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研究

2021-01-17 02:50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话语权话语思政

朱 杰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经贸系,江苏 连云港 222000)

引言

话语是传播思想的工具与载体,是叩开情感心扉、开启思想沟通的锐利武器,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效果的基础保障。诺曼在话语与社会变迁中提出,话语是对于某一个目标或主题的谈论方式,其中包括文字、口语及其他的表达方式,一般对于话语的定义为论述、讲演、说话、叙说等。在新时代,随着多元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以及网络用语的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面临无效弱化的冲击与挑战,所以进一步地增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势在必行。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概观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概念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概念的分析目前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种观点:一是体系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研究中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根据有关理论指导、方法和原则形成的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要观点有:一是从社会职能的角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主要包括话语创新功能、话语转向、话语指引等;二是从话语结构的角度认为,思想政治话语主要包括语言感召激励、语言灌输指导等;三是从语言的本质方面,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引导具有维护、德育和引导等功能;四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具有规范、引导、辩护等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困境观点主要有:一是从话语空间角度看,存在着话语主导功能缺少保障、话语主控权弱化、话语权利失衡、受教育权利意识的泛化等困境;二是从话语交互的角度看,存在话语方式错位、话语内容越位、话语理念缺失等困境,还有话语语境相关式微、话语方式正当性不足、话语交往真诚离场等现象,对于一些困境产生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1]。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创新观点认为:一是从话语语境方面看,应通过营造话语共生环境、创建多元的文化语境、建构个人的价值语境等来推动话语语境向多维度发展;二是从话语表达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的表达方式要从灌输性话语向新媒体下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转型、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从预设性向平等式话语转变;三是从讲话方式的角度看,应善于用摆事实、举实例、讲故事等方式来凝聚共识,进行话语方式的创新;四是从话语的内容角度看,政治语言是思想政治语言的主要内容,学术语言是政治话语的中介模式,生活语言是思政教育的经验,思政教育应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五是从话语的模式角度看,思政教育话语创新模式应包括心理分析模式、博弈模式、矩阵模式,从单向模式转变为交互模式。要想增强思政教育话语权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学科的发展角度,构建中国特色思政话语权应从立足于全球化、时代化、传统文化、整体实践等方面考虑;二是从思政话语权的实施来考量,应利用传媒渠道、网络群众路线、打造语言强势平台等来增强思政教育话语权的传播威力与主导地位;三是加强思政教育话语主体的建设,通过建构话语主体平台、完善话语主体形象、增加话语中中国特色内容、筑牢马克思主义话语根基等方式,掌握高校思政话语权;四是从话语的权力内部考察,应从政治话语关注向公共性转变、从功能性向价值性转变,来构建思政话语权体系[2]。

(三)思想政治意识话语权研究

思想政治意识话语权研究的代表观点主要有:一是从话语权构建角度,应创新话语体系建构我国主流意识话语权,强化反思与批判、突出问题意识、坚持人民立场等维度建构话语权;二是从意识话语权困境角度看,自媒体下意识话语权出现了个体非人格化、话语形式固化、控制模式低效、话语封闭等困境与问题;三是从话语权的价值与功能的角度看,意识话语权的三维辨识、实践具象、空间意象、逻辑抽象等,具有规范、教化、整合、导向、批判等功能[3]。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原则

(一)话语研究应注重实效性

思政话语体系建构的对象是大学生,所以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依赖于大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自觉践行、接受、认同。一是在话语沟通中无限贴近于学生的生活。教育学家的话语方式与学生的有所不同,因年龄差异、文化背景等存在差异,两类人群存在代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对于教学内容的接受、理解和感知上不能与教师产生良好共鸣,造成了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等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创新教学话语,无限贴近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将理论化的教材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思政教育教学更加接地气与鲜活;二是在话语方式上融入媒介手段。这些需要教师关注思潮与文化形式、线上线下思想形式、课堂内外、虚拟与现实,利用多媒介手段更加生动地将思政教材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做到真正将思政教育内容讲透与讲活,增强话语内容的实效性与吸引力;三是在话语内容方面要消除沟通障碍。教师应深入研究马克思经典文献,并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将政治语言与抽象理论转变为生动的教学语言,正确分析大学生的实际思想,掌握大学生的话语方式,可适当应用实例与寓言故事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深入浅出地讲给学生听,发挥思政教育启迪思想的作用。

(二)话语研究应注重时代性

语言的生命力在于表达时代精神、直面现实问题、紧跟时代步伐,思政话语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应以实践为导向进行理论创新,适时更新形成新的思政话语体系。思政话语体系的时代性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对于理论创新的运用。新时代背景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应立足于中国发展实际,深化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价值、理论精髓、精神实质等内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新时代思政话语体系建构要将理论力量变为话语力量,做好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头脑、进课堂、进教材的工作。二是提升对于时代问题的关注度。对于当今中国经济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回应与解读,让学生能够辩证看待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与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功。在思想上面认同改革开放是真正改变中国命运的关键招数,帮助大学生在思想行动上与国家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强化大学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话语研究应注重科学性

话语是一种思想表达,具有特定范畴与内涵,反映了特定的理论体系与理论内容,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只要彻底便能够说服他人。思政理论话语体系的本质要求便是以理服人,是思政话语具有科学性的重要表现。思政话语的科学性应将价值性与真理性相统一:一是应以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为目标。互联网技术与新媒体等的发展,让各种多中心化、去中心化、碎片化等信息模糊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政话语体系研究应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精髓与思政教育话语相结合,做到传播真理、传播思想、传播知识,还要彰显科学思想伟力、坚定信仰信念、塑造相关灵魂;二是将真理性的认识成果作为依据。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地揭示了人类思想、人类社会、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还为社会实践提供科学的方法论与世界观。事实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高校的思政教育话语体系构建,应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并系统地表达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观点和立场等,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创新思政话语体系的方式与内容。

(四)话语研究应注重政治性

思政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政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政治性,因此思政教育话语体系要注重政治性。思政话语体系体现政治性的表现为:一是应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建构思政教育话语体系要从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角度,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外化为新一代接班人应有的社会主义核心素质。二是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动权与主导权,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观念、立场转变为思政教育的话语方式与内容。三是以坚定的政治立场为核心。高校思政教育应坚持正确的政治理论方向,高校要提高政治敏锐性、提升政治鉴别力、严肃政治纪律、强化政治意识,构建具有正确政治方向的高校思政话语体系。

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展望

(一)创新思政话语框架

目前,思政话语的研究还集中在网络思政话语、增强思政话语权、思政话语创新与转型、思政话语困境、思政话语功能、思政话语内涵等方面,这进一步说明了思政话语研究已经受到了重视,成为思政教育研究中的理论增长点[4]。思政教育研究成果丰富,但相关框架单一且零散,缺少研究构建思政话语体系的理论依据、建构方法、建构原则,对于思政话语演进、话语空间、话语结构、话语表达等问题还应进一步研究。其实思政教育的研究不是简单的体系嫁接、方法套用、概念移植,而是用整体性思维去研究高校思政话语体系。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创新思政话语的研究框架,从思政话语的方法、思路、定义、概念、依据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探索,解决思政话语体系、思政话语体系的转型发展、思政话语体系的现实分析、思政相关话语表达等问题。

(二)加强思政话语运用

在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等新时代背景下,西方的理念价值观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新的形势对高校思政话语提出了高要求。物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等现代信息媒介的应用与发展,对思政话语体系提出了新标准,思政教育以文件为主的内容表达受到了新的冲击,传统思政话语体系中的说教式、灌输式话语面临着危机,思政教育话语语境中的多元社会思潮、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对于主流话语造成了冲击与挑战。因此,思政教育话语应与时俱进,符合大众的思想、创新话语的表达传播方式、丰富思政话语内容、提升话语主体素养。思政教育话语转型的机制与路径、必要性、内涵等需要澄清,增强思政话语的社会凝聚力、思想引领力、文化感染力等,创新构建思政话语机制,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三)拓展思政话语研究

从传统文献研究方法上看,将思政教育话语体系作为系统综合分析,从里面探讨出思政话语困境的成因。信息化的日益发展让思政话语的研究不再拘泥于传统分析方法,通过信息系统实现了智能化与多样化,网络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与海量化等特点,为话语研究提供了海量话语资源,保障了信息的反馈与通畅。因此,可进一步借助网络平台对于思政话语研究的影响力、控制力、权威性进行研究。另外,在思政话语研究方法上,应主动对于其他综合性学科的原理和概念进行转换,构建思政独有的知识体系与图谱,不过这不意味着可照搬其他相关概念,应在合理转化的基础上,创新思政教育研究理论,注重思政教育的历史演进研究与实践场所研究,并对思政话语的国际视野、现代转型与话语演进进行深入研究。

(四)丰富思政话语内容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历史点,思政教育迈入新征程且承担着新的使命。思政话语发展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更加丰富思政话语内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思政话语表达与内容中去,推进话语认同和传播,强化理论认识与实践应用,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传播、话语表达、话语艺术等进行深入研究,如六大科学思维、五大发展理念、五位一体、四个自信、四个全面等一系列新的概念的话语传播。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经常引用的话语,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铁还需自身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等形象地概括伟大斗争、伟大梦想、伟大事业、伟大工程的话语。另外,还可重点研究思政教育话语,关注话语受众的互动方式、参与方式、价值诉求针对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创新话语表达形式并丰富教学内容,提升青年群体对于思政话语的认同度。

结束语

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话语优化应创新时代话语内容、丰富话语表达方式、融入真挚情感、全面分析思政理论,拉近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增强思政的感染力与亲和力。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赢得话语权,用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先进性的话语书写思政教育新篇章。

猜你喜欢
话语权话语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