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婕 何嘉铭 周煜
摘 要 2017年利物浦击败曼彻斯特和伦敦等强劲对手获得“英国最伟大的体育城市”之称,堪称英国体育城市建设的典范。成都基于“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的体育理念,积极践行赛事名城建设。基于此,对标两座城市,发现利物浦的体育城市建设过程对成都打造世界赛事名城具有相当程度的启迪与镜鉴作用。本文经研究提出,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应当立足中国国情,激情建设,理性发展。
关键词 利物浦 成都 赛事名城建设 启迪与镜鉴
英国作为最早开启近代化的国家之一,其“工业革命发祥地”和“现代体育发源地”的学界公认标签,使其城市史研究中的体育研究获得了较早的起步。2017年利物浦击败曼彻斯特和伦敦等强劲对手获得“英国最伟大的体育城市”之称,更是英国体育城市建设的典范。近年来,张小林、马肇国等一批国内优秀学者对于城市发展中的体育要素愈发重视,城市史中的体育研究成为国内体育史学界的热点话题。成都作为我国的西南门户,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2018年开始一系列成都赛事名城建设目标与规划的出台,向世界展示了成都打造“国际赛事名城”的决心。
一、利物浦:体育使城市再生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经济滞胀,利物浦城市衰败,20%的失业率使其成为英国失业最严重的城市,城内约有15%的土地处于空置和废弃状态[1],并引发了连锁性的社会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利物浦开始转变着眼点,以保护体育等各类遗产为抓手,在此基础上策划各类文化活动,同时结合自身的硬、软件条件促进了城市的再生。
利物浦依靠体育进行城市再生建设,首先不可忽视利物浦城市自身的体育硬件优势。(1)场馆支撑竞技体育传统。利物浦足球赛场已有128年历史,2012年利物浦俱乐部决定将安菲尔德球场扩容至6万人,以此满足利物浦球迷们的观赛需求。(2)公园绿地与休闲运动设施结合,独特的空间成为群众体育开展的基础。利物浦是英国第一个建造“市政公园”性质的城市且依法免费开放,这些公园绿地成为展览、市民活动、地方集会等的优选之地。(3)利物浦属于典型欧洲城市,其小面积特征产生新的体育产业。文化IP串联起主题型城市徒步游,比如通过世界杯刺激运动主题旅游[2]。(4)城市交通助力体育发展。1830年9月23日,世界上第一条铁路连接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人类进入“铁路时代”,使个人或团体异地看比赛成为可能。现代城市里人们的出行方式被骑行再次改变,利物浦计划在2026年之前成为骑行运动发展最快的城市。
二、成都:赛事名城建设促进城市发展
在新时代的体育强国建设中,作为我国西部文化和经济中心的成都选择以体育为突破口,通过赛事名城建设推动城市发展。其优势有以下几点。(1)政策支持。2016年5月4日晚间,国家发改委网站正式公布《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其中首次明确提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2021年11月30日召开了成都市政府第152次常务会议,研究审议成都市“十四五”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规划等议题,强调“十四五”时期是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成都要直面新发展阶段世界赛事名城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统筹做好“十四五”期间各项体育工作[3]。建设赛事名城是成都对体育强国政策的响应,也是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2)现有专业和群众基础,经验丰富。无论是连续获得世界运动会、羽毛球世青赛等国际大赛的举办权,还是2019年成都马拉松成为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联盟候选赛事,都展现成都打造国际赛事名城的决心。这些国际大赛在成都的举办也势必激活赛事名城建设活力。(3)便利的交通保障建设。成都已开通运营的地铁总里程达515千米[4],新增市域快速路建设如火如荼,“高铁枢纽城市”打造协同天府国际机场建设,都为成都打造赛事名城提供保障。
三、结论:利物浦对成都赛事名城建设的启迪与镜鉴
对标两座城市,在此提出以下几点成都可从利物浦体育城市建设中获取的启迪与镜鉴。
第一,有选择地借鉴利物浦公园城市和场馆设施建设模式作为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基础和文化长期发展的依托[5]。凤凰山体育公园、东安湖体育公园等一大批现代化体育场馆和公园绿地相结合的建设成果,证实“公园城市+场馆建设”可以成为成都市民体育热情表达的保障,但同时应做到认清自我作为发展中国家城市的经济实力与社会状况,不可盲目追逐利物浦。
第二,利物浦“文化IP+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给予成都赛事名城建设新思路。体育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体育活动聚集多种优质资源,产生多种经济与文化效应。成都需要核准城市品牌,利用知名文化IP,如大熊猫、三星堆、王者荣耀等,举办与成都形象相契合的赛事。
第三,应坚持成都自我的交通发展模式。利物浦作为典型的欧洲城市地广人稀,大力推广骑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看中其带动城市客流量,从而带动城市经济发展。而成都的情况则相反,作为现代人旅游的中转站和目的地,成都需要大型机场和丰富的高铁线路等作为支撑。
总的来说,将成都打造成为国际赛事名城需要我们立足中国国情,激情建设,理性发展——认清成都乃至全国的自我状况,理性吸纳利物浦经验,才能更好地进行国际赛事名城建设。
参考文献:
[1]Murden, J. (2006) ‘City of change and challenge’: Liverpool since 1945, in Belcham, J. (ed.) Liverpool 800: Culture, Character and History. Liverpool: Liverpool University Press.
[2]Lee C K, Taylor T. Critical Reflections on the Economic Impact Assessment of a Mega-Event: The Case of 2002 FIFA World Cup[J]. Tourism Management, 2005, 26(4): 595-603.
[3]成都市政府办公厅.成都市人民政府第152次常务会议[DB/OL].(2021-12-1).http://www.chengdu.gov.cn/chengdu/c1176303/2021-12/01/content_b505c1e0c0a24de1a3d1b1905889d145.shtml.
[4]王垚.今年成都地铁运营里程累计将达515公里[DB/OL].(2021-4-9).成都市住房與城乡建设局.http://cdzj.chengdu.gov.cn/cdzj/c131885/2020-06/10/content_558171bf35bd41c2a3bf6acb2fba21d6.shtml.
[5]新华网.综述:利物浦以“欧洲文化之都”促城市复兴[DB/OL].(2021-4-9).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1/13/content_74148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