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朝古都西安,除了不缺古墓,还不缺好大学。
这里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等7所大学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还有空军军医大学、空军工程大学、武警工程大学等高等军校,以及西安美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等特色院校。
大量的科研院所、卫星测控中心、航空航天产业以及神舟飞船制造基地,让这里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理科生的乐园!对文科生而言,这里也是他们的“快乐星球”。孟郊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岑参说“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晖”……这座城市激发了太多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厚重的历史,也让西安成了一个“没有围墙的天然博物馆”,在这片土地上,几乎每时每刻都能和众多历史书上的人物上演一出“错位时空”。
西安也从来不是守着祖产过日子,而是随着时代谋发展。这里千年前就是国际大都市,如今也跻身“新一线城市”,还解锁了“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十强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诸多新身份。来这里学习、生活,你绝不会后悔。
多面西安:我有数不清的模样
抓把黄土都有故事的城市
西安是抓把黄土都有故事的城市。作为“千年古都”这个词语的诠释者之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提醒你铭记藏在脚下的厚重历史。你所站着的地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霍去病、李广、白居易、王昌龄等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都可能来过。
的确,没有几座城市敢和西安比祖上的阔气,即使面对的是北京、南京等古都,十三朝古都西安也足够有底气。
3000多年来,西安定格的画面不少:沿着历史的卷轴,你会看到先民的遗存和文明的曙光;惊叹于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神技;臣服于秦王朝气势磅礴的千军万马;熏陶着绵延至今的汉文化;领略着万国来朝的大唐盛世华章……这里也藏有不少故事:市中心的钟楼与鼓楼两两相望,古代的晨钟暮鼓之声成了现代词典里的一个成语;“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不管历史如何变迁,这座城市的物价贵房价高,倒是没怎么改变过……这些故事,灵魂幻化入了史书诗词,肉身落土成了历史遗址,让“长安”这个时空盛名扬于天下。这里城、墙、塔、道俱在,它们凝固在西安城里,成了西安最闪亮的底色。
长安之于西安,像是富一代之于富二代,是一种难以挪动的压力——“沾祖上的光”“吃老本”。也正是这种压力,让西安除了拥抱历史,还在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积极进取,拥有了“新一线城市”应有的配置。
文化在这里野蛮生长
互联网时代,城市竞逐,哪座城市更具有“好名声”,哪座城市就会脱颖而出。不难看出,西安围绕唐文化打造的IP特别成功。抖音一夜爆红的大唐不夜城“真人不倒翁”“摔碗酒”,以及爆款剧《长安十二时辰》,都让西安一直维持着高热度。但西安“走红”,其实远不止这几年光景。西安的文化,也不止历史可谈。
从20世纪90年代起,西安就是中国的“摇滚重镇”。“魔岩三杰”之一的张楚、写出《蓝莲花》的许巍和唱着《灰姑娘》的郑钧,用呐喊发出了西安的先锋之声。这里还诞生了上百支摇滚乐队,热播综艺《乐队的夏天》里的黑撒乐队,就是一支土生土长的西安乐队,他们用西安方言和诙谐幽默的方式唱着这座城市的生活百态,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我们唱的是秦始皇的口音”。
西安电影制片厂和它培养出的导演,一度撑起了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获奖作品的半壁江山。张艺谋、陈凯歌、顾长卫、田壮壮等中国第五代导演都是从这里走出。
从路遥《平凡的世界》,到陳忠实的《白鹿原》,再到贾平凹的《废都》,关于西安的每一部作品,也都在当代文学史上有着里程碑一般的意义。
除了音乐、电影和文学,在文化传播中,西安美食的吸引力也与日俱增。
凉皮、肉夹馍和冰峰,是外地人眼中的“西安三件套”,它们也顺利被“文化输出”到了世界各地;花样繁多的面食里,藏着“biáng biáng面”这样俏皮的名字,勾起食客胃里的馋虫;饭馆则是牛羊肉的天下,散发着浓浓陕味的羊肉泡馍,大概可以算是西安选出来,和其他城市PK的小吃代表了。
多面的西安文化,让这座城市更有味道。
城市野心:创造新的历史
和千年前的长安盛世相比,如今的西安尽管流量在手,把自己捧成了“网红”,但更多只是把自己留在了游客的相机里,仍然有不少人没有真正走进这座城市。事实上,西安和你想象中的不一样。它不只是一座有历史和文化的热门旅游城市,被“网红”标签掩盖住的另一面,是它的科技与潜力。
这些年,西安这座老城偏偏和科技较上了劲儿。没想到吧,它号称“硬科技之都”,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人工智能、光电芯片等产业。
从2017年提出“硬科技”概念开始,西安就不声不响地做了大事——比如,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就离不开西安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第771研究所为“天问一号”设计的“最强大脑”。现代黑科技也悄然隐藏在古色古香的城市里,无人超市、无人加油站、无人面馆等将当地人拽入衣食住行的“无人时代”。建成不久的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更是国内首座“5G+智慧”国际标准的专业体育场馆。
经济上,西安的区位优势显著,有“丝绸之路”和新亚欧大陆桥为它保驾护航。一旦发力,GDP就像是坐上了火箭,“蹭蹭蹭”地往上涨。这里的产业布局朝气蓬勃,创新创业指数不断飙升,中兴和科大讯飞等高新技术朝阳企业也纷纷入驻。无论怎么看,西安的未来都不可限量。
如今一线城市一波一波地“赶人”,西安却广下英雄帖,推出了若干人才新政,给来到这里、留在这里的年轻人准备好了各种政策福利。
你要不要一起来,陪西安成长,创造新的盛世和未来?
古韵西安聆听千年前的历史回音
西安城墙
登西安城墙,像是在读一本无字史书。明朝初年,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城墙的主城门有四座,分别是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和安远门(北门)。城墙的南门洞,有一群用歌声讲故事的人——听南门说。每当夜幕降临时,他们就和来自各地的乐迷一起亮起嗓子,唱出故事。如果来西安,一定要去听听这六百年城墙下的混响。如今的西安城墙除了接待游客,还曾亮相春晚、录制“跑男”,马拉松赛、迎接外宾等活动也常在这里进行,它以自己的方式继续书写着全新的故事。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 世界文化遗产” “ 世界第八大奇迹”等名号让兵马俑成为中国古代灿烂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也成了国际上的“顶流”。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以秦始皇兵马俑为基础,在兵马俑坑原址上建立的遗址类博物馆。这里共有一、二、三号三个兵马俑坑。穿行在这些感染力十足的艺术品之间,历史似乎不再遥远。这些年,兵马俑一直“很忙”,盲盒、手办、主题酒店等,它们以各种形态出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在各个行业积极变现。
大雁塔
《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玄奘“西天取经”,取回来的经书、佛像,连同万颗舍利子,就供奉在大雁塔中。大雁塔位于慈恩寺内,是由玄奘亲自主持修建的。塔有七层,在古代无异于今天的摩天大楼,因而岑参惊叹“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大雁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华清宫
华清宫是唐代帝王游幸的别宫,周、秦、汉、隋等历代帝王也都在此地建有离宫别苑。当时这里除了是权贵们游乐的避暑圣地,还有一项重要功能——沐浴,所以最初的华清宫也叫“汤泉宫”。白居易的《长恨歌》里就有相关描述:“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华清宫因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而出名,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除了爱情故事,这里还见证过“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也是“西安事变”的发生地。
西安交通大学:报效家国,也成就自我
在西安交通大学,你是如何成为理想中的自己的?竞赛、国外访学交流、深造保研、就业……学校将各种优质机会摆上台面,任你选择。有人在这里加冕了荣耀,有人在这里见识到了更大的世界,有人在这里‘升级打怪’,也有人从这里走出校园,向更高起点的下一站出发。来听听看,学长学姐们在这里蜕变的故事吧!
在西安交大,如何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竞赛
符泽(机械学院)
我在大一就积极关注学校教务处通知的各项比赛,大胆参加不同领域的竞赛。节能减排竞赛全国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一等奖……这些都是我在竞赛中的收获。
参加竞赛不是为了享受光环,一方面是想培养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想借此探索自己未来的专业方向。竞赛经历是开拓思维的过程,有助于自己寻找到方向。勇敢去尝试吧,别担心,西安交大会为你保驾护航。
深造保研
徐方植(电气学院)
我们学校的保研机会非常多,无论是学习成绩优异、竞赛成果突出,还是热衷于支教等公益事业,都可以获得研究生保送资格。保研时,我决定从电气专业保送到计算机专业。本来担心本科专业知识的差异会成为我跨专业保研的阻碍,但其实各个学院的保送生接收政策是灵活公平的,对不同专业的同学都敞开大门。相比于专业知识,老师们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
国外访学交流
吴家豪(能动学院)
西安交大有不少国际交流项目可供申请,如寒暑假项目、交换生项目、学分项目、双学位项目等,能去到牛津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出国交流,学校不会让“钱”就此绊住你的脚步。大二暑假,我所在的热流班要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交流學习,包括我在内的几位同学负担不起相应费用,老师们就组织了一个小型基金会,自发筹钱借给我们。交流期间我不仅开拓了视野,还学到了世界先进技术。于我而言,这是一段宝贵的经历。
就业
王宁(电信学部)
西安交大的学生从不担心“好不好就业”,反而因为选择太多,就业成了幸福的烦恼。华为、国家电网、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招商银行等是多数人的就业去处,据学姐说,进去后简直就是“校友聚会”。尤其华为,这个很多人挤破头也进不去的地方,是我们学校就业人数第一名的单位。2020届本科生丁聪、张子杰还双双入选了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入职即解锁年薪100万的职位。让我想想,等明年毕业,该去哪里好呢?
终极一班:站上更高的起跑线
西安交通大学有许多特色班级,每个班级都有独特的魅力和技能,看看你喜欢哪一款吧!加入他们,你能站上更高的起跑线!
钱学森班
最牛班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钱学森学长备受我们崇敬,钱学森班自然也成为一种优秀的象征。进入这个班,意味着你已经成功保研,能获得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的悉心指导,国际交流时有高额资助,人生一片坦途!我们班践行的是钱学森“集大成得智慧”的教育理念,它注重学科交融,会专门塑造我们的各项能力。当然,只有优秀的人才有机会进入钱学森班,它几乎是历年学校录取最高分的专业,高分学生还要经过层层选拔才能进入。
侯宗濂班
本硕博连读,8年磨“医”剑!
进入侯宗濂班,大家就要从本科携手到博士,做8年同学啦!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师,是我们班的至高追求。学校不急于把我们培养成才,学医前我们得先在理学院学两年,之后才真正接触医学专业内容。虽然专业学习起步晚,但学校将“四早”教育融入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强调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社区、早期接触社会、早期接触科研。我们有3所直属三级甲等临床教学医院,实践空间足够大。对了,由于实行的是双语教学,我们也算是多了一项技能!
校企合作菁英班
欢迎来到名企直通车
我们班是个特殊的“重组班级”,大家有各自的原生专业,修读这一辅修专业,只因学有余力而聚在一起。我们班和国内各大知名企业联合教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粗略一算,从2012年开始,学校已经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华为、中科曙光、航天十二院等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了20余个各具特色的菁英班。我们在这里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更好地将知识转换为应用技能,早一步拨开未来的迷雾。
越杰计划
人人都能获得基础奖学金6万元
我们班每人都能获得基础奖学金6万元,还有不同额度的国际交流奖学金;班里的学霸,更能获得累计42万元的高额奖学金。你心动了吗?不过我们班只有35个“出道”名额,竞争很激烈。“出道”后我们拥有的资源,除了令人眼红的奖学金,还有社会实践教育与高校教育并进的教育模式和双导师福利——杰出校友导师与优秀学业导师各配一个。班级的目标,是把我们打造成不同领域的未来领军人才。
人工智能班
业界大师带领学生走在时代最前沿
我们班的师资阵容豪华:中国人工智能著名学者郑南宁院士是我们班的首席教授,南京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教授、专家也都参与授课,还有海外科学家前来短期讲学。我们的课程体系由郑南宁院士亲自组织编制,借鉴国际一流大学,课程设置少而精,强调课堂互动、小组式学习、开放式实验与问题探讨。别以为进去后就高枕无忧了,班上施行动态管理与进出机制,想留在这儿挣个好未来,还得努力努力再努力。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为国家打造杰出人才
学校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力学和基础医学5个学科成功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并按理科试验班专业名称招生。这里有大师担纲教学,聘请多位国家级教学名师;这里注重学术,本科生就能进实验室参与科研;这里国际交流机会多,与多所名校及科研院所签署合作协议;这里的学生用行动诠释优秀,他们赴诺奖得主的顶尖研究团队深造,在Nature 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在这里,我们每个人都立志成为未来的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
西安交通大学:喧嚣世界中给你一张平静书桌
西安交通大学是我国最早兴办、享誉海内外的高等学府。1956年迁校以来,学校践行“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办学定位,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学术上,学校创造了30000余项科研成果。学生培养上也取得了卓越成绩,本科生保研率31%以上,位居全国第七;深造率65%以上,位居全国第四;就业率98%以上,位居全国第一。在这里,你将蜕变为更好的自己。
一趟穿越历史的西行列车
肖治刚是西安交大2005级本科生,毕业后來到上海继续深造。他一直梦想着骑行,重温母校从上海迁到西安的那段激情岁月。于是,一人,一车,12天,1500公里,便开启了这趟略显“疯狂”的旅途。
从上海到西安,走过这条路的交大人,不止他一个。
时间回到1956年,上千名交大师生登上“西迁专列”,从十里洋场来到西北荒原。陈学俊是西迁中的教授之一,登上列车前,他与妻子为了彻底断绝后路,注销上海户口,捐赠房产。如今耄耋之年的金志浩教授是那趟列车里的学生之一,他回忆道,当时他们就在车上唱着《再见吧,妈妈》一路向西。西安的开学典礼上,大家挤在“草棚大礼堂”里听完了整场讲座。
尽管西迁列车已驶入历史轨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西迁精神却得以保留。如今学生们的入学第一课,便是学习西迁精神。他们也用行动诠释着西迁精神的新注解。
管理学院的林舒进是学校科技扶贫博士团的一员,他来到了秦岭深处的平利县。脱贫攻坚期间,林舒进研发出10余项新技术,帮助40余名当地学生入驻农产品电商平台。扶贫经历让他对未来有了新的期许,毕业后,他放弃了名企的高薪工作,选择成为选调生,在广西继续投入脱贫攻坚工作。
践行西迁精神不只有扎根一种方式。对物理学院的燕浩波来说,“传承好西迁精神,就是踏踏实实做好科研,把个人理想融入建设祖国的潮流之中”。他渴望用知识回报祖国。而在电气学院的徐方植看来,西迁精神早已浸润在校园的点滴小事中,比如参与“温暖校工”的实践活动,一对一帮助有困难的校工子女。这种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态度,也是西迁精神所传递的一种担当。
但西迁精神不能完全与这所学校画等号,它不过是西安交大百年历史中的一部分。1896年,盛宣怀创办南洋公学,由此揭开历史序幕。1921年学校定名为交通大学,“交通”二字源自《易经》“天地交而万物通”,寓意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广博精深的知识。此后,这所学校开始为社会输送人才,共建“可爱的中国”。
从南洋公学到西安交大,它因救国而生、建国而迁、强国而兴,足迹横跨大半个中国;这里的学生也心怀家国,出现在时代需要他们的各个角落。
国内TOP级大学的自觉
在诸多名校的竞争中,西安交大得以突出重围的秘诀,在于强有力的学科支撑。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传来好消息——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西安交大参评的41个学科全部上榜,其中电气工程等14个学科进入A类。
电气工程的上榜毫无意外,它是西安交大的传统强项,20世纪初便在国内率先办学。多年的专业积累、完善的课程设置、理论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等,是电气工程长盛不衰的秘诀。注重学科创新,更奠定了其领先优势。学习这个专业,还能了解到国家在工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短板。这些都是吸引徐方植转入电气工程专业的理由。
转专业前徐方植是计算机专业的第一,身边人都以为他会在这个充满机遇的领域深耕。事实证明,优秀的人在哪里都会发光。转专业后,徐方植在余下的三年时间里,以97.62的保研综合成绩位列专业第一。刚转专业那会儿,他也迷茫过。“开始的几次实验我一直没做出来,都在10点后才离开实验室,很沮丧。但正是利用了每次实验比别人多出的实践时间,我找到了实验窍门,最终成绩拿到A+。”徐方植回忆道。
和电气工程秉承相同创新理念的,还有机械工程。机械学院的符泽感触最深的是中外技术的差异。在“数控技术”这门课上,老师重复最多的话是:“大连机床厂破产了、昆明机床厂退市了、沈阳机床厂连年亏损,为什么?缺乏创新,精度保持性差,只能靠庞大规模赚取低廉利润。”这让他决心投入到社会进步发展的浪潮中。
顶尖的学科教育让学生的专业实力大增,不过这里不仅为学生在浮躁世界里放下一张书桌,还为他们提供优渥生活。西安交大以书院为单位集中住宿,阅览室、谈心室、咖啡屋、自习室、社团室等是每个书院的标配。学校浴室全年供应有温泉热水,12个餐厅将全国各地的美食汇聚一堂,社团更是超过170个。
这样的西安交大,你心动了吗?
科研报国的理想:为你赢得人生第一枚金牌
科研之于普通人,像挂在天上的星星。西安交大却把科研的种子种在每个学生心里——严谨对待学术,就连课上的一份论文作业也得附上查重报告;中村修二等20余位诺奖得主都来开过讲座;“西安交大团队破解储氢难题”等多项科研成果让人立志向前辈靠拢……
燕浩波就是一个受益者。本科时他就在SCI一区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国外访学期间他进入美国劳伦斯国家实验室从事科研,受到导师的高度赞扬。可以说在西安交大,他迈出了从普通人到科学家的重要一步。儿时的燕浩波就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感兴趣。高中当同龄人还迷茫于未来时,他已经暗自坚定了学物理的想法。大二那年,燕浩波第一次叩开科研的大门,主动找老师做科研。复盘自己的科研路,燕浩波一要感谢学校老师对他的指导,二要感谢学校送他出国,让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多顶尖科研成果。他特意强调,这些资源不是学校给某个人的福利,而是对所有人都均等的机会。
和燕浩波一样,电气学院发电方向硕8040班的匡熠,也在这里与科研结缘更深。
选择来西安交大读研,是因为匡熠想从事的研究方向,在这里有着国内一流的研究团队和院士导师。研二时,匡熠对一个人工智能课题感兴趣,想把它引入电气领域替代传统的研究方法。由于学科交叉,他碰了不少壁。为了坚持下去,他每天早出晚归,经常通宵。通过查阅资料、咨询老师和同学,历经2个多月,他终于获得理想结果。之后,他发表了16篇论文,参与了南方电网重点咨询项目等科研项目,还在各大竞赛中获奖。这里提供的平台与资源,让匡熠实现了入学之初对自己的期许。
在西安交大的办学历史中,涌现出了众多报效祖国的科学家。如“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长征五号火箭总指挥王珏等。与前辈相比,以燕浩波和匡熠为代表的交大学子的科研之路才刚刚起步,但与之相承的是,科研报国是新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
正如校长王树国在2021届畢业典礼上寄语毕业生时所言:“志气!骨气!底气!交大人要做民族之脊梁,国家之希望!”
●学校排名
2021年校友会排名(主榜)大陆第7名,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第10名
●国家一流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工商管理、临床医学等40个
●师资力量
两院院士4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0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26人,国家级领军学者110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16人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该地打造“校区、园区、社区”三位一体的“智慧学镇”。在工学、基础与前沿、生命医学、人文社会四大领域建设了8个平台、29个研究院、300余个科研机构,构建“无围墙大学,新智慧高地”
西北大学:星河滚烫,寻找你的人间理想
西北大学十大特色专业
西北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设有24个院(系)和研究生院,89个本科专业,有3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艺等多个学科门类,可谓“文武双全”。现精选出十大特色专业,让我们透过它们,感受西大的强劲实力吧!
考古学
我生于1956年,是全国第二个以“考古”为名的专业。作为我校翘楚专业,我努力做好榜样,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我为国家文物保护领域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全国考古队队长1/3都是我门下学子。我追求进步,在2006年确立了以文化遗产价值认知、保护与传承为目标的“三位一体”学科理念,实现了转型进化。今后,我将继续当好文化遗产的“发掘者”“保护者”和“传承者”。
汉语言文学
论资排辈,我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早在1902年我校的前身陕西大学堂诞生时就在这里了。作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特色专业,我一直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上接秦汉唐长安盛世,下启百余年文苑华章”。百年来,我培养了何西来、贾平凹、雷抒雁、张子良、黄建新等大批优秀人才,被誉为“作家摇篮”“唐代文学研究重镇”和“文艺批评劲旅”。
历史学
作为我校传统优势专业,我在1994年入选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2008年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我不仅吸引了黄文弼、马长寿、侯外庐等史学名家来此任教,还培养出了王子今、彭卫、魏道儒等各行业翘楚。现在的我拥有中国思想文化史、周秦汉唐史、宋史、中东史等特色优势方向,诚邀热爱历史的同学,与我共“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经济学
作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我有不俗的实力: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位列第五名;理论经济学是博士授权一级学科。我有优秀的学科平台和丰硕的成果,培养了魏杰、张维迎、刘世锦等著名经济学家,有“经济学家摇篮”的美誉。我的学子保持着100%的就业率,他们大多去了高等院校、金融机构、省部委机关和大型企业,用人单位的满意率也高达100%。
地质学
我,器宇不凡,在2017年入选为“世界一流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与北大并列全国第三。我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包含4位中科院院士、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等。我也培养出了8位中科院院士、1位工程院院士及众多优秀人才。2021年,我校地质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成功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来和我一起探究地球奥秘、揭示生物进化的起源吧!
化学
我以分子的眼光看世界,实力出众,是全国18个化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首届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并列全国第16位。人才培养是我的特长,我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精品课程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我的毕业生,50%以上选择继续深造,40%进入知名企业、国企和事业单位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我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陕西省名牌专业,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论实力,我底气十足,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我还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100多个研发项目。我的毕业生深受华为、中兴、腾讯等知名企业喜爱,大家都夸他们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
物理学
我生于1923年,是西部地区最早开展物理学专门人才培养的摇篮和科学研究的中心,也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特色专业。我培养了很多知名专家学者,如“中国式保尔”罗健夫,“侯氏理论”创立者侯伯宇,以及以8位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学术楷模和领军人才。我的学子热爱钻研,在2018年—2020年专业深造率平均为70%,很多优秀学子去了北大、中科院及法兰克福大学等国内外高水平科研院所深造。
生物科学
我生于1924年,培养出了生理学家汪堃仁院士和生物化学家阎隆飞院士等众多优秀人才,在西部地区极具影响力。我与时俱进,不断扩展学科范畴,在秦岭珍稀动植物保护及秦岭生物资源开发上独树一帜。我还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陕西省名牌专业和陕西省特色专业,拥有国家理科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在西北大学,我带你一起探索生命世界的神奇与奥秘。
临床医学
我有一个伟大而神圣的使命,守护人类健康,同病魔和死亡做斗争。为此,我聚焦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方向,正重点打造血液学、肿瘤学、脑科学等优势特色学科方向。2019年,我跨入基本科学指标全球前1%。从复办医学开始,我已经拥有了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北大学附属医院等六所附属医院。“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培养具有“大医精神”的医生是我的梦想。
在西大,看到未来的无限可能
西北大学坐落于世界历史名城、十三朝古都西安,是中国西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119年风雨兼程,西北大学淬炼出“公诚勤朴”的校训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西大精神,形成了“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的办学理念,汇聚了众多名师大家,产生了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培养了大批才任天下的杰出人才,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声望。现为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
2021年7月中旬,西北大学博物馆前,有四个人正赶赴一场约定。他们是地质学系的陈飞扬、文化遗产学院的陈禹来、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周梅和公共管理学院的郑雨霏。
四人相识于一次志愿服务,同为西大学子的他们很快成为好朋友。因专业和年级都不同,他们的“聚会”以线上为主,并约定每年在学校线下相聚一次。今年的地点,正是位于西北大学太白校区的校博物馆。
同为西大追梦人,他们曾相互较劲,也曾相互鼓励。如今,他们都已成长为各自赛道的佼佼者。
两次转专业,西大“最学术”学子的养成
“我想学地质,所以要拼命挤时间。”陈飞扬说,转专业政策让她看到了追梦的光。努力一年后,她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转入地质学系,之后又进入地质学(基地班)。从转专业到获得直博资格、发现古生物化石库、发表4篇SCI论文,陈飞扬可谓是西大“最学术”学子。这些成绩,离不开她在群山戈壁中的科研实践。
“野外是我一切灵感的源泉。”提起野外实践,陈飞扬很兴奋。野外踏勘充满挑战,只身一人前往关山生物群新剖面时,她每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累得眼皮直打架;除非大暴雨实在走不了,其余时间无论风霜雨雪,前进的脚步都不能停。这份坚持带来了收获。在马龙地区,她意外发现了乌龙箐组层型剖面附近的关山化石库;赴澳访学时,她的相关研究推进了全球寒武纪地层精细对比。
科研不易,陈飞扬很感谢在西大遇到的好导师、好同门。“當然,还有用他们的优秀激励着我持续向前的三个好朋友。”一边说,她一边朝身边的三人比了个心。
躬耕田野,做有西大底色的考古人
“要说感谢,还得谢谢你当初的建议。”说话的是陈禹来,他在西北大学从本科读到了研究生,现在是考古学博士研究生。原来大二时,他听从好友的建议后,主动找到了温老师——温老师是牛津大学考古学与艺术史实验室(全世界大学中最早建立的科技考古实验室)培养的第一位中国博士——在温老师的指导下,他申请了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从此走上科研道路。基于这个项目研究,陈禹来撰写的论文入围了第七届李济考古学奖学金学术组。他由此成为西大第一个入围该奖学金的本科生。步履不停,硕士研究生期间,陈禹来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权威考古期刊Antiquity 上发表了学术论文。
陈禹来还参与筹备过相关学术活动、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石峁的发掘工作,以及哈佛大学在甘肃的国际考古项目等,这一切让他受益良多。“在西大,真的可以近距离接触大师。”陈禹来由衷感慨道。
在考古实践中,陈禹来还认识到,做考古工作,必须要到田野大地去,必须要脚下沾满泥土,才能找到“带露珠的那株草”。这正是西大考古人的底色。
“拖延症患者”在本科发表SCI论文
尽管早就知道朋友们的经历,但周梅还是没忍住发出羡慕的声音——羡慕他们一开始就爱着所选专业。周梅说,正式学习后,她才发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自己想象的不同,不过她选择了坚持。
“朋友们都那么优秀,我也不能认输呀!”学习理论时迷茫,就积极与优秀的学长学姐建立联系,去实验室学习。这是个好方法,很快,她就发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妙趣。由于设计的实验与指导老师的学术理念相契合,老师不断鼓励周梅将实验作品转为成果,并尝试发表论文。提及初次写论文的焦虑与挣扎,四人都流下了同款“辛酸泪”。好在有师友的鼓励与帮助,周梅顶着“秃头”的压力坚持了下来。在本科期间作为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的经历,让周梅彻底告别了拖延症。
从对专业一无所知到全情投入,主动寻找突破口是关键。正如周梅所说:“只有尝试去认识优秀的人,走出舒适圈,才能获得进步。”
合理规划指引方向,抓住机会向阳生长
郑雨霏是四人中的小学妹,学习图书馆学专业。她从小向往图书馆,入学之初就明确想读这个领域的研究生。“本科生导师制度YYDS!”郑雨霏说,正是这个制度帮助她做出了明确规划: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获得国家奖学金,并积极参与竞赛及各种活动。
“只要存在机会,我就会尽力抓取。无论结果如何,我一定会认真对待它。”郑雨霏用行动诠释着这份态度。大一时,她和同学组队参加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路“升级打怪”的经历让她的内心变得更强大,专业知识更丰富,临场应变能力得到提升。最终,她们获得了国赛三等奖。她还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并获得二等奖;参与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即便气温高达40℃,也保持每天3万多的步数;主持过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在节假日前往3个省份的10个村子做调研……
“在西大,我遇到了真正喜欢的学科,也收获了温暖的老师和伙伴,做自己热爱的事让我感觉特别幸福。”郑雨霏笑着说。
未来,陈飞扬希望能观察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精美化石,陈禹来将继续在考古田野上书写青春,周梅要在电信领域继续深造,郑雨霏会继续在图书馆学领域探索细化的研究方向。像他们一样,怀揣梦想来到西大的学子不计其数,每个人的梦想不同,但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无限可能。
●数字里的学科实力
3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拥有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硬核的科研成果
中亚考古队多次受到习主席“点赞”颅面形态信息学+3D打印,复原古人面貌古生物学界里程碑式发现“清江生物群”,被新华社、人民日报整版报道
●把学生放在心尖上
知名学者、大师给你上课,诺奖得主来开讲座放假了,有机会去联合国、全国十大考古基地实习毕业礼物是镌刻着“你的名字”的蓝田玉印章
长安大学:心中有担当,造梦在路上
不以优势学科为名,可谓低调;优势学科闻名天下,杰出校友遍布九州,可谓有实力。作为一所低调又有实力的大学,长安大学可以说是相当优秀了!快来看看长安大学的自我介绍吧。
●基本信息
姓名:长安大学
昵称:长大、公路界的黄埔军校
年龄:70岁
籍贯:陕西
性格:低调内敛、严谨认真、专注创新、胸怀天下
座右铭:弘毅明德,笃学创新
家庭住址: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十三朝古都西安
●我的背景与实力
我由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我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交通运输部、陕西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四部一省”共建学校。
我拥有南北两个校区,建有太白山、梁山、渭水三个教学实习基地,校园面积3348亩,办学条件优越,学习生活设施完备。
●我的学科特色
我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4个学科排名进入ESI全球前1%,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36个专业入选国家“双万计划”一流本科建设专业。
我创办了工科试验班(未来交通),包含了智能交通系统、智慧交通系统、先进载运装备、现代物流工程四大學术板块,涵盖了学校的11个优势专业,实行主辅修结合、学分个性化、学术国际化的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
●我的荣誉成绩
我矢志原始创新,构建“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四位一体科技创新体系,年度科研经费突破8.5亿元,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超过110项。近年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22项。年度授权专利1300余项。先后攻克了特殊地区公路建设成套科学技术难题,研发了黄土滑坡及大型崩塌临灾预警系统,解决了地铁建设中的地裂缝风险防治问题等。
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青藏公路、珠峰高程测量、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几乎每一个超高难度的建筑工程背后,都有我们长大人的身影,这才有了我的昵称:公路界的黄埔军校。
长大天团,“明星”璀璨
一所大学的优秀,绝不仅在“纸上”,长安大学在社会贡献方面也是独领风骚。几乎每一个利国惠民的大型工程背后,都有长大人的身影。赶紧跟着课小高一起,追随长安大学的“明星”,去感受他们建设工程时的家国情怀吧!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是一项被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的世纪工程。共有6个长安大学的科研团队为项目提供智库支持,从总体规划到管理、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环保等各个环节随处可见长安大学优秀校友的创新和智慧,真可谓“一架港珠澳,半壁长大人”。长安大学校友、港珠澳大桥项目总工程师苏权科先生说:“国家发展,路桥先行,有路桥的地方就有长大人。”
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
2013年,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获得第30届国际桥梁大会(IBC)颁发的乔治·理查德森奖,这是中国桥梁工程获得的最高国际奖项。而这座胶州湾跨海大桥的总工程师邵新鹏正是长安大学校友。他回忆说,当时,光是工程建设指挥部就有7位长安大学校友,还有很多校友在其他岗位上为大桥建设挥洒着辛勤的汗水。所有人都始终保持着严谨治学、弘毅明德、笃学创新的长大精神。
珠峰高程测量
世界第一高峰的测量有多难?不仅需要前沿科技的支持,还需要测绘人员亲身登顶征服珠峰。但这些難不倒长大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安大学双聘院士、大地测量学家、地测学院教授杨元喜,测量现场总指挥李国鹏等校友组成的2020珠峰高程探测队带着最新的科技智慧“刷新”了珠峰高度。
北斗系统预防地质灾害
长安大学空间定位与灾害监测研究所是我国第一批建立北斗分析中心的研究所,下设“北斗导航定位”“遥感InSAR技术”“GNSS遥感”和“大地测量反演”4个研究方向,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地表沉降监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等方面。近年来,张勤教授科研团队数次利用北斗技术,成功预警甘肃地区突发性黄土滑坡,有力保障了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世界最长双洞单向公路隧道、亚洲第一长公路隧道,该隧道在众多方面的突破和创新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其中,长安大学承担的通风项目是特长隧道运营中最为关键的技术难点,展现了长大人的智慧成果。
青藏公路
“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是对青藏公路的艺术描绘。一代代长大人前赴后继地走在青藏公路建设的道路上,胡长顺教授就是其中一位。为了攻克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的世界性难题,他不畏强烈的高原反应,先后11次亲赴青藏公路建设现场,最后将自己年仅48岁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这片他热爱的冻土之上。他的一生正是长大人“用生命温暖冻土”的真实写照。
在长安大学学习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我今年刚升高三,目标是长安大学,想知道在长安大学就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能请各位学长学姐讲一讲吗?
吴桠楠:长大带我看到更广袤的世界
谢邀。本人毕业于长安大学17级本科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发自内心地感谢长大的培育。
长大有着闻名全国的工科优势和行业顶尖的学术资源,在国际班就读的我,还有着访学国外和世界顶尖学府交流的机会。大一的暑假期间,我随学院赴美国纽约大学布鲁克林学院访学。在教授的带领下,我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了布鲁克林大桥、曼哈顿大桥、金门大桥等著名大桥。这些举世闻名的大桥,我已在照片上见过多次,但当我亲身丈量和抚过前人留下的每一处印记时,我对桥梁之美有了新的感悟。钢筋混凝土是冰冷的,但当我的手放在桥面上时,就仿佛覆上了曾经的建设者们的手,感受到了那种热血沸腾的建设豪情。正是在这样的亲身体验下,我对道桥的热爱更加深切。
让我更坚定走上道桥设计之路的是前辈们的耀眼成绩。长安大学里优秀的校友多如繁星: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苏权科,创造了桥梁史上的世界纪录;珠峰高程测量现场总指挥李国鹏,成功挑战了世界最高峰……他们,披星戴月地走在建设祖国的路上。每每在新闻中听到这些项目的名字,我的心里都会升起身为长大人的骄傲。这些校友的事例鼓励并督促着我前行。
访学归来后,我在学校资源的加持下和老师的指导下做出了可观的学术成果。现在,我保研到了同济大学继续深造,但长大对我的影响却是永久的:不只是因为它有优秀的学习资源和平台,更是因为它启迪了我的梦想——一个让纸上的一字一句变成现实中可感可触的建筑的梦想,一个在中国道桥史上留名的梦想。
易车方程式赛车队:风驰电掣,不断成长
朋友,你有玩过赛车吗?你想玩赛车吗?长大易车方程式赛车队了解一下。
刚入学的时候,长大的社团活动迷花了我的眼:90个社团,从公益实践、信息学术到体育竞技、艺术文化,统统都有。作为一个老老实实学习了这么多年的学生,我有一颗“想野”的心。于是我义无反顾地报名加入了易车方程式赛车队。
赛车队面向全校招新,一次会招进四百多人,但一个赛季过去,近六成的人都会被淘汰。面对这可怕的淘汰率,我不得不玩命学习专业知识以求保住玩赛车的机会。我和队友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花在了赛车上。不仅是我们,每一个赛车队的队员都可以自信地说:“我见过24小时里,每一刻的长大。”
在赛车队,累是真的,快乐也是真的,个人的成长更是实打实的。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们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做实验和测算,每一次想要放弃的时候,看到学长们开着赛车出去比赛的身影,就又继续咬着牙坚持,直至最终完成整车的设计和校核。这让我们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除了知识和技能上的提升,在易车方程式赛车队的日子也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跑耐久赛时,我在预备期间突然发现赛车未能达到复检的要求,在仅剩20分钟的关键时刻,大家立即分工合作,推车、切割、接电源、包边等工作有条不紊,最终我们的赛车超过了老牌强队浙江大学,大家激动地抱在一起欢呼雀跃。这份喜悦,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在车队,我笑过,也哭过,体验过逐梦赛车场带来的快感,也经历过比赛失利导致的难过沮丧。在易车方程式赛车队经历的这一切,都让我变成了更好的人。
林启和:长大给了我一束光,我也想用这束光照亮他人
长大改变了我的命运,我也想要去改变别人的命运。
我的家乡在广西贵港市覃塘区石卡镇万塘村滑水屯,我出生在一个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民家庭,父母务农一年,家里收入不过1万多元,家里除了我还有两个姐姐。1万元,5口人,每人一年不过2000元,每天也就不到6元。这样的家庭,想要念书几乎是不可能的。唯一能做的,似乎就是延续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但是在政策的帮助下,在国家提供的一系列补贴下,我得以一路从小学读到高中,最后考上了长安大学。
考上长安大学,是我生命中最幸运的事情。曾经的我自卑内向,把自己的贫困出身当作一种想掩藏起来的弱点。但进入大学后,在各种志愿活动和志愿者同伴的影响下,我逐渐变得开朗,并且想将我的这份幸运传递给更多人。也正因为参与各种志愿活动,我遇到了一个和我适配的白血病患者。
能够适配是一种缘分。一开始父母不了解捐献流程,担心有风险,但是在我和姐姐们的劝说下,他们还是选择了支持我。第一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后过了5个月,那个孩子的病情复发了,我毫不犹豫地再次捐献淋巴细胞。在两次捐献的过程中,我都有整整5个小时不吃、不喝、不能乱动。当我静静躺在病床上等待的时候,其实内心也害怕过,任何未知的事情都会让人感到紧张和恐惧,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
两次捐献后,那个孩子逐渐康复。他给我写了一封信,告诉我等他康复之后也要像我一样回报社会。我选择捐献时,并不曾想得到什么,只是想要将自己得到的幸运分享给他人。但这个孩子的话语,让我的内心充满了快乐和温暖。长大给了我一束光,我用这束光照亮他人,而他人也将继续传递这束光。作为长安大学第32例、陕西分库第198例、全国第830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我很自豪。
●长安大学育人成果丰硕,累计向海内外输送优秀毕业生近30万人,其中外国留学生7000余人
●长安大学2020届本科生总体深造率为38.74%,较上一届提升了3.13%。深造的毕业生中有35.29%选择在国内深造,流向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科研院所(主要为中科院下属研究院)的学生占国内升学总人数的92.72%
●长安大学选择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单位类型为国有企业(48.98%),其次为其他企业(29.85%);流向其他事业单位和科研设计单位的占比为10.70%,流向高等教育单位和国家机关的占比为8.46%
西北工业大学:可上天,可入海
西北工业大学是“国防七校”之一、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西工大在“三航”(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优势突出,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大国重器“歼20”战斗机总设计师杨伟均毕业于此,全国第一型50公斤级水下无人智能航行器和第一台航空机载计算机等也诞生于此。作为开创我国无人机研制先河的学校,西工大自主研制生产的无人机方队曾在国庆60周年、建军90周年和国庆70周年阅兵中接受检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麦田里书写青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已发展为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大学。西农有众多杰出校友,如“一个小麦品种挽救了大半个新中国”的小麦育种专家赵洪璋院士、“黄河流碧水”的功臣朱显谟院士。西农培育的小麦品种,也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当学校试验田的小麦渐熟时,西农学子便迎来学校“三训”的“农训”,“科研成果进社区”活动则让人大饱口福的同时也激励着西农人奋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高科技赋能未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雷达、微波天线、电子机械、电子对抗等专业的高校之一,电子与信息学科特色与优势鲜明。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西电有3个学科获评A类。西电还拥有超限感知前沿科学中心、全国第一个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实验室。“嫦娥四号”的眼睛——图像压缩技术由西电的团队负责研发;西电的智慧教室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建成,图书馆将人文与科技结合……可以说,西电校园充满科技感。
陕西师范大学:以书言志,手写情怀
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教师的摇篮”。陕师大开设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历史地理学、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和动物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多次上熱搜的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更是被大家誉为“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从2007年起,至今已持续15年,它寄托着学校对新生的期待与关怀,彰显着陕师大人为人师表的追求,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