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一流"战略背景下,对学生教育水平有了新的更高需求,但目前许多院校招生生源质量都有所降低,因此怎样把大量的电子知识以限定的课时有效地传授给学员们,是我校电子类专业一直存在的难点。本文将根据社会发展行情和人才的需要,本校将以社会需求为前提,研究学科课程体系群的构建方式,既能适应本校学生水平,也能适应国家双一流战略背景的新需要,从而以课程体系和实践性课程体系两个构建方面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双一流"战略;电子信息类;课程体系群;建设
引言:
十九大报道强调,我国的高校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提升一流院校水准和顶尖课程专业的培养,促进教育内涵式高速蓬勃发展。以"双一流"发展战略为基本背景,研究了电子产品信息类专业的新时期培养要求,提出了教学体系群变革的引导基本原则,并提出了教学体系群变革框架建筑设计,对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电子产品信息类工科专业的教学体系构建和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群
计算机基础课程群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基础、数据库系统SQL、操作系统、网页制作等课程。计算机基础知识是最普遍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针对非零起点的学生,系统讲解计算机的基本使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基础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和运行方式有初步的了解。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的内核与基石,是用于管理计算机的计算机程序。通过操作系统课程的学习,学生们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管理、交互、程序之间的通信、内存的管理,使学生们加深对计算机软硬件的理解。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别很大,例如有些学生对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非常熟悉,对数据库、网页制作等软件的学习速度较快,很容易达到学习的基本要求,而有些学生对计算机接触较少,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接受速度稍慢。形成课程群后,综合各专业学情,制定教学大纲,经过内容整合,在相关课程中不设立重复的教学重点,减少课程间内容重复。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信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且将基础课程分成三个系列的课程:“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系统设计与开发”。通过三个系列的课程设计,分层次使学生们做到了解计算机、操作计算机、使用和设计计算机相关产品[1]。
(二)软件课程群
软件课程群是计算机课程的细化,包括软件工程、UML统一建模技术、软件测试、Java语言程序设计、JSP编程技术等。这若干门课为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传统学科基础课,但历届学生对于掌握状况与表现分析时,都表现出有相当的困难,不好学习,学了感觉很没有用处。深究其根源,发现这若干门课都有不同教师负责,由于平时的备课交流时间较少,使得很多学生对于这些课程的相互之间的交叉关联以及实际使用状况,都不甚了解。这就导致学生们对于学习理论了解不深刻,以及对于理论的实践使用更加无从下手。形成课程群后,在任课教师之间或联合听课,及集体备课下,将课程加以优化,使学生了解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并在前导重点和后续的重要知识点上,对学生实施了着重强调。
(三)物联网课程群
物联网课程群分为:微机原理、单片微型计算机系统、嵌入型系统工程产品设计、嵌入型控制系统、DSP原理结构与应用等。该课程群共同特色为硬件系统设计教学,各门课的教学思想基本一致,是硬件设计体系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该课程学习的深入程度好坏将直接影响对嵌入型、单片机和DSP等学科的了解程度。而在单片机技术、嵌入式操作系统和DSP这三种课程上与许多是共同点的教学内容,则可使学生之间互相对比掌握,从而深化和巩固学生之间的认识。
(四)通信课程群
通信工程类基本课群包括:数据通信基础原理、数据通信、光缆连接、移动通信工程、电话系统模拟、电磁场与电磁波和微波科学技术等,该课群以数据通信基础原理分析为基本的通信工程类基本课。目前应该把电磁场与电磁波和微波技术两个学科有机地整合,光波与微波相互兼顾,以交变磁场理论为主,并把二者在波传播线模型的框架下進行分析处理,从而更好地将沟通类学科有机地组合起来。在数据通信基础原理、数据通信、光缆通信技术以及移动通讯领域中,部分内容之间存在着相互交叉,因此可以把这几种内容进行整合,并明确对各门学科的重点介绍内容,从而进一步优化了内容。
二、电子信息类学科实践性课程体系的建设
(一)课程实验
为进一步提高学员的自主动手实践能力和较好地掌握知识,每门教学核心的基础理论课均包括了十六个学时的实践课。测试手段除通过测试箱硬件工程设计完成以外,还必须辅以计算机模拟完成。内容主要有证明性实测和综合性教学实验。其中证明性实测属基本教学实验,通常占十二个学时,另外四大学时则是综述型课堂教学试验。在基础理论课程群形成之后,实际教学活动中在保持证明性实验内容的基础前提下,可增加综述型课堂教学试验与设计性教学实验,从而加强了相关课程相互关联性。
(二)信息类专业综合性实验
综合应用实际教育主要分为:综述应用实践1、综述应用实践2和综述应用实践3,共有7个学分。综述应用实际是指综合应用学习的基础理论,训练了学习者需要整体综合性应用解决问题的基础实际才能。目前综述应用实践1为计算机硬件基础,重点培养学习者的硬件基础,认识计算机主板元器件的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能和硬件调试工作技术才能。而综述应用实践2和3为学习者需要按照毕业设计课程要求,选取了数据库系统和Dreamweaver两个实践项目。实践项目1:根据相关实践公司给予的相关信息,设计出符合公司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和产品宣传为主旨的网页设计。实践项目2:根据公司给予的相关人员信息、人事、财务、业务、策划等诸多部门的相关信息,利用数据库SQL设计出符合公司需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旨在培养学习者的软件应用能力和设计能力。在双一流发展目标要求下,我们将对这些学习内容加以改造,并聘请公司加入其中,进行综合性服务项目,如公司管理系统等,让学习者运用在校所学的相关计算机应用知识进行设计,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现实工作能力,以达到与培训学员的就职率零落差[2]。
(三)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毕业实践通常安排在最后一学年完成,所学时间为八周,教学工作单位可以由学校确定,也可由学生本人联系确认。以周记形式详细记载每天所学的要点的具体内容和教学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实践期内学生应定期向学校老师报告所学情况。在实践结业时,由实践工作单位老师在确认表上进行书面形式确认,并盖章实践工作单位公章。论文目的是通过培训和提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检验和提升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素养,并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设计、实践的热情,以培养学员优秀的思想品质、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探索与创新的意识以及独立管理能力,让学员进行更加专业的论文写作练习。
除此之外,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大赛、科学创新实践等教学,指引培训加入老师的研究项目中,运用不同渠道,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3]。
三、结束语
通过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科研研究,目的是进一步提升学校人才培养品质,并通过构建"平台+模块"的教学群,融合大学前后相关课程的教学,优化与整合课程体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与企业协同,从多渠道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造力。
参考文献:
[1]郭秀梅,王成义,张萍."双一流"战略背景下电子信息类课程体系群建设初探[J].2021(2018-12):21-23.
[2]易兰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商贸类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1):5.
[3]吴文瑞,刘晓光."双一流"背景下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问题探究[J]. 绿色财会,2019(8):8.
作者简介:李千玲(1984.01-)女,汉族,山东,硕士研究生,党员,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
课题:2021年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一般课题《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模式下信息类专业群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MBXH21YB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