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
——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与效率研究》

2021-01-18 09:08:14林君萍
食品工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监管者人工智能监管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然而食品安全的问题仍旧屡禁不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阶段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上存在一些不足。食品安全监管涉及面十分广泛,再加上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且原因各种各样,凭借传统的监管模式必然难以收获理想的监管效果。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诸多人工智能技术得以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得到应用,并收获了一定的应用效果。发展人工智能,借助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可促进实现食品安全监管,推动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由曾寅初、全世文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与效率研究》(2015年01月)一书,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应急管理项目的研究成果,从食品安全监管活动所涉及的监管者、被监管者和消费者三类主体出发,结合机制设计理论中的激励相容与信息效率两个准则,分析了我国生鲜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源头控制机制;构建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者激励失灵的理论模型;总结了我国食品安全事件中的监管问题及其原因;探讨了我国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的改革模式;研究了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惩处机制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信息传递机制;并据此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策略的政策建议。本次研究将基于对该书的评述,对人工智能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和研究。

从具体内容而言,本书总共包括十一章。第一章:导论。主要对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研究评述、研究思路与内容等进行了剖析,为接下来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我国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的源头监管机制。首先介绍了源头监管机制设计的前提条件、源头监管机制设计的关键环节;其次阐述了源头监管控制的公益特性;最后探讨了建立公益性产地集销服务中心。第三章: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者激励失灵的理论解释。首先介绍了基础模型;其次阐述了监管者检测量的激励机制和监管者检测努力程度的激励机制;最后探讨了监管者的合谋与处罚权及解读了政策含义。第四章:我国食品安全事件中的监管问题及其原因分析。首先介绍了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类型与特征;其次分析了食品安全监管缺位问题及其原因、食品安全监管瞒报问题及其原因、食品安全监管合谋问题及其原因;最后提出了结论与政策建议。后面几章分别论述了我国地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特征分析、我国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惩处强度分析等内容。另外书中最后附件部分还设置了政策建议书和学术综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与治理政策的研究方向,供读者作延伸学习。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可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食品安全监管的相关内容和方法。

书 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与效率研究

作 者:曾寅初,全世文 著

ISBN:978-7-109-20462-1

出 版 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1-01

价 格:¥34.00

为保障社会大众的食品安全,近年来,我国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不断提高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度,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来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但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仍存在不少问题,结合《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与效率研究》一书论述的我国食品安全事件中的监管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等相关内容,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有:首先,食品安全监管涉及范围广、任务繁重。如前文所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涉及面十分广泛,且监管任务繁重,加之缺乏可靠的技术手段和监管设备,使得日常监管难以收获理想的效果,并造成繁重的监管任务与有限的监管力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其次,食品安全监管难度大。食品安全监管要求进行实时监控,并且涉及专人管理、食品原料检测、食品加工操作等诸多方面,当前有限的监管力量使得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监管不充分、执法处罚取证难等问题。再其次,食品安全监管缺乏信息技术支持。当前,食品行业监管系统的建设与如今信息化发展水平及市场监督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迫切需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中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克,实现食品安全视频远程智能化监管,进而切实满足严格监管的实际需求。

人工智能的研究开发,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场景理解的准确性,推进众多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多个行业领域纷纷加强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效应用,并以此推动了各大行业的长足发展,其中便包括食品行业,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持。针对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优势,笔者认为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打造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食品采购供应商选择的智慧化,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食品安全预警系统的质量。第一,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打造食品安全监管的信息平台。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一项重要原因即为信息流通不畅。长期以来,我国食品安全信息传递层级众多,渠道复杂,社会大众总是难以采集到有价值的信息。加之在传统食品供应链中,信息传递方向与物流传递方向是统一的,两者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由于信息传递系统是单向的,使得无法实现信息跨越传递的效果。通过打造食品安全监管的信息平台,可促进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及高效传递,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可靠保障。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中的一种,人工智能检索技术以自然语言为基础,可依照用户提供的自然语言开展高效分析,并制定检索策略开展所需信息的全面广泛的搜索。通过对智慧检索技术的有效应用,可充分实现食品安全信息的高效便捷共享,使传统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不断由封闭转向开放,成为全方位、全环节信息监管平台,解决以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推动食品安全监管的改革创新。第二,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食品采购供应商选择的智慧化。现阶段,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普遍存在信息沟通不通畅和信息复杂多样这两方面的问题。对于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信息沟通问题,借助人工智能检索技术,将各供应商的经营信息整合至信息监管平台,采购方可实现对该部分信息的实时查看,掌握各供应商的历史经营情况、供货记录等信息。而对于信息复杂多样的问题,则可引入人工智能代理技术,该项技术可感知所处环境并制定相关的针对措施,通过采用自动获得的领域模型对用户信息开展采集、整合,提炼出其中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对该技术的应用,可促进对供应商的快速选定,不仅可节约采购时间,防止食品原料变质,还可切实保障采购原料的安全性。第三,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食品安全预警系统的质量。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信息交流不畅;另一方面还是因为食品安全预警系统不够完善。在食品安全预警中,保证预警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不仅可减少各方面食品安全事故带来的危害,还可帮助人们增强食品安全意识。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中的一种,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技术的实现,本质上即为由大量专家、学者在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聚集,这一技术可如同专家、学者一般,利用丰富的专业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判断,进一步解决一系列复杂的问题。通过将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中,可帮助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有效地监测食品安全的不良信息,以此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的水平,促进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人工智能技术可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支持。为此,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相关人员应围绕如何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探索研究,从多个方面着手,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监管者人工智能监管
2019:人工智能
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 06:59:05
人工智能与就业
IT经理世界(2018年20期)2018-10-24 02:38:24
数读人工智能
小康(2017年16期)2017-06-07 09:00:59
下一幕,人工智能!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1:29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11:09:52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42
商业银行员工绩效考核与操作风险防范的博弈研究*
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金融监管的博弈分析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
中国火炬(2012年5期)2012-07-25 10:4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