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霞 昇兴(宁夏)包装有限公司
随着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应用,科技革命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传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传统工业向智能制造业逐步转型。智能制造的核心是基于科技革命,将信息系统和物力系统相互结合,以此实现企业整体资源的有序规划,便于企业掌握资金流向,最大限度发挥了信息技术的管理作用。成本核算方式是一种全面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其可最大限度反映产品成本核算情况,便于企业核算成本,如何将作业成本法和传统制造业企业二者相互融合,这值得企业深思。
全成本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并不是单纯的成本核算,而是将成本进行动态化管理核算,全成本核算是从领导者角度、客户角度和项目角度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考察。同时,全成本管理还需以企业管理者角度分析其成本,以及相关存货管理,进而有效控制企业成本,并采用有效的管理会计工具进行成本控制。企业在分析成本时,首先需明确哪些成本是可控的,哪些是未来可预见的。全成本管理是企业按照责任主体划分相应的成本。在大数据时代,全成本核算可运用信息化技术,将企业静态成本进行动态化管理,进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传统制造业企业全成本核算内容包括营业成本、管理成本等,与此同时,传统制造业企业开展全成本核算时需打破传统成本核算的理念,从供应商、购货商、经销商、原材料等角度,开展全成本核算,并基于大数据时代,将信息化应用至全成本核算中,提高传统制造业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
第一,从我国推行企业全成本核算体制的效果分析,我国传统制造业企业全成本核算体制推行效果不佳,这和传统制造业企业财务人员成本核算理念淡薄有关,传统制造业企业管理人员全成本核算理念淡薄。传统制造业企业一般以研发、生产为主,因此,传统制造业企业管理者的管理重点一般都是如何提高销量、如何节约成本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全成本核算理念,并且对财务工作较为忽视,这也导致传统制造业企业全成本核算理念难以大范围推广。
第二,传统制造业企业基层员工的全成本核算理念淡薄。传统制造业企业基层员工的工作核心是如何生产、如何提高技术,甚至部分员工认为节约成本是财务人员的工作,与自己无关,在实际工作中,忽视了全成本核算的问题,导致传统制造业企业在研发、生产、营销等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进而提高了传统制造业企业的制造成本。
全成本核算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全成本核算涉及企业的各个层面,这需要企业基层工作者和财务人员共同完成。基层员工在参与时,还需善于收集基层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并积极解决。从传统制造业企业的组织架构中分析,我国传统制造业企业缺乏相应的职位设定,财务全成本核算职能空缺,导致传统制造业企业全成本核算推行效果不佳,其可操作性不高。
第一,传统制造业企业全成本核算技术力量投入不足,导致其核算手段较为落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多数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已经批量运用计算机,将其代替手工,这也提高了传统制造业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但是多数的传统制造业企业仅仅在研发环节大规模运用计算机技术,尚未在财务环节大规模运用计算机技术,并且多数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开展财务核算时以电算化为主,尚未将信息化纳入其中,全成本核算工作不足,其核算结果差错率较高。
第二,我国传统制造业企业全成本核算的种类和范围较为单一,配套财务信息管理机制有待更新。例如,《政府会计制度》明确提出双功能模式、双基础模式和双报告的模式,这也导致传统制造业企业原有的财务信息系统不符合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例如,传统制造业企业经费报表到出纳流程,已经不符合《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无法构成完整的核算关系,传统制造业企业配套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有待进一步更新。
传统制造业企业的专业人员配置不均衡。传统制造业企业的优质资源集中于研发环节和生产环节,并且传统制造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有所提升,其基层人员的薪酬待遇也逐步提高。但是传统制造业企业高端会计财务人才流失严重,其全成本核算推行效果不佳。最后,部分传统制造业企业热衷于采购高精尖机械设备,其对现有设备的功能、设备维护等方面不太了解,并且采购过程中成本管控不严格,其存在重复采购现象,这也影响了全成本核算的实施。
全成本核算的关键之处在于“全”,这就要求传统制造业企业的全体基层人员参与其中,如何提高传统制造业企业基层人员的综合素养是落实全成本核算体系的核心。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一方面,传统制造业企业的财务人员需积极学习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新内容,明确监管原则和内容,并且结合传统制造业企业实际现状,进行有重点、有深度的学习,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胜任能力。另一方面,传统制造业企业财务人员需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和业务交流,利用参加传统制造业企业培训的方式掌握新制度的核算标准和核算要求。传统制造业企业也需督促相关财务人员快速掌握新制度要求的内容,将相关要点进行整理,集中对财务人员培训,营造点对点培训的良好氛围,并将培训成果纳入至绩效考核范围,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
与此同时,传统制造业企业的财务部门需畅通和资产管理部的沟通交流,实现部门联动,夯实会计核算理论体系,促进会计人员意识到固定资产折旧、购买和销毁的相关程序,保证传统制造业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的独立性和科学性,会计人员需定时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和清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格规范固定资产的审查程序,按照新制度实施固定资产计提和摊销,加大对资产的监管力度。
最后,传统制造业企业基于《政府会计制度》,传统制造业企业需对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保养、处置等各个流程进行明确,完善相关岗位职责,遵循固定资产使用管理流程。传统制造业企业需对各个部门的责任内容进行明确,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传统制造业企业可依据实际情况组建专业的固定资产评估小组,严格审理固定资产购置和报废程序。
传统制造业企业首先需对成本费用做出区分,对管理人员提高的物资损耗等财务数据进行核对,避免数据错误,同时严格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入型支出,严格落实权责发生制。最后,传统制造业企业需破除各个科室界限,全成本核算不应单单以部门为单位。我国企业务必基于权责发生制,基于对现金流的预算,编制企业的财务预算。不断完善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合的编制。传统制造业企业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业务收入预算和现金流的预算分析,编制相关报表,并将报表上传至财务信息化系统中,实现资源共享。
传统制造业企业需加大对基层人员的管理,加大对基层人员的绩效考核,利用积分制度管理基层人员,并将全成本核算纳入至传统制造业企业的绩效考核范围中,可建立评估制度,加大对全成本核算工作的检查力度,进而提高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保障各项财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捋顺会计核算工作的主方向。企业只有加强对基层人员的管理,才可科学配置资源,发挥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最大效益。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变革,并且会计核算信息化逐步步入正轨,传统制造业企业应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其还需建立匹配的财务信息机制,加快会计核算信息化进程,做好财政资金预算、资产管理、传统制造业企业采购等相关信息的对接联网工作,保证传统制造业企业各项财务数据可自动联网进行提取,以此实现财务数据的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传统制造业企业可依据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与系统开发商取得联系,搭建科学精准的信息化处理平台,实现财务系统核算处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的全流程运行,对传统制造业企业的资金流进行动态监管,以此提高传统制造业企业财务数据的精准度。
传统制造业企业需依据《政府会计制度》的基础,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完善相关核算内容,同时明确核算体系建设的流程,确保建设是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进行,最终能够构建出一套标准、合理的信息化体系建设,实现传统制造业企业ERP 财务系统和会计信息的相互融合,畅通会计核算流程。
我国传统制造业企业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对全成本核算体系的建设小有成绩,但是我国传统制造业企业依旧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都需企业管理者努力突破,勇于创新,全方位建设全成本核算机制,以此实现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