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莉莉
(济宁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山东 济宁 272100)
近几年来,随着天气气候形势复杂多变,极端气候变化剧烈,旱涝灾害威胁依然严重。“温比亚”“利奇马”“巴威”等强台风及局部强降雨,造成济宁市河道、低洼地、乡村多处出现险情,旱涝灾害呈现突发频发重发态势,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受到较大威胁,也暴露出济宁市防洪排涝体系中仍存在着短板和弱项。以解决水的出路问题为重点,对济宁市湖西易涝区防洪排涝工程措施进行探讨,实现“水入渠、渠入沟、沟入河、河入湖”,使防洪除涝体系更加完善,防洪除涝能力大幅度提升,为保障粮食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安居乐业提供坚实支撑。
济宁市位于鲁西南腹地,地处鲁中南山地与鲁西平原交接地带。现辖11 个县(市、区)和3 个功能区。济宁市属鲁南泰沂山低丘陵与鲁西南黄泛平原交接地带,南四湖以西为宽广平坦的黄泛平原,划定为湖西区,其中包括微山县、鱼台县、金乡县、嘉祥县、梁山县。济宁市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四季分明,暖湿交替。其特点是春季多风,雨少易旱,夏季温热,多雨易涝,秋季天高气爽,旱涝相间,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水汽来源主要是西太平洋低纬度带暖湿气团的侵入和台风倒槽及东风波的大量水汽,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94.7 mm。降水量的地域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汛期6~9 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且常发生较大暴雨,如1971 年8 月9 日微山站1 日降水量达558.5 mm。据1956—2000 年水文资料分析,全市多年平均径流深为80.7 mm,天然径流量9.101 9 亿m(3含湖区)。济宁市河川径流量由降雨补给,故其时空变化规律与降水一致,由于下垫面条件的影响,在地区分布的变化上比降水量的变化更大,汛期径流占全年径流量的80%~90%。年径流深的分布趋势从湖东山区向湖西平原递减。湖东山丘区200 mm左右,湖西平原75 mm 左右。
2020 年 8 月 5 日~7 日,全市平均降雨量129.8 mm,超过250 mm 的站点全部集中在易涝区,最大降雨点鱼台县老砦站降雨量334.5 mm。短期内的强降雨造成鱼台县、金乡县、嘉祥县农田积水面积达到5.4 万hm2,部分乡镇街、农田积水严重,已造成洪涝灾害。市水旱灾害防御指挥部在全市范围内调集排涝设备,迅速支援内涝严重的滨湖易涝区排涝工作。启动排灌站193 座机组550 台套,排涝能力约201 万m3/h,将这次强降雨损失减小到最低。经调查湖西易涝区排涝站老化失修,现有排涝站排涝能力不足,排水沟渠淤积,短期降雨不能及时排水,造成阻水严重。
经过近几年的中小河道治理,易涝区内大部分河道防洪排涝能力达到规划建设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步伐也进一步加快,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但通过“温比亚”“利奇马”台风和2020 年汛期连续3 年出现灾情,说明本市防洪除涝工程存在薄弱环节,为进一步补齐短板,提高防洪排涝能力,针对济宁市易涝区的田间工程、河道、堤防、排灌站等防洪除涝设施进行了全面排查,排查出主要问题如下:
1)排水不畅造成局部受淹和田间作物受灾,田间工程的干支沟渠与骨干排水河道连接不畅,致使涝水无法排入骨干河道。
2)农民为方便生产在沟上填堵路坝,出现竹节沟断头沟,使田间涝水无法及时排入河道,排水沟渠淤积、桥涵不配套,排水通道不通,阻水严重,给防洪排涝工作带来隐患。
3)部分排涝站老化失修,不能正常运行,或现有排涝站排涝能力不足,再有提排区和自排区结合部无排涝站。
4)防汛物资调配不到位,尚不能做到快速、精准、有效,导致排涝不及时。
为切实搞好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提高防灾救灾能力,针对济宁市防洪除涝薄弱环节,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治理,提出以下治理措施。
1)河道综合治理。针对河道淤积、建筑物老化失修、内外水系不连通,造成河道防洪排涝能力不足、涝水入河不畅等突出问题,采取河道清淤、扩挖,新建、改建穿堤建筑物等措施,对河道进行治理,提高河道防洪排涝能力至规划标准,保障涝水顺畅入河,防止外水入侵。
2)排灌站配套提升。针对排涝站建筑结构损毁、水泵及电气设备不配套、排涝站缺乏等排涝能力不足问题,排涝站配套的引排水系统断面小、排涝沟淤积、跨沟桥涵阻水等影响排涝站能力发挥问题,合理划分排涝分区,科学分析研判致涝原因,系统治理,精准施策,采取新建、扩建、维修加固排灌站,完善配套机电设备,扩挖、清淤排涝沟、配套改建跨沟桥涵等措施,提高区域排涝能力,确保泵站能力充足、机电配套、沟系畅通、运转良好,确保涝水得到及时排除,确保农田不受淹、村庄不积水、作物不受灾。
3)排水沟疏挖及建筑物配套。针对农田、村庄、道路排水沟存在的竹节沟、断头沟,排水沟淤堵、狭窄,排水沟桥涵损毁、尺寸不足,排水沟不连通等造成的排水不畅问题,采取新挖、扩挖排水沟,排水沟清淤,改建排水沟桥涵等措施,达到排水畅通、排水沟桥涵与排水沟匹配、总排涝能力满足农田、村庄不受淹要求。
1)济宁市各县市水利系统共有23 个抢险应急队伍3 200 人,其中市级队伍134 人,县级队伍3 066 人,各县市及河道分中心都配备了相应的防汛物资。建议济宁市水旱灾害防御指挥部与当地水文系统充分配合,及时掌握水情雨情并对强暴雨作出预测,大致确定最大降雨点的位置,估算降雨量,根据降雨点易涝面积和当地的排灌站排水能力,确定排涝设备的功率和数量,快速做出机动反应,高效快速地匹配相适应的移动式抽水泵、抽水车等排水设施,在雨情到来之前先行配置到强降雨点附近的抢险应急队伍中去。
2)工程建设资金大部分以乡镇(街道)政府自筹为主,资金来源单一,不利于工程快速有效地实施。建议水利工程项目与其他项目有机相结合,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集工程建设资金,积极有效地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增强对洪涝灾害的调控能力,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近几年,各地频繁出现的异常天气给气象、水利部门的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如何在灾情面前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新的课题。下一步要从实际出发,出台相关办法,解决项目建设与耕地保护相冲突的问题,保障干、支、斗、农渠系疏通流畅;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集工程建设资金;及时对强暴雨作出预测,在雨情到来之前先行配置排水设施到涝区,一旦出现涝灾在最短的时间内排出积水,使受灾面积和经济效益损失减少到最低;不断完善济宁市平原易涝区的防洪防涝预警体系,大幅度提升除涝能力,使汛期易涝区的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得到充分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