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华
【摘要】幼儿园主题活动具有较强的跨学科整合功能,能根据幼儿的生活兴趣灵活合理地组织某主题中所蕴涵的问题。在过去,一般先由教师根据主题制订一个初步的主题网络并在实施中根据幼儿经验、认知进行调整和补充。但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幼儿园教师在观察幼儿生活游戏活动中,围绕幼儿感兴趣的主题活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确定主题目标,生发各种活动内容和策略,引发幼儿开展深度学习,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主题生成;深度学习
一、主题生成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园教师主题生成时往往会出现内容单一,缺乏深度学习的价值;活动策略流于形式,没能引发有效的师幼互动;主题反思叙述浅显,无法为后继学习提供支撑等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开展实践和思考。
1.主题生成内容单一,缺乏深度学习的价值
幼儿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肯定会生发一些有趣的主题,在这过程中,我们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哪些内容值得我们追随幼儿生成主题。因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很多,就像王海英教授说过,有些内容只要3-5分钟的微谈话幼儿自发谈论与探索;有些只要5-10分钟的微活动组织幼儿开展扩展性的探索。那么,哪些活动可以生成为主题,能让幼儿持续3-5天或者更长时间拓展性的探索呢?
首先,是幼儿对这个活动问题持续的时间,幼儿会围绕问题长时间进行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其次,这些问题是否来源于幼儿的生活,顺应幼儿的天性,幼儿能积极参与的活动,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在过程中是否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
2.活动策略流于形式,没有引发有效的师幼互动
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活动时,只是观察幼儿开展活动,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些材料,通过集体、小组讲述、讨论、大致流程平淡,浮于表面,缺少有针对性的提问、把握关键性的问题与幼儿一起进行深度的思考,主题活动中教师的思考在哪里?幼儿语言有哪些?幼儿学习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与问题,情感体验怎么样?都没有开展师幼间的有效互动。
3.主题反思表述浅显,无法为后继学习提供支撑
生成主题与蓝本主题的区别关键在于生成主题中蕴含着教师对实践的反思、领悟,以及在活动过后汇集生成主题过程中的再反思,这种“双重反思”使得教师在的过程中重新认识教育,意识自己缄默的教育观念,但在实践中,有的教师只能在活动中有一些点滴、零散的反思,没有理论的指导和渗透,有的教师学习了相关的理论,但在反思时,不能较全面的进行分析,特别是,不能发现过程中,从幼儿层面和教师层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实践和理论层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自身观念的更新和教育经验的积累。
二、主题生成活动有效开展的实施途径
1.主题选择要有意义,有助于幼儿开展深度学习
幼儿园主题生成过程中,作为教师如何推波助澜,如何让幼儿做充满趣味、富有挑战、促进思维的事情呢?
哪些主题是有意义的?主题活动应面向全体及个体需求、不断发展的,需要经常变化、调整以提供发展中的幼儿所需要的挑战性、创新性和多样性。例如:小班主题活动《落叶飘飘》从拾落叶开始,数数有多少片树叶,比较树叶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外形特征,说说树叶的名称,在玩树叶时,幼儿可以把树叶变成各种各样他们觉得有趣的小人、花朵、花环等等;在“落叶去哪里了”活动中,幼儿在扔落叶时出现了问题,落叶是什么垃圾呢?有的孩子采用排除法进行推理,有的是根据落叶的作用进行分析,当幼儿的意见无法统一时,教师引导幼儿通过百度了解:树叶包括所有植物的根茎叶都属于厨余垃圾,人类会将它变废为宝,回归大地,化作肥料。
最后,孩子们在树叶里发现了小果子,小果子和树叶是什么关系呢?这里又引发了新的主题活动,故事情节丰富有趣,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深入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幼儿多种形式主题活动的展开,让他们的各项能力获得更好发展,促进教师与幼儿间的人际关系,也是我们在主题生成活动过程中高质量深度学习所需要达成的目标。首先是鼓励性的支持,教师要让幼儿相信,自己在游戏活动中是得到一种肯定性的、可以放手去做的,其次,游戏活动中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与支持,幼儿能一步一步走得更稳,发展得更好。在活动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跟幼儿有效互动,促进幼儿的有意义学习的。
例如,大班主题活动:《“缘”是樱花开》,春天,幼儿园的樱花树上开满了樱花,幼儿请老师将高高的花枝拉下来一点,仔细看看,更多细节被探知,生活经验被调动。他们寻觅捡起掉落的花朵,开始了更细致的观察,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孩子们的观察比较结果更多基于眼前所见,也许没那么科学,但是对于幼儿来说,观察比较的过程远远重要过结果。从经验提取到实地观察,他们很投入、细致,从散落记录到画格子、写序号、相对集中,科学记录能力得到了提升,而如何將自己的意思用各种标记记录清晰,更是前书写与表达的体现。这是一个从课程资源到幼儿经验的探索感悟的过程。教师将时间、空间、事物、人力都作为资源,支持协助整体的探索与表现的需要,也兼顾着个别幼儿品性发展的引导。
深度学习是“学习者以高级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的,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且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
2.活动突出关键内容,运用的活动方式丰富多样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过程中,幼儿会对日常的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物、事物感兴趣,并围绕着这些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开展各种各样幼儿自由、自主的活动。活动的内容涉及交通工具、我们的身体、旋转的物体等等,当幼儿沉浸在不同的主题活动时,教师如何通过观察,发现有价值的关键内容,引导幼儿开展有意义的探索和发现呢?
例如,幼儿是自然之子,他们会对自然界发生的各种变化感兴趣,特别是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幼儿教育的资源在逐渐疏远自然、远离生活,众所周知课程应为幼儿的发展服务,要顺应幼儿的天性,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自然和谐地发展。大班主题《桔子的秘密》,刚开始大班孩子对幼儿园的桔子产生兴趣,教师觉得小班时,围绕桔子树已经开展过一系列的活动,到了大班可能幼儿只是一时的兴趣,坚持的时间不会太长,但是,跟随幼儿不断地深入,发现由于大班孩子他们认知、观察、发现的能力不断提升,活动轨迹中发现有好几个关键的内容适合幼儿开展深入的学习,幼儿通过给桔子树画写生的方法,了解了桔子成熟的过程。桔子成熟了,幼儿急着想去采摘,如何采摘?需要用什么工具?教师抛出这些问题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桔子摘下来后,他们不会像小班幼儿急于品尝,而是,对采摘桔子的数量和重量产生了兴趣,,在活动中,幼儿对数量的多少、比较、汇总、轻重等方面都得到了较系统的提升。
在这样主题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一日活动兼课程的理念,追随幼儿的日常生活,在幼儿活动的关键点上给予支持引导,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熟悉《指南》的目标要求,运用多种有效的策略帮助幼儿开展深度学习,幼儿的思维呈现螺旋向上提升的过程,幼儿在认知、情感、能力、态度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3.主题开展循序渐进,双向的反思提供学习支撑
幼儿园里“生长”着许多精彩的主题活动,它是真实的、生动的、有趣的,更是属于孩子们的。在主题活动的推进中,孩子们会不停的提出问题,并在解决的过程中,将主题活动的内容、方法、形式不断的变化推进,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如何在活动观察中,与幼儿一起发现问题,并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幼儿更有挑战性的操作、发现、探索、提升呢?这就需要我们不仅在活动过程中还要在活动结束后双向地反思主题活动内容的价值性、活动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师幼之间的互动性,给予幼儿后续学习的有利支撑。
首先,教师要对幼儿深入观察,及时捕捉有价值的问题,了解幼儿在活动中做了什么?发生了什么困难?教师要运用哪些策略推进故事的发展,反思教师如何帮助和支持幼儿解决问题引导幼儿自我成长,例如,主题活动《沙池里的隧道狂想曲》,幼儿在玩沙的过程中,发现幼儿对“隧道”感兴趣,随后教师及时跟进,运用了一系列的策略:(1)对幼儿的活动给予肯定,鼓励他们继续探索;(2)让幼儿在生活中进行调查,并将生活中的经验进行迁移;(3)绘画各种隧道;(4)设疑并确定主题(5)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在一次一次搭建过程中尝试有成功也有失败,幼儿提出了各种各样形状隧道的问题,通过反思不断的运用有效的策略,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活动后,教师进一步反思,在活动中幼儿延伸了关于测量的技能,大部分幼儿已有测量经验,我们如何提供更合适的材料、让幼儿寻找更多的信息去解决这部分的内容,使活动更好地整合测量、数学、工程等多个维度的学习,让幼儿更有趣味更有挑战地开展游戏活动。
其次,我们要让幼儿发生的主题活动精彩纷呈,就要不断地反思如何让幼儿在探索学习中不断的解决各种冲突、经历一些失败,并有解决问题时有涤荡起伏的过程,幼儿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想办法解决,这樣循环反复的过程,使主题活动有聚焦、有困难、有发现、有收获、更有惊喜。
最后,教师要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足够的了解,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生成还是需要教师的设计和构思,教师心中要有目标,要有整合目标的意识,熟悉指南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要有孩子,手中有方法,尊重幼儿兴趣,激发幼儿探索与深入思考,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探究、运用经验、思考和创造的空间,引发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美)德布·柯蒂斯玛吉·卡特著周欣周晶张亚杰高黎亚译.和儿童一起学习——促进反思性教学的课程框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王微丽霍力岩主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小英刘思源.幼儿深度学习的基本特质与逻辑架构[J].学前教育研究(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