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地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1-01-17 03:46:13
陕西水利 2021年5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管护水利工程

张 潇

(阜新市水利事务服务中心,辽宁 阜新123000)

1 阜新地区农业水利工程的基本概况

阜新地区位于辽宁西部,耕地面积为291000 hm2,西部多山地丘陵,东部为平原,现辖2县5区65个乡镇,其中阜蒙县和彰武县为我市乃至全省的农业大县。江河湖库分属于柳河、绕阳河、细河、牤牛河、养息牧河、秀水河水系。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80 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84193万m3,属于水资源贫乏半干旱地区。

近年来,全市为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加强自然灾害的治理,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修建坝、堤、溢洪道、水闸、渠道等工程取得一定成效。到目前为止,兴建水库塘坝365座,总库容量为5.1亿m3,净调节水量为1.3亿m3;修建提水站146处,机电井3万余眼,引潜工程50处,干支渠为2216条,约3000 km,农灌供水能力约1.0亿m3,有效灌溉面积3.2万hm2,特别是从2017年起全市各县区开展小农水“先建后补”工程建设,共落实省级补助资金1304万元,实施小农水项目59个,涉及3个县区27个乡镇,共新建及维修水源工程141处,改善了受益地区农田灌溉和排涝能力,形成了处(所)、站、片、村、组、户六级管理体系,为改善我市的农业生产条件起到了一定作用。

2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2.1 管护主体不明确,存在职责不清

农业水利工程是由上级政府和县乡村按一定的比例投入共同兴建。由于资金来源多渠道,导致在农田水利工程投入使用后的产权归属不明确。目前我市小(1)型水库是27座,灌溉面积达6.32万亩,小(2)型水库是46座,灌溉面积3.11万亩,总引水流量为2.84 m3/s。按照我国水库工程管理权责划定要求,全市小型水库的坝首工程产权就归属于县或乡镇一级水利主管部门。每到汛期政府都会安排专人进行看守,但并不会对水库的灌溉放水和蓄水调节管理进行负责。因此,小型水库的管护主体还未划分明确,存在职责不清,无人管理状态,平时有些群众随意取水,存在灌溉管理滞后的问题。此外,河湖引水坝、方塘灌溉抗旱井等工程也存在主体不明的问题,造成农民群众使用时的不规范和恶意破坏,不能有效发挥灌溉效益[1]。

2.2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作保障,但从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现状看,总体资金相对不足。以目前实施的单个小农水项目为例,我市按照辽宁省小农水改革试点操作指南规定执行,单个项目补助额度不超过50万元,虽然有效保障了受益群体的数量,但也导致全市小农水工程点多面广,工程档次低,缺少集中连片的规模化工程,影响了工程质量和效益,同时项目后期需要一定的管护资金得不到保障,加大了监管工作难度。在农作物用水高峰期,因干旱而导致河道断流,无法满足农民用水需求,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6~0.67,单方水生产率不高,仍然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局面。

2.3 重视工程建设而忽视了日常管护

尽管我市兴建了大批农业水利工程项目,但是目前在运行管理方面还存在责任不到位的问题。有的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人员配备不足,特别是近年来修建的一些小农水工程,由于规模小涉及面广,在工程建成或维修加固后,相应的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建后没有专人负责,有的渠道工程是交给村民自主季节性管理,导致水利工程无法有效发挥出效能,加快了工程的老化和毁损,影响到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与效益。目前全市农田水利设施完好率仅为75%,年久失修的占25%,从全市的整体水利规划来看,也只能简单的修补,制约了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2]。

2.4 群众管护意识较差、主动性不够

广大农民群众是水利工程的直接受益者。但是目前大多数农民的集体意识淡薄,对水利工程的管理维护意识不强,存在着只顾自家田的思想,特别是一些小农水工程的管护完全推给政府,造成管护工作的跟不上。

2.5 基层缺乏专业的水利管理人员

当前,乡镇村级农业水利工程管理人员中专业人员偏少,且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低,特别是缺少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较高的专技人才,无法解决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技术难题,限制了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随着农业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所用的施工技术与机械设备不断更新,但是管理人员对于相关新知识与新技术的掌握力度不足,影响到新工艺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3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对策分析

3.1 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的权责

加强农业水利工程管理必须要明确产权关系,通过明晰产权和水权分配来确定工程管理主体,落实好责权利。一方面要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引入竞争机制,除大中型水利设施明确产权交由县或乡(镇)政府管理外,其他中小型水利设施可以通过探索工程产权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落实好责任主体,使其长期发挥效益。二是采取分级产权移交方式确立管护主体。如对于涉及到跨2~3个乡镇的大型水利工程,可以交由县级或市级水利部门管理,跨村一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备等移交给乡镇水利站进行管护。对田间抗旱井、方塘等小农水工程由村级统一管护或交由农户负责,并将工程管护与农民群众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增强其责任感,从而达到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的统一[3]。

3.2 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工程资金的合理使用

为了满足工程建设所需的资金,不仅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水利工程的补助标准,还应该根据工程预算结构,科学规划融资渠道,获取充足的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政府部门应该优化相关政策,制定当地公民补贴与奖励机制,鼓励当地农业生产者根据农业生产需求,自主投资,寻求全新的融资方式,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对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资。拓展农业水利工程融资渠道,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获取充足的资金。在工程建设阶段,知悉分析农业水利工程造价的组成,明确造价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模式,确保造价产生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合理利用有限的资金,基于资金投入,统筹规划水利工程在建设阶段与运行阶段的资金安排,准确评估、编制预算,实现对于资金的合理分配,提升资金利用率,确保工程在建设阶段与运行阶段,都有充足的资金支持。这样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避免水利工程建设阶段投入过多资金,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以免后期运行管理缺乏资金支撑,工程年久失修,发生事故的情况[4]。

3.3 重视工程管理,改变重建轻管现象

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维护工作至关重要,得到切实有效的维护,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要改变以往重建轻管的现象,对市域范围内的农田水利工程都要依照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法律规章制度及行业规范,建立健全工程施工管理制度,细化施工职责,明确各个环节各个项目施工质量的负责人,层层监管,逐一落实,将施工质量问题纳入绩效考核范畴,以绩效决定员工薪资,督促管理人员、施工人员提升责任意识,严格执行施工技术标准及质量管理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分析常见施工问题的发生原因,提出应对措施,积极落实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制度,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的方式,特别对近年来实施的灌区升级改造工程,技术人员应常驻施工现场,监督施工人员操作是否规范,如操作不规范,及时纠正。农业水利工程投入使用后,密切工程检测次数,做好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比如每年春夏时节,应重点对库、塘、堰、沟、渠等水利设施开展清淤整治,做好屯、蓄保水工作,为春灌提供有力的水源保障,确保工程能够安全稳定运行,发挥应有价值。

3.4 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加强工程监管

引导群众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并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市域范围内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组织的良性发展。在严格遵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同时,要积极探讨村屯范围内水利设施的管护措施新机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成立农民用水协会,发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自主管理作用,如可聘请专管人员、承包或租赁给个人负责等方式对工程进行维护和管理,切实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最高效益[6]。

3.5 加强对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事业不断发展,项目管理人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和人才竞争意识,不断充电学习,掌握当前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常用的技术工艺,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在这一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主动承担员工的继续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培训,聘请行业专家或技术人员召开知识讲座,或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让管理人员掌握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理念、方法与手段,掌握当下应用率最高的施工技术,熟悉相关技术流程及操作规范。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其质量、造价、安全管理意识,严格把控施工流程,确保操作规范性,杜绝质量缺陷,严格遵守施工安全守则,做好防护措施[5]。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关系到我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利益根本。在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各级部门要各司其职根据当地农业发展规划和资金投入,完善农业水利工程设计,确保水利工程建设与农业发展需求相匹配,在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中,加强工程管理,协调好农业水资源供给、水资源节约、优化农业生产效益等方面,确保农业水利工程发挥出应有的灌溉、排涝等作用,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管护水利工程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36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中华建设(2019年6期)2019-07-19 10:12:46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11期)2017-06-28 11:32:46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