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孟娇 柳雪冰 石宇航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对比分析法等对唐山市四所中学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唐山市青少年跳远运动员训练的环境、训练方法、比赛的次数以及青少年跳远运动员的心理现状进行了相关了解,同时调查了教练员对青少年跳远运动员的训练安排以及心理辅导情况,并对比、分析了在基础训练方法下的跳远成绩与在专项训练和心理训练的方法下的训练成绩。
关键词 唐山市 青少年跳远 竞技训练
一、前言
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直接关系到我国体育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跳远运动是运动员的重要运动内容之一,其在田径众多运动中是较为精彩的项目之一,它是一种速度力量型的田径项目。跳远因其助跑速度与弹跳力量的特点而对运动员的身体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对跳远的训练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要求[1]。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唐山市四所中学,包括唐山市第十一中、十二中、开滦一中、唐山一中,共80名青少年跳远运动员以及20名教练员。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资料法。查阅近五年来有关青少年跳远运动技术与竞训的相关期刊文献资料和科研成果,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问卷调查法。向唐山市第十一中、十二中、开滦一中、唐山一中等80名青少年田径跳远运动员,发放调查问卷80份,向20名教练员发放调查问卷20份,共计100份调查问卷。回收1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调查问卷100份,有效率100%。
3.数理统计法。统计分析唐山市中学跳远运动员训练情况,比赛次数,对唐山市青少年跳远运动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进行比较、对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
4.对比分析法。在基础训练方法下通过对比,分析跳远成绩与其在专项训练和心理训练的方法下的训练成绩。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唐山青少年跳远运动员训练环境现状
通过对唐山市第十一中、十二中、开滦一中、唐山一中等中学的走访调查,我们了解了唐山市中学的田径跳远训练的情况、学校场地和设备、教练的水平、学校对体育训练的重视程度。
63%的运动员与教练认为学校对体育训练非常重视,21%的运动员与教练认为学校对体育训练比较重视,16%的运动员与教练认为学校对体育训练一般重视。综上可知,唐山市各中学对体育训练的重视程度偏高。此外,88%的教练学历水平为本科学历,12%的教练学历水平为大专学历,教练员最高水平为本科,训练方法多为速度训练与技术训练为主。
唐山十一中与唐山十二中每周训练1~2次的分别占比30%,每周训练3~5次的分别占比30%,每周训练次数5次以上的分别占比40%。开滦一中每周训练1~2次的占比35%,每周训练3~5次的占比30%,每周训练次数5次以上的占比35%。唐山一中每周训练1~2次的占比30%,每周训练3~5次的占比40%,每周训练次数5次以上的占比30%。
(二)唐山市青少年跳远运动员训练方法分析
有67%的教练员认为在基础训练阶段应主要以全面身体素质训练为主,83%的教练员认为基础训练阶段的组合形式训练应以速度训练为主,79%的教练员认为在专项提高训练阶段应以技术训练为主。
通过对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前一个月成绩和训练后一个月成绩的比较,唐山市青少年运动员在接受心理训练前的平均成绩男生最高为6.07m,女生最高为4.46m。在接受心理训练后的平均成绩男生最高为6.12m,女生最高为4.53m,上涨幅度都在5cm以上,其中上涨幅度最大的为10cm。
(三)唐山市青少年跳远运动员比赛次数分析
运动员可以在比赛中看到自己的缺点,并可以看到当前自己的训练水平。运动员多参加比赛,可以积累比赛的经验,适应比赛的氛围,有利于运动水平的发挥或超水平的发挥。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唐山市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环境较好,学校对此也比较重视,但教练员的学历水平还有待提高。
2.在基础训练阶段,大多数教练员在专项技术、速度、快速力量训练方面的训练思想,基本符合现代运动训练的理念,但有必要进一步制定具体的训练计划和训练安排方法,提升运动员的全面身体素质。
(二)建议
1.可以邀请外地运动训练方面的专家和优秀跳远教练员来唐山讲学,提高教练员的理论知识以及训练水平;加强唐山市青少年跳远运动员教练员的业务培训工作。
2.在跳远运动中,必须要有重点地进行训练,充分发挥体育教练的优势。体育教练要同时注意青少年的速度和力量,如此才能使运动员在跳远比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5]。
参考文献:
[1]虞轶群,季浏,李群,等.对上海市青少年跳远训练现状的调查分析[J].体育科研,2012,33(01):68-71.
[2]李静.对青少年跳远训练方法的探讨[J].青少年体育,2018(03):112+129.
[3]闫东红.青少年跳远训练措施[J].明日风尚,2018(18):395.
[4]靳磊.唐山市市区少年跳远运动员训练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5]张炯.青少年跳远训练特点和方法[J].山海经,2019(1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