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老护老:养老机构里的老龄护理员

2021-01-18 03:49徐杨
华声 2021年11期
关键词:护理员老龄养老院

徐杨

在养老院护理员“老龄化”的背后,隐藏着护理员、养老院两方的无奈。

养老机构里的老龄护理员在养老院,一天的开始和结束都比外面早些。

早晨五六点,养老护理员董云富就要开始工作。他同时照顾着四名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每天要轮流帮助这些老人起床,换尿不湿、擦身、穿衣,将他们抱上轮椅,喂饭……做诸如此类细密琐碎的事项。

这里有7名养老护理员,其中4人年龄都在60岁以上。董云富年龄最大,今年已经68岁。

不止董云富所在的四川成都,即使全国范围内,像他这样60岁以上的养老护理员也不在少数。多位老龄养老护理员提到,进入这一行的人,大多来自农村,没有更好的选择。

此前董云富养猪失败,在城里做过保安,如今年纪大了,禁不住整晚巡逻,做护理员“起码不用熬大夜”。

多地民营养老机构从业者告诉记者,近年来,养老机构招工难已经成为了普遍性的问题。在养老院护理员“老龄化”的背后,隐藏着护理员、养老院两方的无奈。

老人护理老人

董云富个头不高,两鬓已花白。但他身材壮实,力气也大,腰杆总挺得笔直。自2017年起,他辗转多家养老机构,从一开始的煮饭、做绿化,到对老人进行简单护理。这里住着20多名“全护理老人”,占据老人总数的一半左右,他们往往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综合征、瘫痪、精神病或其他疾病,意识不清、无法正常行动,需要24小时看护。

董云富一天中的多数时间,都围着这些“全护理老人”打转。

最忙碌的时刻通常是饭点,他要为老人端来餐食,对于进食困难的老人,要用刀事先把菜切碎,拌到饭里,有时甚至要将饭菜打成糊状,给老人喂食。

还有很多细碎的事项。早晨,帮助老人起床,换尿不湿、擦身、穿衣,将老人抱上轮椅;夜里,给老人洗澡,帮老人翻身,带他们上厕所等等。

尽管每层楼会有人值夜,但通常来说,董云富会在夜里起来三次,看看老人有没有异常。

他有一张小床,就放在一间房间的角落里,面对着两张带护栏的护理床。下午三四点钟,一位老人从午休中醒来,董云富掀开被子,手臂环住老人的上肢,给老人翻身,再把成人纸尿裤撕下,换上新的。

之后,董云富帮助另一名老人起床。

老人意识不清,心脏也不太好,在用同样的方式给老人换好纸尿裤后,董云富要把他抱到床边的轮椅上。这是个力气活,董云富将老人扶到自己身上,用手臂圈住,十指紧紧扣在一起。

董云富的动作很利索,发力时,他额头上的皱纹抖动起来,嘴里喘着粗气。

对于年龄大的养老护理员来说,这不是一份轻松的活。

“天天都是守到起(守着)的,不费力气但费精神。”自2016年起,刘素琼和丈夫吴祖兴开始到养老机构做护理员。如今刘素琼63岁,丈夫比她还长一岁。

工作时,他们互相配合,也彼此关照对方负责的老人。“老太太洗澡、穿尿不湿,这就她去。比如说抱不动的,老爷爷洗澡、穿脱的,就我弄。”吴祖兴说。

董云富说,事实上,他们也已经步入老年,在养老院工作,和老人们吃住在一起,饮食、生活习惯都很符合,“我们虽然钱少一点,自己也當有一半在养老。”

招工困难,“人们更愿意进厂打工”

刘素琼夫妇都是农民,他们来自四川的山区,经同村人介绍,从2016年起开始做养老护理员。“我看养老院里这些岁数大的护理员,90%都是农村的人,其他地方挣不到钱。”

不止在成都,养老机构护理员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的问题。

即使在经济水平较高的深圳,养老机构也常常面临招工困难。陈冲在深圳从事养老行业三四年,据他观察,在深圳,养老护理员一个月的薪资平均有五六千元。但是只要随便进一个电子厂,每个月能拿到七八千元。只要年龄允许,人们都更愿意进电子厂打工。

养老护理员的门槛并不高,这是董云富这样的老人进入这一行的重要原因。

刚开始,董云富对于养老护理没有太多了解,面试要求也不高,只要身体健康就能干。进养老院后,老员工会带他,教一些简单的护理技能,比如怎样挂尿袋、怎样抱老人等等。

但大部分时候,护理员们需要自己摸索,熟悉自己所负责老人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知道如何与老人相处、应该重点关注老人的什么问题。

湖北广水市李店镇黄金村养老院院长叶星梅说,民政部门每年都会组织培训,要求各养老院送出一定名额的护理员参与培训。

比如,培训大纲上要求科学搭配饮食,但在现实中很难严格执行。“比方说平均放盐的量是多少,饮食要清淡,但是很多农村老人饮食习惯不好,喜欢重口味的东西。”

如何有尊严地老去

自2015年接手这家养老院以来,叶星梅感受到,国内民营养老服务行业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叶星梅头疼的另一个大问题,是钱。

护理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叶星梅无法接收完全失能的老人,养老机构入住率常年低至30%以下。叶星梅一家人不拿工资,还种了五亩地贴补养老院的用度,才得以勉强维持收支平衡。

“如果要去算成本的话,投入和产出是不成正比的。”叶星梅说,从接手养老机构到现在,她投入100多万,其中很大部分是夫妻俩从前做生意的积蓄。“如果我和家人干活拿工资的话,那就是亏损。”

天佑颐养居养老服务中心负责财务的金凤也认可这一说法,“很多老人可能观念转变不过来,不愿意进养老院,都是在家养老的。都说养老行业是阳光产业,可能以后会好,但现在还有很多困难。”

作为一名95岁老人的家属,刘女士对老年人根深蒂固的“在家养老”观念体会尤深。

在母亲90岁之后,她的身体机能开始出现问题,平地就摔倒,把大腿骨完全摔断了,打了钢针。“母亲有一只脚几乎都是拖在地上走的,不能站立。上卫生间都需要人抱,左半边身体几乎不能动了。”

后来受伤更加频繁。家里兄弟姊妹五个,最大的已经七十多岁了,最小的也将近六十岁,都已然步入老年,也常常生病。刘女士试着提出,把母亲送到养老机构,由专业的人士照顾。

“你自己去!”生养了这么多儿女,老了还要被送进养老院,母亲觉得没面子。

董云富说,自己在养老院做护理员,就是考虑攒一笔钱,准备等到七十岁退休,住养老院,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在他身边,已经有认识的老龄护理员达成“目标”,顺利退休、住上了养老院。

但像刘素琼夫妇这样“没有条件住养老院”的护理员也有很多,他们难以负担住养老院的开支,打算等年纪再大些、干不动了的时候,就回到农村老家。

摘编自《新京报》2021年10月14日

猜你喜欢
护理员老龄养老院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在困惑与坚定之间——年轻护理员的职场心态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日本Sakuragien-青森养老院
把幼儿园搬进养老院
浅谈优秀护理员的工作要求
有多少钱才能住进养老院
老太太养老院
身为一名护理员,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