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晶晶
(射阳县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不仅发病率高,容易损伤心、肾、肺等重要脏器,且常合并呼吸衰竭,如不及时就医,则可能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2]。临床通常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以获得良好预后。本研究以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为例,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及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将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54例纳入本次研究,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断标准;②伴有呼吸衰竭;③本研究得到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和家属在了解本研究内容后自愿参与,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无法自主呼吸;②肝肾功能异常或心功能不全;③其他原因造成的呼吸衰竭。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13例,年龄55~86岁,平均年龄(70.5±6.8)岁;观察组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53~85岁,平均年龄(69.2±6.0)岁。两组受试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等比较,数据相近,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合理调节呼吸机参数,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予以监测等。观察组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如下:(1)体位干预。指导患者保持坐位或半卧位,使头部垂直,预防气道通气障碍;病情严重者在抬高床头25°左右的前提下,采取平卧位,保持头颈肩部位于同平面,以免压迫呼吸道[3]。(2)心理干预。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患者保持交流,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对存在焦虑和不安等不良情绪的患者,通过耐心讲解和倾听或转移注意力等方式给予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情绪波动,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依从性。(3)并发症干预。叮嘱患者尽可能减少吞咽频率,多经鼻呼吸,必要时对肠胃进行减压,以免引起口腔干燥,同时减少胃胀气;选择舒适度较高的吸氧面罩,以免造成皮肤损伤;遵循无菌操作,以免发生感染。
统计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及并发症。(1)血气指标主要包括:PaCO2(二氧化碳分压)、PaO2(血氧分压)、SpO2(血氧饱和度)。(2)并发症包括:皮肤损伤、感染、胃胀气、口腔干燥等。
本次研究数据经SPSS 26.0计量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差异在P<0.05时存在统计显著性。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PaCO2、PaO2及SpO2比较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PaCO2比对照组患者明显更低,PaO2及SpO2比对照组患者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比较(±s)
?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仅7.41%,比对照组患者的的25.93%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详见表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相对较重,该病主要因呼吸道阻力加大,引起呼吸道肌肉伸缩功能降低,肺泡通气量下降,造成心肺供氧不足;加之,长期低氧甚至高碳酸血症,易损伤胞壁与毛细血管床,造 成换气功能障碍,进而引起呼吸衰竭[4]。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
临床实践发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提高疗效,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相比于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更具有针对性,且更加科学合理化。通过体位护理干预,能最大程度确保呼吸道通气顺畅;通过心理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从而减少治疗过程中的应激反应,使整个治疗过程更加平稳安全;通过并发症护理,能减少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的困扰,巩固疗效[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PaCO2比对照组患者明显更低,PaO2及SpO2比对照组患者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相比于常规护理而言,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仅7.41%,比对照组的25.93%明显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则提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并发症,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实施针对性护理,不仅能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还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