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立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421001)
在新中国70年的发展历程中,高校思政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进步,高等院校思政工作也面对一定的挑战。譬如:地方高校具有丰富的地域资源,但是思政工作与当地革命精神的结合较少,尚未形成良好的教学体系与结构。因此,如何引入当地区域革命精神,结合高校现实状况实施本土化策略是当前地方高校思政工作发展的重点所在。
为谁培育人才、培育何种人才、如何培育人才,高等院校应具备明确认知和不坚守的立场。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需不断传承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和基因,以此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所谓“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外敌对势力利用不同方式融入历史虚无主义思想,否定我党的革命历史,否定中国人民的奋斗历史。恶意丑化革命人士和英勇人物,扭曲历史事件。宣扬西方民主和自由,试图减弱师生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基于网络的庞杂多变,加之缺少良好的判断能力,大学生极易被错误引导,产生模糊的价值观,因此,大学生急需学习中国革命的历史,使革命基因融入心中,渗透心扉。
教师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力量,其言行直接关系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取向。2019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重视师德建设,从正向提倡、导向惩罚开始,致力于建立一支‘有理想信仰、有良好情操、有丰富知识、有和善之心’的‘四有’师资团队。”在开展革命精神教育过程中,应该先针对全部教育工作者展开,率先树立坚定的理想信仰。教师需以强大的爱国主义情怀与良好的行为习惯熏陶学生,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增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
“无湘不成军”。从晚清时期的魏源、曾国藩,到民国时期的黄兴、蔡锷,再到建设新中国的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湖南在近代出现了许多为国家民族的发展而舍生取义、不惧艰苦与牺牲的英雄人士,表现出强烈的救国救民、求真务实、热爱祖国的革命精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具活力和意义。
通过不断征集,湖南革命精神内涵最后明确成“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详细而言,这种精神反映了以“忠于使命、我将无我”为中心的使命意识,以“实事求是、创新进取”为中心的革命内涵,以“依托群众、不负群众”为中心的人民情怀。
笔者通过访谈调查,表示学习地域性精神有助于坚定理想信念的大学生达到80%以上,在建立良好的三观上有促进作用的大学生达到70%。这反映出地区革命精神对学生思想成长与三观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湖南革命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最终目标相统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预计21 世纪中叶将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强大国家,为我国的发展明确了建设目标,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培养并落实核心价值观,发扬并落实湖南革命精神,其中最为重要的目的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其次,湖南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与群众层面核心特征相统一。最后,湖南革命精神为培育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大量教育实践资源。价值观念的建立与践行要求有相应的内容与载体。红色旅游、红色教育、革命示范乡镇等地域性精神资源是学校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湖南革命精神资源的合理使用,能够促进核心价值观的落实,使得该价值观念转换成精神导向,转变成个人的自觉行为。
一方面,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湖南革命精神突破了各种教条限制,解决了固化思维局限。另一方面,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不惧艰苦的湖南革命奋斗精神将为现代社会提供精神导向,形成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
开展革命历史教育,是学校思政工作的一大重要工作内容。湖南革命精神作为我国革命精神体系中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是曾经奋斗在湖南地区的我党精神风貌与智慧力量的重要产物,是我国革命精神在湖南的本土表现,有着鲜明的特色。地方高校在学习湖南革命精神之时,应凸显发扬践行地方革命精神的重要价值。通过学习湖南革命精神能够帮助高校学生构建更好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为未来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定的思想基础。通过对某高校教师与学生进行访谈调查,结果表明,将近90%的教师提出在教职工中组织革命精神学习和宣传教育十分关键,95%的学生表示十分有必要这样做。全体师生的高度认可与接受,为湖南革命精神渗透到学校教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 湖南革命精神使得当地学校思政工作有着明显的革命标识,并且带有中国红与生态绿的时代特征。首先,引导全体师生体会革命文化,并且在其中让他们传承革命文化,建立坚定的政治信仰与较强的意志品质。其次,增强全体师生市域治理共同体观念,推动学校的担当与作为,确保思政工作得以落实到位。
2. 湖南革命精神将推动学校思政工作朝着品牌化和生动化方向进行建设。湖南革命精神的渗透,能够帮助学校进一步思索、优化思政工作的总体结构,以此作为工作基础,明确工作目标,优化工作路线。比如高校的思政工作品牌发展、社会实践、学校文化塑造等均可以成为新的增长点。
1. 将湖南革命精神渗透到专业课程与日常工作中,建立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一方面,地方高校通过不断开发和融合各种革命资源,例如历史遗址、历史文物、革命精神、革命知识、革命故事和英雄人物,获得革命资源精华,为学校思政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丰富资源。建立别具一格的思政工作资源体系统,通过这些资源来改善思政活动。建立中国革命资源开发研究机构和教育中心。
另一方面,在塑造地方高校文化过程中,需重视文化的陶冶和科学观念对学生的渗透功能,逐步深化红色文化的探索和继承。基于新时期当代大学生的个体特征,结合湖南革命精神特征,选择主要时间节点,通过组织对应的纪念活动、组织革命历史题材作品遴选等不同模式,使湖南革命精神融入大学生内心,推动学生文化、技能和思想的交叉结合,实现全面成长。
第三,地方高校思政教育者应当主动探索,将革命文化融入学校和专业课堂。使革命精神丰富学生的认知,进一步体现该资源的育人作用。地方高校还应逐步增强课程中文化继承观念的渗入,把革命文化渗透到爱国教育、创新教育等活动中,推动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例如,通过《建党伟业》《太阳升起的时刻》《开国大典》等资源,使思政教育模式更为多样化,利用生动形象的视频资料将乏味的知识讲授得更加有趣,使大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知到革命烈士们不惧艰难、英勇斗争的精神和品质。帮助大学生将革命精神融入心中,转化成实践行为。形成“勤于进取、择善而从”的思想品质。
2.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促进革命精神的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迅猛的发展,改革开放程度的日益增强,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纷纷出现。面对相互影响、良莠不齐的社会思想浪潮,地方高校思政工作中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另外,为提高大学生探索真理的热情,地方高校应从学生管理、教育体系或者环境建设等多个环节着手,基于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发展创新、开拓进取等基本准则,引导提升其探索真理和提高专业的能力。
地方高校应当主动建立革命教育平台,对各种资源不断进行开发、融合,丰富、健全学校思政工作制度。另外,地方高校需基于知行合一的工作理念,主动组织各类以“革命文化”为中心的活动,以实践行为唱响时代乐章。可以通过开展以“寻找革命足迹”“继承革命基因”“强国一代有我在”等主题活动,从思想观念方面影响学生,在具体行为上引导学生。地方高校可以研发相关学习软件,构建革命影视、革命音乐、历史景点、英雄人物等各种资源数据库,通过革命主题网站、三微一端等成熟的思政平台,将革命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不断丰富地方高校思政工作内容,优化工作模式,延续革命精神,体验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