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环环 山东省东营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水环境保护监测工作起步较晚,同时国内是从农业大国逐步向工业大国进步,生产污水的排放量随之增加,对水资源的供给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我国地理范围辽阔,南北区域差别较大,国家已经逐步开展了南水北调工程。在南水北调的过程中,国家在诸多水源地区构建了对应的监测网,且已经逐步完善了技术规范。当下,国内已经建立了 300 多个水环境监测中心、3000 多个监测机构。
通过监测水环境,可以及时了解当地的水体区域的水质,为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相关资料数据。相关部门结合当地水域和水质条件进行分析,然后采取措施,从而提高国内水环境保护的科学性。经过监测数据,可直观反映当地水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情况,从而完成水质条件的科学预测,合理完成废水排放情况的规划。此外,借助水环境监测,可快速提高水污染设备的运行效率,还可为排污操作等提供参考依据,对国内水环境治理而言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程的不断落实,我们的环保意识压在不断深化,相关监测制度也在不断推出,例如《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等的,并且逐步建立了相关的环境监测站,但是仍然缺乏完善的制度管理,导致水环境的监测工作只是存在理论层面,实际的落实有限,导致水环境监测质量无法保证,很多时候只是徒有其表,但是对于流域内的联合监测的管理工作还有待加强,同时,对于处理突发事故的管理也有不足。
与国内现阶段的水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相比,对应水环境技术方案存在较为明显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现行水环境质量标准与对应监测方法和分析方法等无法对应。国内水环境监测体系中,并未具有完整的水质分析要求,相关技术不足,导致水环境质量标准无法达到预期要求。其中水环境监测中,相关的适应性分析标准不足,这是当下水环境监测技术中最为明显的问题。由于相关技术缺失,国内水环境监测中,重点监测的 8 项污染指标结果对水质监测的判断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真实可靠地反映出地区水环境质量问题,开展高效的水环境监测是关键所在,同时必须要严格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但是就实际的水环境监测而言,由于我国缺乏先进完善的监测技术及设备,所以监测数据可靠性有待提升,与其他发达国家对比来看,差距也比较明显。各种监测设备和监测技术需要紧跟科技步伐,直接对监测数据准确性造成影响,所以最终监测到的水环境质量信息缺乏真实性。
为了保障水环境监测质量,我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体系,但是由于法律体系不健全,导致一些工业化企业的违规行为不能得到有效遏制。例如,在对一些工业化企业生产指标进行监督管理中,通过对周围水环境的检测,能够发现企业生产是否达到标准化,而部分企业只关注生产效益,导致水环境检测人员的检测行为不符合标准,所得出的数据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差。除此之外,在水环境检测中还经常出现分工不明确、部门间沟通不畅严重影响了水环境检测的效率,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可能对环境污染产生较大影响。
在实际的水环境监测工作中,从样品的采集到监测报告的编制,涉及较多环节,监测人员对各个环节质量控制就必不可少,从而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监测机构中人员配备少,实践能力差,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对监测能力提升与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产生巨大影响。
近年来,国家对于水环境监测工作越来越重视,明确提出了关于水环境监测和排污的标准,但水质监测法和水环境治理标准不配套的情况同样存在,再加上水质分析法的系统性不够,使得水质监测和排污标准的执行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从国际层面来看,任何国家的水质分析中,都应该有配套的系列分析法,但从我国当下的情况来看,与系列分析法的形成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监测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水环境监测效果,为此必须努力强化监测人员的整体水平。要定期组织监测人员进行技术学习与培训,将最新的监测技术、成果、仪器设备等介绍给监测人员,使其对监测的相关技术内容进行全面把握,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好地应对新时代的水环境监测工作。同时,要做好考核工作,落实奖惩办法,对于监测中经常失误的人员按照相关制度给予惩罚,对于工作能力强、技术过硬的人员给予奖励,以便更好地激发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对于工作人员的基础性操作,相关部门要提高重视度。监测人员要依据相关规定标准,严格开展监测工作,提高安全防护意识,佩戴好防护设备,保证实验室的采光、通风。要定期对监测仪器进行维护与保养,保证监测仪器的精准度,避免影响水环境监测质量。在监测过程中,要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决策,如果规定不明,就要依据实验室要求开展工作。
要想对水环境进行监测,第一步就是对水体进行取样,水样采集是提升水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措施,在采样的准备工作阶段,采样的队伍要确保在两人以上,以此来增加水样的完成效率和实用性,然后在采样的时候,要注意样品储存器皿的清洁,根据采样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器皿,从而确保污染因子不会因为光照因素造成变化,并在水环境的深处采集。最后就是采取水环境样品的频率,要根据水体的水量大小决定,在丰水期两次至四次,枯水期一次至两次,平水期两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采样,使采样工作的有效性最大化,如果采样的水体是水源地的情况,就要加大采样的频率,每个月要进行一次的采样,确保水源地的水环境良好。
在进行采样的过程中,应采取较为正常的样品,水体样品要尽量保持清澈无杂物,如果水体环境非常浅,那在采集水体样品时要注意不要碰到泥沙,而如果水体环境较深,也要尽可能的在深处采集样品,而水体环境已经污染的,就需要将污染的水样单独采集,在采集结束后对所有的样品进行统一管理,分别编号,根据不同水体进行分类保管,在运输的途中避免颠簸、碰撞造成的影响,同时也要尽可能的减少水体样品在外界的时间,避免由于其他客观因素引起的样品变化,最大程度的确保样品的准确性,避免采集工作的失败。
首先质量检测是重点,主要因为监测数据的真实性是保证结果精度的重要条件。只要保证了监测数据的精确性、科学性及可调性,才可以保证后续治理方案的全面合理性。由此可见,水环境的质量监测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次是深化管理体系。对监测人员而言必须落实岗位清晰、权责分明的要求,并积极转变现有监测人员的工作理念,确保相关工作人员深刻认知到水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价值。整个监测工作中所涉及的环节都有相关的人员和机构进行配合,保证各机构之间的良好交流、有效协作,从而更加快速地完成水环境监测管理。从环境质量、工作流程等多个方面共同出发进行分析,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降低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为后续水利工程的发展和建设提供足够的支持,从而为水资源保护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水环境监测中涉及的监测指标较多,且每个指标对于水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都尤为重要,因此,水环境监测机构在自身的工作过程中,应不断积累经验,实现对各项监测指标的优化,加强水环境在线监测能力。任何的水环境监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需做好此类项目的综合规划,用新的水环境监测指标来替代传统的综合指标,用更多单向监测指标来代表水环境的相关情况,加强对各种水环境监测指标和数据的分析,以获得准确的水环境监测数据,实施污染的分类治理和防控。
水环境监测目的是为了保护淡水资源不受污染,提升水体环境,所以应大力宣传环保意识,将污水排放更加合理化,加强废水利用,让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形成。政府部门加强城市的污水排放,使管道排放系统更加科学合理,减少水体污染,从根本上解决水环境变化,同时将水环境的监测工作公开,受到更多人民群众的督促和监测,使水环境监测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加强质量控制首先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控制制度,这是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基础。在水环境监测全过程中通过加强质量检查、盲样考核及评价、仪器和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实验室能力验证、实验室内与实验室间比对考核、突击检查等监督活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时代的逐步到来,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数据存储技术等也同步发展,与此同时国家也对水环境监测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标准,有关水环境机构的监测工作中,应加大对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充分将现代化技术与水环境监测有效结合起来,增强水环境监测能力,形成一套有效且可行的水环境监测体系和技术标准,保障在任何的水环境监测系统中,都有对应的监测技术指导,促进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有序推进。水环境监测技术的自动化发展趋势下,可以适应各种环境下的水环境监测工作,整个的监测流程更为简单、高效和灵活,不仅提升了监测数据的完整性,更保障了数据精度。
为了保证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从国家相关机构的角度出发,必须有足够的法律法规体系进行约束,带动现有水环境工作的进步,确保法律体系的完善性。只有从大环境出发,加强大众对水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方可提高水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还可为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提供有效的规范制度;其次,国家相关机构还要加强对水环境监测的重视度,如环保局、水利局等,前者要加大对城市地下水监测、污水排放治理的重视度,明确进行污水排放的规定,并和水利局一起分析,从饮用水、地下水到污水排放保证等进行管理,及时进行水中污染物的全面治理,从而及时完成环境监测工作,达到水环境监测的作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水环境的监测扔存在许多的不足,加强水环境监测是水资源项目中人们关注的重点性问题,目前,水环境的监测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监测的效率有限,所以必须要加强水环境的检测的质量管理,促进环境污染的治理,提升水环境的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