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勇
所谓珍贵用材树种,是指其木材具有密度大、硬度高、材色深、木纹美(或气味宜人)、材质优良等特点,且在市场上稀有,经济价值较高,可用于制作高档家具、高档工艺品等实木制品的树种。根据《国家珍贵树种名录第一批(1992年)》和《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参考名录(2017年)》,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识别出列入名录的珍贵树种有101种。全国珍贵树种林木株数330.54亿株、占全国乔木林株数的17.47%,蓄积259622.35万立方米、占全国乔木林蓄积的15.22%。
培育基础
自然条件。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拥有从寒温带至热带、从平原至高山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气候、地形地貌。世界上大多数的森林类型都可以在我国找到。我国仅木本植物就有9000多种,约占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45%,其中乔木树种达3000余种,是树种及遗传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从珍贵用材树种的种质资源来看,我国也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此外,许多原产地在国外的珍贵用材树种,在我国也很容易引种成功。
文化底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珍贵用材树种人工栽培的国家之一,已经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就有“榆”“柳”二字。《诗经》即已提及栎树和檀樹。张骞出使西域便引进了胡桃。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了栗、柘、榆、槐、柳、楸等树种的栽培理论和技术。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了樟木和栎木的用途。清朝汪灏、张遗少《佩文斋广群芳谱》记载了榈木、楸木、檀木、枫香、降香的木材材性和用途。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在路旁、池边、宅院、庙宇、墓地植树的习惯,这些树种多采用乡土珍贵用材树种。对于这些树种的繁殖、栽培、管护和利用,我国拥有丰富的经验。
科研基础。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科技人员就先后对南岭黄檀、思茅黄檀及铁刀木等珍贵用材树种的繁殖和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规模化种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等单位也先后引进了檀香紫檀、印度紫檀、大果紫檀、印度黄檀及交趾黄檀、桃花心木等珍贵用材树种。近年来,一些林业高等院校及地方的林业科研院所也对一些珍贵用材树种进行了引进和深入的研究。如北京林业大学的水青冈、刺槐,东北林业大学的椴树、水曲柳,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的红椿、闽楠、赤皮青冈等,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香椿、龙脑香科树种等。我国科技人员还对珍贵用材树种的栽培技术、混交模式进行了研究,同时开始了珍贵用材树种种子园、种质资源收集圃、子代测定林等建立工作。
实践经验。通过国土绿化和商品林种植,特别是国家特殊及珍稀林木培育项目的实施,我国积累了丰富的珍贵用材树种栽培实践经验。近年来,一些地方广泛种植了赤皮青冈、闽楠、桢楠、大叶榉、樟树、铁力木、降香黄檀等珍贵用材树种,取得了大面积栽培的经验。
研究现状
近年来,市场对珍贵树种木材的需求猛增,我国现有珍贵树种资源已日渐匮乏,不得不依靠进口来满足珍贵树种木材的需求。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珍贵树种木材在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珍贵树种具有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国际形象等重要作用。国家于2005年启动实施珍稀树种基地建设示范项目,每年投资几千万元,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90多个县级项目建设单位,开展了60多个珍贵树种基地培育建设示范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珍贵树种资源锐减的趋势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湖南省作为开展珍贵用材树种研究较早的省份之一,在珍贵用材树种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涉及的主要珍贵用材树种包括赤皮青冈、闽楠、南方红豆杉、麻栎、大叶榉树、小叶红豆、木红豆、红豆树、花榈木、椰榆、毛果青网、水青网、亮叶水青冈、米心水青冈、黄连木、黄檀等。湖南开展了优树选择、种质资源收集、种子园建设、子代测定等,建立了大叶榉树、南方红豆杉、闽楠、赤皮青冈等种子园,初选出良种17个,取得科技成果11项,完成行标或地方标准9项,获得专利5项。目前,全省已营造珍贵树种人工林8.13万公顷。
广东省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珍贵树种西南桦、香椿等开展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火力楠等150余种珍贵树种资源进行收集,重点进行了树种生境分析、种子品质、催芽移栽育苗技术和造林效果分析等研究。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和华南农业大学也开展了龙脑香科树种引种和栽培技术研究,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
广西大力开展珍贵树种引种与栽培技术研究,筛选出红锥、西南桦、任豆、柚木、格木、火力楠、铁力木、降香黄檀等一批速生、材质优良的珍贵树种,对红锥、格木、西南桦、米老排、火力楠、柚木、蚬木、香梓楠等树种进行了改良或引种、人工育苗、人工造林技术等研究。
四川林业科学研究者在珍贵树种资源培育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获得了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其对连香树、光皮桦、香樟、香果树、青冈、亮叶水青冈、南方红豆杉等24个树种,先后不同程度地开展过资源调查、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异地保存基因库营建、优树选择、繁殖技术研究和栽培技术研究。其中,连香树种子育苗技术已经成熟,先后培育苗木400多万株,光皮桦曾列为国家攻关课题,进行群体选择初步研究,对育苗和造林技术也进行过研究。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开展了柚木的采种、育苗、造林和遗传改良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共收集和保存了12个国家的102个种源(其中72个为国内次生种源)、150个家系、632株优树,为各地区选出速生、抗性和材质优良的种源67个、家系89个,还包括金柚木和黑丝金柚木在内的优良无性系98个,其中4个种源、19个无性系兼具有抗病、抗旱、抗风和速生等多种优良性状。30多年,柚木研究共获得6项成果,并在生产上得到推广应用。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收集、保存珍贵树种种质资源,收集西南桦、柚木、红椎等142个种源、950个家系,目前已实现了育苗良种化。在珍贵树种栽植方面,总结了“针阔同龄混交”“针阔异龄混交”“阔叶异龄混交”“阔叶同龄混交”“阔叶纯林”“四旁种植”6个造林模式。
通过各地专家学者们共同的努力,目前许多珍贵树种都已掌握一定的繁殖技术,有的珍贵树种已经探索到建立种子园、无性繁殖、无性系选育及组织培育技术问题,有的已经深入到研究其遗传性的改良。但总的来看,多数珍贵树种的栽培还是局限在实验林阶段,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的还比较少。
发展建议
虽然我国珍贵用材树种培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依然存在缺乏中长期发展规划、珍贵树种保护保育严重滞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科技含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亟需引起高度重视。具体而言,发展珍贵用材树种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良种繁育为基础,以全周期经营科技创新为支撑,强化示范基地建设,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加强金融扶持和政府补助,全方位推动珍贵用材树种高质量发展。
做好科学规划。充分借鉴相关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确定培育树种与培育目标,提出珍贵用材树种产业化科学规划,做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增加经费投入。珍贵用材树种培育周期长,见效慢,因此,增加投入是关键,包括良种基地建设、资源培育与高值化加工利用研发投入、珍贵树种培育工程项目投入、管理投入等。
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建立珍贵用材树种研究平台,整合相关科技优势资源,促进我国珍贵用材树种研究与开发利用高质量发展,设立良种选育、高效栽培、可持续经营、加工利用等关键技术专项研究。一要尽快建立完善珍贵用材树种的优良种质资源基因库和育种群体;二要完善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攻克良种繁育技术瓶颈,为生产提供充足的良种苗木;三要确立定向培育的优化栽培模式;四要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加工利用技术体系;五要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应用技术成果,推动珍贵用材树种产业高质量发展。
做好示范引领。一是结合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发展珍贵用材树种。以国有林场为主,建立高水平珍貴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带动周边珍贵用材树种发展。二是结合乡村振兴建设发展珍贵用材树种。鼓励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农民以土地或劳动力入股参与珍贵用材树种高效培育;同时,鼓励和引导农民利用村旁、宅旁、路旁、溪旁等地种植珍贵用材树种,既绿化美化家园、改善优化环境,又培育了“庭院经济”、建设了“绿色银行”。三是结合美丽中国建设发展珍贵用材树种。充分利用珍贵用材树种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等多功能性,发挥其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