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宇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李凌宇
(衡水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当今,培养具有较高英语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实用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然而,阅读教学中诸如重“输入”轻“输出”、“碎片化”阅读方式流行、缺少目的性的“互动”等现象的存在,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面对如此现状,应树立“应用型”教学理念;坚持“输出”与“输入”并重的原则;面对新媒体,要科学合理使用;在课堂上,努力维持生态平衡;教学过程中,增强“互动”的目的性;在阅读文本前,为学生构筑“文化视界”,以有利于他们更好的解读。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水平。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英语阅读教学;教学策略;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决定了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较高的人文素养的实用型人才。可是,纵观当今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存在着诸多问题。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更应该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改进策略,使英语阅读教学健康发展。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阅读教学,无论是传统的以教师的讲授(或学生阅读)为主,还是新媒体时代以PPT的展示为核心,都十分重视学生的“读”,而轻视学生的表达,即重视“输入”而轻视“输出”。具体表现为:要么是教师侃侃而谈而学生静静地聆听,(抑或学生在那儿默默地读);要么教师将PPT上“生动形象”的内容渐次展示,而学生仰望屏幕憨憨地观赏。由此不难看出,在这样的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有的只是学生的“输入”,并且这种“输入”又缺乏目的性,而学生在“读”中的所思所想,由于缺少自由表达的空间,从而被深深地压在了心灵深处。于是,出现了“课堂低头族”和“课堂仰头族”。这样的阅读教学,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空间,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1]。
新媒体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堂,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超强的连接能力,给学生足够丰富的课程资源,使学生饱尝这超大量的信息,从而出现了“认知盈余”现象,同时也使他们养成了“碎片化阅读的习惯”。于是,使原本重视整体感知的英语阅读被“碎片化的信息”所代替,从而使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习惯了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方式对学生的感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容易使学生用感官上的满足代替深层次理性的认知,由于这样的阅读仅仅是浅层次的阅读,因而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2]63。
当今,语法翻译法这一流行于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中学英语教学法,也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阅读教学中一以贯之的方法。这种被誉为“古典教学法”的阅读教学法,固然是学习第二语言的较好的方法,但是,由于它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对英语语法规则的解读,而忽视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再者,这种只重视词法、语法讲解的教学方法,往往只顾及局部而忽略具体语言环境,这就严重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果仅仅使用这一种方法,势必会大大消减语言的育人功能,不利于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更有碍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教学尤其是英语阅读教学,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生展开互动,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可是,在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有些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总是向学生提问一些极其表层的、不用思考就能回答出来的问题,并误认为这就是“互动”。这样的互动,由于所提问题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并且没有深度,对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蕴没有任何帮助,久之,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阅读的兴趣也就荡然无存,至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更是无从谈起了。
如今的新媒体时代,多媒体教学成为一种时尚,于是,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堂上,集声、光、电于一体,确实给学生“上演”了一场“视听盛宴”,整个课堂就是学生与机器的对话。此时,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即由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变为忠实的观众;由对文本的阅读、品味,变为仅从感官上接受画面的刺激。这种“人机对话”式的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堂,由于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课件界面的美化而却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科学、合理的设计,从而导致英语阅读教学中内容与形式的严重失衡,甚至是本末倒置,因此,虽然提供的信息十分丰富,但是,给学生深层次思考的空间被大大压缩乃至被完全挤兑了,学生对语言的内化、吸收的机会也就被削减了[3]53。
在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内容为根本的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一直以来以完成文本的教学为唯一的教学目标,一般不去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实际上也无暇顾及学生的实际需求。这种唯“本”是重的教学目标,使得广大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总是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却无视学生的真实需求。这是一种“唯我独尊”的、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目标的陈旧的教学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使得师生之间的主导和主体地位被颠覆,语言学习中的“输入”与“输出”严重失衡,再加之,由于学生的阅读心理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因而没有办法获得“有效的阅读体验”[4]。
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首先应该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英语人才,而应用型英语人才当然是要具备较强的交际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就应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有效的阅读体验,在体验中习得知识、受到启发,进而将自己的感悟诉之于口、内化于心,这样,循环往复,日积月累,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这就要求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堂,应该坚持始终,尽最大可能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因为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特别是学习者不断内化,才能有所提高。如此,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自主学习能力正是需要在长期的自主学习中锻炼和培养起来的。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阅读就是“输入”,它是获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性环节。但是,“输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输出”)。正如“语言输出假说”的提出者Swain所说,“可理解性输出是语言习得的关键环节,在提高学习者语言能力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5]。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及时转变观念,尽力压缩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间,在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自主阅读空间的同时,还要适时、适度地引导他们借助语言这一外壳,探究语言深刻的意蕴,并激发他们表达内心感受的欲望。其次,适度融入“交际法”。“交际法”即交际语言教学法,它“可以弥补语法翻译法的缺陷”,“使学习者在特定社会情景下恰当地使用英语语言”[6]55。比如,在课堂上可以适度地提供一些和课文有关的英文视频、音频等,为学生提供一个习得语言的英语学习环境,使他们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有机会理解和使用英语,这对学生英语使用的准确度、流畅度和交际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新媒体的出现,的确为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堂增添了不少的亮色,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新媒体所提供的信息量虽大,但流失较快;画面虽直观形象,但容易喧宾夺主。因此,在使用新媒体时,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首先,引领学生进入“认知层面”。多媒体已将学生带入“视觉层面”,学生已经存有充足的信息,此时,教师应该适时引导他们对“视觉层面”的内容加以组合、分析,然后结合文本进行阅读体验,感悟内化,从而进入“认知层面”[7]。其次,尽量减少“认知盈余”的负面影响。新媒体时代的“认知盈余”现象极易使学生养成“碎片化阅读的习惯”,从而影响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合理控制多媒体使用的时间,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空间,保证充足的阅读文本的时间,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再次,多一些“人际对话”。在阅读教学中,“人际对话”可以使学生对多媒体提供的信息主动地识记、认知和思考,可以使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进行感悟和再现[3]53。
在教育生态视域下,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微观生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学生作为主体因子,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8],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以维持课堂生态的平衡。要保证这一生态的平衡,必须做到:一是营造和谐氛围。教师作为主导因子,既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为学生留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努力做到教学生之所需,练学生之应练。二是为学生搭建“输出”的平台。英语阅读教学当然首先应该满足学生的“输入”需求,但是阅读的终极目标是学会表达(“输出”)。为此,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洞察他们的心理,适时为其“输出”搭建一个平台,供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和心得分享。
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不是仅仅教给学生有关语言的知识,更重要的,正如语言学家Larsen—Freeman(拉森—弗里蒙)所说,是“帮助学生做好交际的准备”[6]54。而这一“交际的准备”必须通过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互动才能实现。在阅读教学中,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必须做到:第一,以情景激趣法导入。在阅读教学之初,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文本的内容和内涵,然后根据文本所显示的情境,结合富有情趣和意涵的片段,作一绘声绘色的情景展示,以此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阅读状态。第二,用任务促使学生深层次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文本的内蕴,根据学生当下的学习心理,适时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领学生借助语言符号,体味作者蕴含于语言深处的意义,以加深他们对文本创作意图的理解。第三,借问题引导学生交流。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地多设计一些参考性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机制,进而引领学生对文本作更为深入的分析,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这样,由于互动的目的性增强,因而大大地扩张了学生交际的空间。
培养人文素养是英语阅读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目标。依照图式理论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过程,就是读者(学生)的“认知储备”与文本之间的互动过程,学生的图式知识丰富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进程和阅读质量。可以说,在阅读文本之前,学生需要具备必要的与文本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认知图式”[2]62之后,才能真正进入阅读状态。因此,英语阅读教学应该为学生的英语阅读构筑一个“文化视界”[3]52,以此将学生引入阅读的情境之中,去感知文本的意蕴。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要对文本所涉及的相关背景、风土人情、地域特色等文化因素作一具体了解,以备上课时详细地介绍给学生。
总之,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阅读教学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实用型英语人才的重任。特别是新的历史时期,对人才的质量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观念,站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沿,凝心聚力,为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文化素养,营造和谐健康的学习氛围。
[1] 苏布德,王倩.基于“对分课堂”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8(7):163.
[2] 陈杰.认知盈余现象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学科探索,2019(11):62-63.
[3] 白陈英.英语教育“被技术化”反思[J].英语教师,2013(11):52-53.
[4] 吴香阁.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说”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营销界,2019(13):129.
[5] 向丹.语言输入输出假说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北方文学,2019(27):140.
[6] 柏云彩.论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的转变[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54-58.
[7] 纪楠,邵海燕,祁琳.新媒体时代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16(11):1.
[8] 徐坤银.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本质与特征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5):237.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of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LI Lingyu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
Nowadays,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talents with high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humanistic literacy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henomena in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such as putting more emphasis on the “input activities” than on the “output activities”, the “fragment” reading method being popular, lack of purposeful “interaction”, etc. These can not help but attract our attention. In the face of such a situation, teachers should establish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eaching idea;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equal emphasis on the output activities and the input activities”; use the new media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strive to maintain an ecological balance in class; enhance the purpose of “interaction”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build a “cultural horizon” for students before reading the text for their better interpretation.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really improve the level of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English teaching;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teaching strategies; teaching reform
10.3969/j.issn.1673-2065.2021.01.023
李凌宇(1990—),女,河北枣强人,讲师。
G642
A
1673-2065(2021)01-0113-04
2020-02-29
(责任编校:李建明 英文校对:李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