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技术创新方法研究会 颜惠庚
应《化工职业技术教育》编辑部之约,TRIZ 方法连载到本期就告一段落了。需要指出的是,TRIZ是一个庞大的方法论体系,这里连载的六期仅仅是TRIZ 的入门知识,限于篇幅和时间,还有很多内容无法逐一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关键词”TRIZ”,或登录相关网站寻找感兴趣的内容加深了解。
创新的最大障碍有三个:思维惯性、知识领域局限和方法局限,而学习TRIZ 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克服这三个障碍。思维惯性每个人都有,一般来说,年龄越大,思维惯性越大,会使我们难以跳出由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领域所形成的框框。TRIZ 中的创新思维工具,如最终理想解、九屏幕法、金鱼法、STC 算子和小人法可以引导人们跳出常规思维惯性,产生各种解决当前问题创新点子。由于TRIZ 是由TRIZ 专家从大量专利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因而包罗了各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智慧,使人们能够直接应用这些人类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最常用的方法是试错法,就好比手中有一串钥匙,不知是哪吧钥匙开这把锁,理所当然地就会想到一把一把地去试,直到打开为止。显然,在创新实践中,每一次的失败都是时间和金钱的浪费,通过试错取得成功取决于运气,而TRIZ 方法可以大大减少试错次数。
学习TRIZ,最好是带着没有解决的创新问题来学习,才会有创新的体验和解决难题后的成就感,这种解决问题的需求和问题得到解决后的体验与成就感是人们继续学习的内在驱动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加深对TRIZ 工具的理解和把握。需要指出的是,TRIZ 的每个工具都可以产生创新点子,互相之间不相互依赖,初学者不要担心刚开始学就不能创新。人们可以用学到的入门级创新方法先得到解决创意,再随着对TRIZ 工具的理解和学习,使用更多工具产生创新创意。一般常规的方法是有了点子就会停下来,试试是否有效,而TRIZ 则用尽量多的工具产生创意,然后对所有的创意进行分类合并,产生几个创新方案,再对这些方案进行评价,最后按照某些评价标准,筛选出几个难度低、效果好的几个方案交付实施。当然,在所选择的方案实施过程中,还会产生新的问题,我们称之为次生问题,这时可以再用TRIZ 方法,使次生问题得到解决。
在TRIZ 的教学和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我觉得TRIZ方法是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实施弯道超车的途径。掌握了TRIZ方法,可以使人眼光更敏锐、思路更清晰,从而选择出“正确”的事,请高学历的专家把这个事做“正确”。国内有些公司的总经理或董事长,本人并不具备高学历,但是公司内部却有许多高学历的专家,不就印证了这个道理吗?
学习创新方法不能心血来潮,也不是作秀,需要持之以恒地把学习作为终身目标。我是200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TRIZ 的,在学习和应用TRIZ 的过程中,越发感到TRIZ 在我国创新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2010年,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全校对学生开设“技术创新方法”选修课。2012年开始,部分专业列入必修课。2016年下半年教育部发文,要求在全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引起各高校的高度重视,但是仍有一些学校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而是把创新创业教育片面地理解成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首先需要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发现需求。TRIZ 中技术进化法则中的提高理想度法则告诉我们,任何产品和技术的进化都是向着提高理想的方向进行。该法则也告诉我们,对于任何产品,改进的主要方向有三个:一是增加产品的有用功能,二是减少产品的有害功能,三是减少生产或使用成本。教会学生使用这个方法去审视给人们产生不方便、使人们不满意的产品,就可能产生各种创意。要先用各种创新工具去解决实施这些创意时产生的问题,使之成为创新作品;再对这些创新作品进行外观美化、市场调研和商业策划,使之成为产品,从而产生创业的商品。因此,创业的源头来自创新,而创新的种子来自于创意,创意的点子则来自问题的观察与发掘。反观一些学校的创业教育,则是收割学生中零星的创新作品,对创新的花朵没有进行浇水和施肥,这样的创业教育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主管创业教育的人往往很苦恼:“明年的创业项目在哪里?”为此,我们曾经提出过“三创”,即创意、创新和创业,而创新教育则是这项工作的龙头。
TRIZ 方法不但可以用于技术创新,还可以用于解决管理类的问题。例如:在创新思维中的最终理想解的概念,就可以轻易判断我们各项工作的主次。对于管理问题,我们在应用最终理想解的时候,这几问可以换成: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责(当初设立本部门、本单位的初衷)是什么?为完成这些职责的最理想状态或途径是什么?达不到最理想状态的障碍是什么?如何消除这些障碍?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其他单位是否有类似解决经验?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忘记初衷,只顾埋头拉车,忘记抬头看路,以至于有些工作走了弯路甚至走错路。大到区域的发展规划,小到单位的内部管理,仔细审视一下,其实我们有相当一部分的工作都在做无用功。
创新,不是简单的改变,而是朝着更好的方向改变,是不断去掉不好的部分,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断朝着最理想方向改进。所谓“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这个意思。
讲座告一段落,创新未有穷期。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为了国家的创新发展战略,为了祖国的明天,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