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艳军
(河北省邯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 邯郸 056001)
河北省位于欧亚大陆的东海岸,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冬季主要受大陆气流影响,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易形成寒冷干燥、少雨多风的气候。夏季受海洋气流控制,高温多雨,南北气温差较小。7~8月份为夏季风盛行时期,也是多雨的季节。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536mm,7月中旬开始进入雨季盛期,同时热带气流和台风在夏季也时有发生,在中高纬度环流系统的共同作用下,极易出现大范围暴雨或特大暴雨。
按照“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的治水方针,河北省在山区修建各类水库,平原扩挖行洪河道和设置蓄滞洪区,沿海扩大入海通道,使各流域洪水得到了有效控制,初步形成了“分区防守、分流入海”的防洪工程体系。目前,全省在册水库1056座,总库容119.2亿m3,兴利库容54.3亿m3,防洪库容33.6亿m3。其中大型水库19座,总库容95.6亿m3;中型水库45座,总库容15.9亿m3;小型水库992座,总库容7.7亿m3。全省大中型水库保护下游人口4293.91万人、耕地370.14万hm2和124个县(市)。全省堤防总长度5725km,将河道堤防划分为五个等级,其中一级705km,二级2242km,三级838km,四级1890km,五级50km。全省注册水闸2418座,大中型水闸枢纽315座,总设计过闸能力6.7万m3/s。
(1)建立了防汛责任制和各项预案。大型河道落实省、市、县三级防汛责任制,水库落实到责任人,并设立公示牌,蓄滞洪区落实县、乡、村三级防汛责任制。组织制定并实施河北省防汛应急预案以及超标准洪水区等各类型专项防汛预案,编制主要行洪河道的调度方案及水库的调度计划等。
(2)防汛抢险队伍和物料储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由管理单位相关人员建立应急处置防汛抢险队伍及必要的防洪物资,以便尽快控制险情,为抢险队伍争取到达时间[1]。通过省和市、县各部门、各单位以及社会人士提供储备充足的防汛物料,为抗洪抢险工作提供物资保障。
(3)建设了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全省建设完成了水情信息中心和市级水情分中心,实现20min内监测收集1136个报汛水情信息,并能上传至国家水文信息中心。在全省78个县建立了旱情和墒情采集实验站,满足了对全省内土壤墒情进行实时观测的条件,为抗旱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同时,开发了大量的防汛决策软件,如河北省1∶5万防汛电子地图、河北省水情信息查询系统、河北省大型水库预报调度系统等。
防汛工作是关乎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建设内容,主要负责人是各级、各部门工作人员,基层单位和群众的防汛意识不足,不能清晰认识到当前的防汛形势,进而造成防汛工作效率低,质量差[2]。
河北省大多数水库修建年限久远,设计时受到限制因素的影响,整体工作较为粗糙,普遍存在防洪标准偏低的现象,加上多年长期运行,水库的部分工程设施老化甚至损坏,常年的水土流失灾害使得水库淤积大量泥沙,随着年限的增加,库容不断减小,对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监管不到位,一些水库依旧带病运行,遇到较大的山洪灾害时,无法发挥正常作用,以至于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3]。除此之外,部分水库由政府或个人管理,没有设立专职的管理部门,致使在日常维护和重要汛期疏于管理,具体实施计划难以落实。
在一些老城区,由于管网建设时间长,设计时的标准偏低;防汛沟渠布设杂乱,泥沙淤积严重;雨水造成管道及设备老化损坏、易出现故障,加上管道内存有积水,严重影响汛期的雨水收集,现有的防洪排涝标准还远远达不到城市发展的要求。
在汛期来临之前,各乡镇政府等相关单位要组建落实防汛抗洪抢险队伍。抢险队伍主要由镇、村干部,村民等组成。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乡镇中外出打工的人数逐渐增多,对防汛抢险队伍的建设增添了一定的阻力,直接体现在建设队伍数量不足、组内年龄结构不合理等方面。其中,建设队伍中一些队员的年龄超过50岁,无法有效适应高难度、紧急状况下的抗洪抢险任务,还有一些队员对防汛抗洪抢险工作的认识不够。因此,防汛抗洪抢险队伍建设整体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其数量和质量都未能达到建设标准。
防汛指挥系统是防汛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完整的指挥系统对防汛任务的部署具有决策作用[4]。现有的指挥决策自动化系统还有待完善,在水情、旱情监测评估方面的预测能力不强,甚至少数水库还没有施行自动监测预警措施,并且预测的准确性也有待提高。
防汛工作的开展进度与新发展理念的认识程度息息相关。加快实现防汛工作的法制化进程,将原先的控制洪水转变为新时期的管理洪水,争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降低洪水灾害的损失。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有效提高防汛工作的执行效能。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利用新媒体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为防汛思想体系的建设提供平台。
(1)加强防洪排涝整体规划。依据当前城市的实际情况,由水利部门牵头,编制城区防洪排涝总体规划,其中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排水管网升级改造等。在规划编制完成后,应及时递交至市政府进行审批,审批后分发各相关部门及单位开始执行,并加强对规划落实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
(2)提升防洪建设标准。随着河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主要河道沿岸的城市化进度不断加快,河道的系统化治理成为落实防洪工程基础建设的重点内容。应及时拆除低标准堤防,规划建设高标准堤防,进而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在城区的泵站中,应实施新建改造、落实完成河网水系建设和维护工作,同时,抓住国家对水库除险加固投资的机遇,开展项目前期的准备工作,对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处理,以便提高水库抗洪能力[5]。
(3)加强防汛监控系统建设水平。对于核心城区,应适当扩大监控点的密度,完善城区的监控系统建设,争取与城市建设的步伐一致,确保监控数据的准确性,并深入分析探讨监控图像资源,加强发挥城市防汛指挥调度作用,节约城市防汛工程的建设管理成本。
(4)完善相关工程的建设。例如,在城市防汛工作规划建设中,应考虑到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同时进行草地树木绿化及湖泊治理等工作,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能提高洪水调蓄能力。
一是出台河北省城市河道蓝线管理办法。要求各市区及相关部门明确河道蓝线管理范围,严令禁止占用、覆盖河道或改道等行为,为今后拓宽河道预留空间。二是完善机电设施维修机制。在汛前、汛后应对运行泵站及时进行维修养护,检查防汛监控系统的部件是否需要更换,遵循轻重缓急的实施原则,对泵站进行改造工作。还应加强基层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设备管护水平[6]。
防汛抗洪抢险队伍分为专业队伍与群众队伍两部分。针对防洪任务较重的区域,要组织专业防汛抢险队伍,提高抢险效率。同时要组建民兵预备队伍,及时补充加强群众防汛抢险队伍。在每年汛期前,要集中对抢险队员进行业务培训,并进行实战模拟实习,提高防汛抢险工作的水平。还应组建巡堤查险队伍,按时巡堤,为防汛抗洪抢险工作提供保障。
联合相关的科研院所、公司及部门,分析研究城市降雨规律、暴雨内涝风险等指标,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监测等技术,建立功能全面的信息管理平台,运用信息技术科学指导城区防汛排涝工作[7]。在城市总体规划建设中,采用新型防汛建设措施,如下凹式绿地、透水路面等,最大限度地减缓降水汇入径流,增强城市防汛排涝能力。除此之外,加强办公自动化设备建设,以便快速掌握汛情,调整方案。还应在易受山洪影响的村、县设置监测点,尽量减少覆盖盲区,并配备防汛卫星专用电话,在遇到紧急险情时,保证通信通畅,为防汛抢险工作提供硬件条件。
防汛工程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在防汛工作中,应坚持科学防汛的发展理念,完善信息化建设体系,各部门统一协作,共同指挥。同时,应加强对水库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对防汛排涝工作的重视程度,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成为水库管理工作的后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