的逐渐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改善已逐渐成为治疗及护理工作的重点[2]。由于该指标与病人生理、心理、社会及认知等多因素存在密切关联,因此通过进行生活质量评价,能够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有助于对病人预后及远期生存状态进行评估[3]。为探讨急性白血病住院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而制定护理对策,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急性白血病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对象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急性白血病病人,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18~63(31.46±7.64)岁。纳入标准:①病人经骨髓穿刺活检,确诊为急性白血病[4];②病人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③病人年龄≥18岁;④病人沟通能力、阅读能力正常,能够配合调查;⑤病人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病人伴有严重意识障碍或精神类疾病;②病人伴有其他恶性肿瘤;③病人伴有心、肝、肾等其他内脏功能障碍。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通过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参考于方方等[5-6]制作的调查问卷表,结合我院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设计调查问卷。①一般资料调查表:由我院自行设计,由基础资料、疾病诊疗资料两部分组成,基础资料包括病人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疾病诊疗资料包括诊断结果、病程、治疗次数、近1周内情况等。②白血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FACT-Leu)[7]:评价病人生活质量,分为生理、社会/家庭、情感、功能及特异模块5个维度、44个条目,各条目评分为0~4分,总分为176分,为各条目评分总和,评分越高表明病人生活质量越好。③Karnofsky身体功能状态量表(KPS):由濒死状态至健康状态分值为0~100分,且以10分为一个等级,分数越高表明其身体活动状态越高。
1.2.2 调查方法 由本次研究者进入病房内,向被调查病人详细介绍本次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在取得病人同意后,指导其填写调查问卷,并对病人存在疑问的条目进行讲解,待其填写后当场对调查问卷填写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漏填或填写错误的问卷,指导病人进行完善,将病人被调查时间控制在30 min以内[8]。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1 急性白血病病人生活质量 急性白血病病人生活质量总分为(111.93±23.47)分,各维度中,以社会/家庭情况维度评分最高,以功能情况评分最低,白血病特异模块评分为(44.01±11.58)分,其中评分最低的3个条目为“我能够做我平常能做的事”“发热使我感到烦恼”及“我担心受到感染”。各维度评分见表1。
表1 急性白血病病人FACT-Leu评分 单位:分
2.2 急性白血病病人生活质量单因素分析 年龄大、居住在城市、受教育程度高、收入高、处于维持治疗阶段、KPS评分高及近1周内未出现发热、感染及出血症状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且与各组内其余病人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急性白血病病人生活质量单因素分析 单位:分
(续表)
2.3 急性白血病病人生活质量多因素回归分析 病人KPS评分、人均月收入、近1周内出现症状及所处治疗阶段是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见表3。
表3 急性白血病病人生活质量多因素回归分析
3.1 KPS评分 KPS量表主要用于评价病人躯体活动及自我照顾受损害程度。有研究结果显示,KPS量表评分与病人抑郁等不良情绪存在负相关关系[9-10],即病人身体功能状态越差,其不良情绪越严重。这主要是由于身体功能状态良好的病人对治疗及日后生活更有信心,因此其能够更有效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进而促进其症状的改善,而其症状的改善进一步提高其信心,形成良性循环;身体功能较差的病人,其机体对治疗产生的副作用抵抗能力较差,进而更易导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导致症状的加重[11],因此产生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而病人的不良情绪即可导致原本有效的治疗药物无法达到预计效果[8],导致其症状改善程度不明显或有所加重,进而导致其生活质量降低。
3.2 家庭月收入 由于该疾病病人需使用化疗药物延续生命,而化疗及输血等治疗费用较大,尤其对于农村居民而言,其多数以务农为生,家庭收入较低,而该疾病病人又以年轻人群为主,本次研究中病人年龄多处于18~44岁阶段,该阶段病人多数为家庭经济支柱,而由于其患病,难以从事原本工作,进而为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导致其出现不良心理状态[12]。同时,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多数病人不得不放弃治疗效果较好但费用较高的药物,进而导致其症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随着其病情的逐渐加重,其生活质量逐渐降低[13]。
3.3 近1周内出现发热、感染及出血症状 由于该类病人免疫功能异常,因此发热及感染等症状可对其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当其出现以上症状时病人心理压力普遍显著提高,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对于具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其病情常较为严重,或因化疗药物导致全身血细胞水平下降,凝血功能异常,进而可导致病人处于贫血状态[14-15],引发头晕等不适感觉,影响其生活质量。
3.4 所处治疗阶段 急性白血病病人的治疗主要分为诱导缓解、巩固强化及维持治疗3个阶段,且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处于诱导缓解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最低,这是由于该阶段为治疗的首个阶段,对于初次接受治疗的病人,由于疾病的突然性及对治疗的不确定性[3],均可导致其出现不良情绪,而对于已接受过治疗的病人而言,其病情的反复、接受治疗的费用等因素,均可导致其丧失对治疗及对日后生活的信心[16],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而随着治疗的进行,多数病人能够接受自身病情,或因受到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等因素,对生活及治疗的信心有所提高,导致其生活质量随着治疗阶段的改变而逐渐提高。
4.1 心理护理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病人产生不良情绪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病人接受治疗前应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为后续治疗及护理措施的实施奠定基础。对于初次接受治疗的病人,应对病人心理状态进行充分探查,进而采取平缓的语言对其进行干预,使病人心态保持平和,接受治疗[17]。对于已接受过治疗的病人,则应将干预重点放在对不良反应的接受程度方面,同时询问病人上次治疗后的感受。另外,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且在解答问题时,应避免对病人造成刺激。
4.2 预防感染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白血病特异模块评分为(44.01±11.58)分,其中评分最低的3个条目为“我能够做我平常能做的事”“发热使我感到烦恼”及“我担心受到感染”,表明病人对感染关注度较高,且由于感染可严重危及病人生命,因此在病人入院后应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①根据病人情况将处于诱导化疗期或粒细胞缺乏的病人安置在无菌病房内,对其他病人病房进行严格消毒灭菌,同时严格限制探视人数,以减少感染的发生。②对病人血常规及炎性因子进行严密监测,对病人呼吸道、口腔、肛周等部分进行严格护理,指导病人进行适当锻炼,以促进其免疫功能的提高。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护理人员应加强手卫生意识,尽可能降低侵入性操作[18]。④营养干预:病人治疗期间应指导其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以提高其免疫功能。
4.3 家属干预 由于多数病人年龄较轻,因此其家庭及社会对病人的关心程度能够显著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因此在病人入院后应组织病人家属进行培训,告知其家庭干预的重要性,督促病人家属给予病人更多的关心,同时告知其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刺激病人,尽可能不与病人谈及治疗费用等敏感因素[19]。另外,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离异或丧偶的病人生活质量显著低于未婚或在婚的病人,这是由于对未婚病人而言,其家庭对其更为关心,而再婚的病人,其丈夫(或妻子)能够对其生活进行良好的照顾,而对离异或丧偶的病人,除受到生活照顾方面影响外,在患病后其更易产生孤独感,因此,对该类病人的护理中应更加注重对病人家属进行干预[20],同时在病人住院时护理人员也应对其加大护理力度。
4.4 经济帮助 护理人员应与红十字会等慈善组织进行沟通,尽可能为经济条件较差的病人争取慈善救助。同时,与病人家属及医务人员进行沟通,通过适当调整治疗方案,降低病人治疗费用,以延长其治疗时间。
急性白血病住院病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包括身体功能状态、人均月收入、近1周内出现症状及所处治疗阶段,护理人员应对其开展心理干预、预防感染、促进家属关心及护理等方式对病人进行干预,以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