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来,李景平
(西安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党范围内先后组织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四次党内主题教育可以说“是高潮迭起,但又张弛有度;是大张旗鼓,但又落细落实;是有动有静,但又入脑人心;是一脉相承,但又与时俱进”[1],不仅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砥砺本色的不懈追求,更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以思想建党为基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党的政治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能力的鲜明人民立场、非凡政治智慧、强烈历史担当和高超领导艺术。系统回顾分析这四次党内主题教育的历程,并从中汲取经验,不仅有助于我们学习领会习近平党内主题教育思想的内涵要义,而且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益于“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2]。
“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3]。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亲自擘画设计、亲自动员部署、亲自领导推动了四次大规模的党内主题教育,不仅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四个自我”、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历史自觉和责任担当,更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之以恒抓好党内教育的决心意志和战略定力。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习近平总书记不仅继承了党内开展集中教育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而且紧紧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新特征,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开展什么样的党内主题教育、怎样坚持和开展党内主题教育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1.人民中心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决定力量。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为民”作为立党和执政的基础,要求“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明确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5]。他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6]。要在自觉践行群众路线过程中,增强“想拜人民为师”的思想自觉、“真拜人民为师”的行动自觉、“会拜人民为师”的方法自觉;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群众的利益诉求,更加准确地掌握群众的思想动向,更加精准地实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2.自我革命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7]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天然具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革命性和批判性,敢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勇于“自己批评自己,并靠批评自己壮大起来”[8]。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概括来说就是不忘初心,牢记宗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自我警醒、自我否定、自我反思、自我超越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9]而要实现“四个自我”,则需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10]。
开展党内主题教育,无疑既是施药动刀的治病之法又是固本培元的强身之举,既可以促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拿出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来检视发现自身不足,做到有缺点克服缺点,有问题解决问题,有错误承认并纠正错误;又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纯洁党的思想、纯洁党的组织、纯洁党的作风、纯洁党的肌体,从而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使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初心使命论。初心和使命是一个政党的根本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政党前进的方向、道路。正如恩格斯所言:“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早在1925年,毛泽东同志便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写下“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的铮铮誓言,从而科学标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使全党上下能够在“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能够在“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能够在“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11],继续“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12],在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强调全党上下要在历史与现实的贯通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眼前与长远的统一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为人民谋幸福的政治本色,永担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重任。开展党内主题教育,无疑是推动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达到高度统一的有益方式和利器。
4.永葆先进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突出特点和鲜明优势。早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就深刻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共产党人要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必须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永葆共产党人的生机与活力。开展党内主题教育,无疑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把脉问诊,革除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身上那些与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相背离的不良风气,重振党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讲党性,讲原则,讲真话,讲实话,自觉经受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自觉增强党性修养;通过对标对表,帮助党员找回“初心”回到“本源”,激励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始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坚守和笃定来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信念和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的四次党内主题教育,虽然主题不一、内容不同,但目标指向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理论修养,维护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增强党的各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提升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应当说,这四次党内主题教育无论是从形式到内容,还是从外延到内涵都做到了八个方面的统一,全面彰显了习近平党内主题教育思想的实践特色。
1.在教育主题上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统一。从教育主题的针对性来看,这四次党内主题教育分别具有一个鲜明的主题,都是为了解决某一方面突出问题而展开的。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例,该次教育就是为了解决一个时期以来党内存在的“四风”方面突出问题,通过自上而下的分级分类教育,达到正本清源、狠刹歪风的目的,从而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增强党的执政威信,夯实党的执政根基。从教育主题的系统性来看,党内主题教育不是单纯的理论教育,也不只是单一的思想建设,而是涉及党的建设多个领域、多个方面。仍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例,该次教育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的方式,使得各级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达到了“红红脸、出出汗、照镜子、正衣冠”和“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不仅增强了班子成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有效地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2.在教育目的上坚持思想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武装,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步调一致的前提。”[13]从教育目的的思想性来看,四次主题教育以全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为总揽和开端,到深入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保持了指导思想的一致性、连贯性和前瞻性,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紧跟世情、党情、国情新变化,永葆理论先进、思想先进的鲜明政治品格。从教育目的的实践性来看,四次主题教育没有拘泥于“坐而论道”,而是将工作重心落脚在解决问题、破解困难上。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例,其中“一项具体任务”就是“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心系群众、务实重行的鲜明政治立场。
3.在教育对象上坚持重点性与整体性相统一。坚持点面结合,善于抓“关键少数”,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内教育一以贯之的经验传统。这一点在十八大以来的四次主题教育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从教育对象的重点性来看,四次主题教育都将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列为“关键少数”予以重点关注。之所以要将这一群体作为重点,是因为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骨干力量,“肩负着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任,职责特殊、岗位关键”[14],只有抓紧抓实这些“关键少数”,使他们发挥出应有的引领、示范、标杆作用,主题教育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从教育对象的整体性来看,四次主题教育在抓重点、抓关键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强化普通党员的学习责任,尤其是强化广大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15]只有抓好“绝大多数”,党内主题教育才能发挥凝聚党心、汇聚众智的功用,才能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4.在教育时间上坚持阶段性与长期性相统一。从教育时间的阶段性来看,四次主题教育都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和“动作要求”,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还划分为两个批次、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目标任务和规范要求。这样一种模式,既有助于聚力攻坚一些重难点问题,又有利于在短期内迅速解决一些多年来一直想解决但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解决许多过去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从教育时间的长期性来看,党内主题教育不是“一阵风”,不能刮一阵歇一阵,而要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见成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思想认识问题一时解决了,不等于永远解决。就像房间需要经常打扫一样,思想上的灰尘也要经常打扫,镜子要经常照,衣冠要随时正,有灰尘就要洗洗澡,出毛病就要治治病。”[16]因此,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束后,党中央紧接着部署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明确强调不设批次、阶段、环节,不是“一次活动”,并且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些安排部署都在于推进党内教育的制度化常态化建设,都是为了确保党的思想政治建设能够抓在平常、严在日常、做在经常。
5.在教育理念上坚持指导性与启发性相统一。从教育理念的指导性来看,四次主题教育都自上而下、分级分类下发了相关的文件通知,明确了主题思想、时间节点、参加人员、目标要求、具体任务、相关责任等内容,从而确保了主题教育能够在党中央的正确指导下平稳有序开展。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出席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既系统阐明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和“主题教育的领导”,更为全党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心走实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从教育理念的启发性来看,各级各地党组织在开展主题教育过程中没有拘泥于“规定动作”,而是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延展动作有“有实效”,引导广大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坚持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展示主题教育的个人特色、单位特色、地域特色和实践特色。这样一种制度安排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更可以在实践中创造并积累一批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
6.在教育模式上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从教育模式的主导性来看,坚持党的领导是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的根本政治前提。一旦放弃或者弱化党的领导,主题教育就有可能陷入思想多元、价值多元的怪圈,不仅会跑偏走样,甚至还有可能搞乱党的思想基础,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之所以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目的就是为了推进全党上下思想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只有确保党中央在主题教育各环节、全流程中的绝对领导权,主题教育才不会背离初衷,才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从教育模式的主体性来看,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主题教育的应然主体和应当主力,只有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主题教育才能避免千篇一律、流于形式。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例,该次教育就明确要求广大党员要主动担当、主动作为,“结合自己担负的职责、从事的工作、面临的问题,主动在新思想新理念的学习中掌握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履职水平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17]。这样一种制度安排,不仅为主题教育标定了目标和落脚,有效避免“学”“用”脱节“两张皮”现象的发生,更从思想和实践两方面双向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党性追求。
7.在教育逻辑上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从教育逻辑的继承性来看,四次主题教育在指导思想上一以贯之、在方式方法上一以贯之、在最终落脚上一以贯之,体现了党中央对于主题教育工作的连续性和连贯性。尤其是在指导思想上,四次主题教育都要求全党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首要目标,在学懂弄通做实中汲取理论滋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求真务实作风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从教育逻辑的创新性来看,四次主题教育对于教育的落实环节不断进行创新和突破。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思想认识到位、检视问题到位、整改落实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四个到位”的明确要求,指出该次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不是降低标准,而是要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通起来,形成求实功、戒形式的工作合力。这就将主题教育的工作重心从以往的以思想改造为主转向了以整改落实为主,使主题教育与现实工作、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其内在的针对性、实践性得以进一步彰显。
8.在教育方法上坚持批判性和建设性相统一。任何一次主题教育都有明确的“靶心”,但每一次主题教育又不局限于“放箭”,而是强调“猛药去疴”与“精细调养”并重,形成批判与建设并举的生动局面。从教育方法的批判性来看,大多数主题教育显然是为了解决某一方面的突出问题而进行的思想洗礼。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例,就是为了狠刹“四风”,就是为了重塑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重塑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重塑先进纯洁的党内政治生活,从而有效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因此,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党中央提出了必须坚持动真碰硬、敢于“挑刺”的明确要求,要求各级领导班子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消除隔阂、化解分歧、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的目的,以此来增进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从教育方法的建设性来看,主题教育更多地是为全党即将开展的重大工作而进行的战前动员。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例,这次主题教育是“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的重大部署,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的一次思想动员、工作动员。只有明确了这个战略定位,参与活动的党员干部才能真正理解党中央的“良苦用心”,才能真正使党员干部焕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四次主题教育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效果明显,为全党持久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范式借鉴,对于指导今后开展党内主题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1.启示一:开展党内主题教育应当坚持“一条主线”,努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现代化水平。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价值追求就是要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18]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我们可以说,今后无论开展何种主题的党内集中教育,都必须始终坚持并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现代化水平这条主线来开展。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主题教育才会有的放矢,才不会背离初衷、跑偏走样。
2.启示二:开展党内主题教育应当把握“三条规律”,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党内主题教育本质上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要遵循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必须科学把握“事”和“化”、“时”和“进”、“势”和“新”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更新宣讲内容等,努力提高新时代党内主题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时代感。要坚持因事而化,引导党员干部从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的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汲取营养,树立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宏伟志向和远大抱负。要坚持因时而进,引导党员干部深刻理解新时代的使命担当,不断增强其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遵从度、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满意度、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可度。要坚持因势而新,帮助党员干部在波诡云谲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斗争形势中拨云见日、看到希望,帮助他们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洞悉规律、把握主流,不断提高攻坚克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3.启示三:开展党内主题教育应当强化“三大属性”,增强执政合法性、执政合理性、执政有效性。从学理层面来讲,“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18],实质上就是进一步巩固和增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执政合理性和执政有效性。因为任何政党本质上都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间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19],所以作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同样也需要有效维护并壮大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确保自身的执政地位得以巩固、执政能力得以提高、执政使命得以实现。因此,今后的党内主题教育一方面要解读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几个关键问题,另一方面要“精挑细选一些既能保护党的合法性、权威性又能容纳发展性、开放性的符号元素,结合新的时代要求对其进行创造性解释和创新性组合运用”[20],从而起到廓清误区、疑虑冰释的作用,以此来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4.启示四:开展党内主题教育应当增进“五个认同”,增强全体党员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历史认同、现实认同、未来认同。“思想认同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是党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21]开展党内主题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要解决党员干部的思想问题,使党员干部能够在内心深处自觉服从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能够在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号令统一、步调一致、有令必行、令行禁止。因此,今后开展党内主题教育,尤其要注重从政治、理论、历史、现实和未来五个方面加以引导,使全党上下能够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等多维度多视角当中深刻理解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正确看待成功与曲折、顺境与逆境、经验与教训,进而在思想深处坚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方位认同,坚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强盛中国的笃定意志,自觉自愿地拥护和捍卫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5.启示五:开展党内主题教育应当推进“五项结合”,使党内实际和时代要求相结合、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形式创新和内容创新相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解决问题和制度建设相结合。任何主题教育都不能只搞“清谈”做“虚功”,都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紧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因此,今后的主题教育既要完成好“上”与“下”,“点”与“面”等规定动作,更要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在解决当下问题的基础上致力于破解体制性、机制性深层次问题,从而确保主题教育不仅使党员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受洗礼,更使其在工作上实践上有收获,确保主题教育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
6.启示六:开展党内主题教育应当增强“八种本领”,助推党员全面提高学习的本领、政治领导的本领、改革创新的本领、科学发展的本领、依法执政的本领、群众工作的本领、狠抓落实的本领、驾驭风险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能只依靠老办法老经验,而应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实践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因此,今后开展党内主题教育更应侧重解决本领恐慌的问题,通过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换脑筋、换思路、换办法,改环境、改途径、改习惯,努力解决好“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等现实问题,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应对复杂局面、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