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宫之碑:元末西南一隅的英雄悲歌

2021-01-17 14:48邓君杨震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大夏义军立国

邓君 杨震

立国

“何為夏?”

“夏,本义为中国之人。自从大禹之子启以宗法制立国,建立夏朝之后,这个字在几千年间已成我族的代名词。”

“原来如此,我只知道《尚书》中那句‘华夏蛮貊,罔不率俾。华夏华夏,说的就是我们这个民族啊。”

“既然如此,我们虽立国于西南一隅,但时刻不应忘记自己是‘华夏之人,不如……”

“哈哈哈,我已知道你想说什么,不如,我们就以‘大夏为国号吧。”

“如此甚好!”

距今650多年前的元朝末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整个中原大地义军四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明玉珍也成了其中一分子。怀着涤荡乾坤、救民于倒悬的志向,他投入了当时活跃在湖北的义军首领徐寿辉麾下。

在徐寿辉的红巾军建立“天完”政权的过程中,明玉珍靠着胆识与谋略,很快便成为徐寿辉手下的得力干将,担任元帅一职,在元末众多义军领袖中崭露头角,成为当时全国风起云涌的反元斗争的重要一翼。元朝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明玉珍带领红巾军先后攻取川渝及黔、鄂、滇、陕、甘部分地区。公元1362年,时年33岁的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建立了大夏国,年号“天统”,重庆就成了大夏国的国都。

殇逝

在元末那几十年里崛起的义军领袖,大多有一个共同特点——出身卑微。农民出身的明玉珍也不例外,他从社会的最底层一路奋斗,攀上了人生的巅峰,自然对底层百姓的疾苦有着切身体会。这些经历也体现在大夏立国后明玉珍的治国理念上,身为大夏皇帝,明玉珍在治国方面堪称勤勉,凡事躬行节俭,杜绝铺张浪费。他在当政时期,注重民间教化,减轻各行业的赋税,一系列措施让这个位于西南一隅的大夏国展现出蓬勃生机。

遗憾的是,兴许是操劳过度,抑或是天妒雄才,这位有着远大抱负的大夏国皇帝在位仅3年便英年早逝,年仅37岁。

明玉珍死后被葬在位于今天重庆江北的“睿陵”。他年仅10岁的儿子明升即位,妻子彭氏垂帘听政。主少国疑,朝堂上诸大臣内讧不断,大夏的国运很快衰败下去。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朱元璋派遣汤和、周德兴等明军将领西征大夏,于当年6月兵临重庆城,明升投降,存在9年的大夏政权灭亡。洪武五年,朱元璋安置明升于高丽,从此明氏后裔在朝鲜半岛繁衍生息。至今仍有明氏后裔到重庆寻祖问根,拜祭祖先,表示怀念。

重现

大夏国祚(指王朝持续的时间)断绝之后,按照历史惯例,没能成为最终胜利者的明玉珍原本只可能在史书上留下只言片语,他的大多数英雄事迹将会湮没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没想到1982年,曾经埋葬明玉珍的“睿陵”在重庆江北上横街重庆织布厂的施工现场被发现,我国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座农民起义军领袖的墓葬露出容颜。

被发现时,这座墓葬不仅规模小,未发现尸骨,而且随葬品较为简朴、数量稀少。人们最初完全没有将其与大夏皇帝的“睿陵”关联起来。让考古工作者们确认墓主身份的,除了三件简朴的金银器、一件青缎衮龙袍之外,就是本文的另一主角——玄宫之碑了。

“玄宫之碑”这个名字,来源于此碑上部正中的篆书,碑体两侧各有一条飞舞的盘龙。碑体正面刻着24行碑文,共1004个汉字。这些文字主要记载了大夏皇帝明玉珍的生平史实、入葬时间以及大夏政权建立的时间和地点等。

在史料文献中有关明玉珍及他所创建的大夏国的内容十分稀缺,而玄宫之碑的出土恰好弥补了缺漏,碑文与史籍相印证,澄清了旧籍中对明玉珍及大夏政权历史的纷纭记载,真实地反映了明玉珍及大夏政权的政治态度,是研究元末农民起义,研究明玉珍及大夏政权历史极其珍贵的第一手材料。

从立国到覆灭仅仅9年,明玉珍所建立的大夏国在中华五千年漫长历史长河中,短暂得如同一朵转瞬即逝的浪花。但因为有玄宫之碑的存在,这抹浪花最终并未被世人遗忘,因为碑上纪录的,是一位英年早逝的帝王一生的悲歌。

猜你喜欢
大夏义军立国
竹杖之谜
——从张骞在大夏所见谈起
坐公交车闹出的笑话
A novel similarity measure for mining missing links in long-path networks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亲密
书店之美
《周礼·天官·盐人》所见“饴盐”考
Study on circle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data dispersion①
新出唐代张淮澄墓志所见归义军史事考
Analysis on the crossing obstacle of wheel-track hybrid mobile robot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