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瑶
12月1日晚9点,夜色已深。桃源县漆河镇中心小学的家长群里依旧热闹非凡。有人分享着自己与孩子共读绘本的幸福时光,有人反思着与孩子沟通时的不足之处,还有人畅谈着自己在“桃爸桃妈微课”上的学习心得……浓郁的学习氛围,让每个人都沉浸其中、收获满满。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力量,缺一不可。如何打造亲密无间的“教育合伙人”?2019年以来,桃源县集智慧、动真格、强推进,把家庭教育作为全县的一把手工程来抓。如今,对家庭教育的积极探索不仅成为了桃源县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的新引擎,也成为了该县全面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成功实践。
12月2日,记者来到桃源县杨溪桥镇中学。正值上学高峰期,几名家长志愿者身穿红马甲耐心地在校门口指挥交通。“校门口摩托车多,能协助学校共同为娃娃们撑起‘保护伞’,我感到很开心。”村民袁年虎的孩子在这里上二年级,平时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他都会积极参与。在他看来,为学校、为教育服务是一件光荣、“有面”的事。
事实上,几年前,这里的家校关系并不像现在这般和谐。校长童岳松向记者笑道,因为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很多。陪伴孩子的老人容易过分溺爱孙辈,常常因为一点小事,不问青红皂白就要跟学校“理论”。
“这两年,在桃源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帮助下,我们成立了家长学校,每个学期都会举办多场教育专题讲座,并通过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普及现代教育理念。在科学的指导下,娃娃们的学习、生活习惯有了显著改善,家长对学校也更加信任和理解了。”童岳松说。
通过家庭教育,和睦了邻里关系,影响了家风民风,这样的事例在桃源县比比皆是。该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汤赛男告诉记者,桃源是近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有留守儿童2.7万余名。长期以来,家庭教育的缺失让这部分孩子的生活缺乏关爱、感情缺乏寄托、学习缺乏帮助,而另一方面,不少家长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及合适的沟通方法,往往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乡村振兴,重点是人的振兴。社会治理,基础是家庭建设。为了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2019年,桃源县设立了“桃源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乡镇家庭教育指导站”“村居(社区)家长学校”三级服务体系,让家庭教育指导覆盖全县每个村镇。同时,开发了桃爸桃妈绘本、家庭教育微课,通过村村响大喇叭、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号、“供销之家”电商平台,让家长边学习、边实践。记者看到,在“供销之家”电商平台上,家长凭学习积分可领证、定级、打折等。“今年2月推广以来,全县已有7万余名家长注册账号,通过线上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每到寒暑假,家长们都会自发掀起打卡热潮,帮助孩子度过一个充实、安全的假期。”桃源县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在桃源县文星小学,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学习,一起编写读书感言,拉近了亲子之间的距离;在剪市镇中学,从教30年的语文老师郭云兵组成的“沅水童声”朗读社团,留守儿童每天通过微信向家长朗读课文和诗词,亲子互动越来越多;在地势偏远的沙堤村,温馨明亮的家长学校成为了村民们闲暇时间的“热门打卡点”。教育、司法、妇联等职能部门的专家定期开展德育、法制亲子讲座,护航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令沙堤村村民杨清连最记忆犹新的,是今年4月开展的那场“桃爸桃妈公益沙龙”。“当时,汤赛男副县长带着县家庭教育讲师团、杨溪桥镇党政负责人和县内企业负责人代表组成的‘超强阵容’来了,不作报告不致辞,而是分享和探讨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心得感受,呼唤外出打工的家长关注孩子成长。”
沙堤村妇联主席彭永先告诉记者,近年来,桃源县委、县政府对家庭教育重视让外出务工的家长逐渐改变了教育和就业观念。2019年全村共有留守儿童87人,截至今年4月就有50余名家长返乡就业,留守儿童减少至34人。
沙堤村现任党建联络员谢娜便是返乡家长之一。外出打工七八年回到家乡,时常有人问她,舍弃了大城市的灯红酒绿后不后悔?“我的答案是大大的‘不’。看着孩子对我的态度由陌生到亲密,我的心里别提多幸福了。”现在,谢娜还是村里的平安联络员,负责对留守儿童家庭宣传安全知识,排查家庭安全隐患,调解家庭矛盾纠纷等工作,让家长与孩子们关系更加密切。
如今,桃源县家长学校遍地开花,家校互动频繁密切,整个社会形成了终身学习的理念。“我们总强调打造教师队伍,其实应该是加强教育队伍建设。学校、家庭、社会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唤醒更多教育的内驱力,才能培养出好人才。”汤赛男指出,每个家庭都是一個生态圈。好的家庭教育,就是教育的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