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端溪水岩的鉴定与购藏

2021-01-17 05:59戴山青
收藏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青花溪水岩石

戴山青

有关端砚水岩的名称,历来有不同的称谓。首先是水岩的定义,顾名思义,水岩当指水中所开采之砚石。故又有称水坑者(马丕绪《砚林脞录》卷1,陈岭语)。其实不然,起码麻子坑与坑子岩两洞之砚石亦有水坑中开来者,与水坑相应者则谓旱坑,故水坑之称并不确切。另外也不应与山坑相对应,因为水岩固然生自水洞中,但是其位置也是在山中,只不过是山脚罢了。所以约定俗成,端溪水岩是指烂柯山羚羊峡东端南岸砚石之下矿层,其出石坑位即为端溪水出口处以东向南百米左右之水岩。端砚大约开采自唐武德年间(计楠《石隐砚谈》),水岩开坑时间,明确见于文献记载者,当在宋治平年间。“水岩在老坑内,治平中于此采石。”(朱栋《砚小史》)宋至明之古籍不称水岩而称下岩,宋时将羚羊峡南岸砚石分为上、中、下岩,与解放后广东省矿产局编写之《端砚地质调查报告》描述此地分为三个含矿区恰相吻合(刘演良《端溪砚》)。故下岩即水岩,是以地理位置而名。又明万历年间重开水岩并扩展至大西洞、水归洞,所产水岩石空前绝后,成为砚石之冠,为皇家所重,多为贡品,故又称皇岩。又水岩洞惟有旧坑无新坑,旧坑又称老坑,原为泛指,但自清康熙年间以后“老坑之名专属水岩矣。”(景日畛《砚坑述》)。所以水岩又有下岩、皇岩、老坑之名,一般称端溪水岩(不久简称水岩)较为确切。

水岩坑内按清吴兰修《端溪砚史》所给老坑内图之描述,按洞口方向分者有向东之东洞,向西之小西洞、大西洞,向南之正洞。而不按方向命名之各洞,除大西洞内溪水入海处为水归洞外,其余也多是小洞,有庙尾(《砚辨》属东洞)、洞仔(《砚辨》属正洞)、拱蓬(《砚辨》属大西洞)。总计大小八个洞。而传宋下岩石所出之中洞(唐子岩)、北壁(北洞)、南壁(南洞)等各洞至清中期时已无从考察,而且至清末,各洞多已堵塞或石竭而不能开采,唯大西洞(含洞内之水归洞)尚有佳石。所以1972年老坑重新开采时,尽管运用了电力排水,电灯采光等现代挖掘手段,而能够采石的工作面也只有大西洞与水归洞了(刘演良《端溪砚》)。因此对于这两个洞的石质之特征的研究与掌握,对于端溪水岩石鉴定不仅是关键所在,也是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的。

端砚石区别于其他类似端石的砚石的重要方法之一是观察颜色。虽然端石的基本颜色是褐紫色,但是细审之,尤其是白日浸于水中观察,则端石具有较丰富的颜色。其他砚石或者颜色单一,或者虽具不同色,但区别明显。而端溪水岩则颜色最为含蓄丰富。向来论者多以端石中青紫色为贵,宋无名氏《端溪砚谱》所论最为贴切:“石色贵润色,贵青紫,轻则灰苍色,润则青紫色。若性枯燥,色黄褐,皆下品也。”端溪水岩的基本色调即以青紫为基本色。大西洞青紫偏青,水归洞青紫偏紫。此为概而言之,实际上,水岩大小十余洞,各洞颜色自有差异。即使同一洞,因开采部位不同,颜色也有差异。如大西洞,颜色就有深者偏青而近黑者、偏紫而近赤者及偏紫而近褐者等等。至于其他诸洞所产砚石之颜色已不能详考,只有依据有关文献研究判断。如正洞色青紫(何传瑶《宝砚堂砚辨》),但是日人广津云仙所藏有铭文记载为明万历正洞的砚石(原载《墨别册第七号》)颜色却近淡紫红色类似小西洞之“质微红”(《何传瑶《宝砚堂砚辨》)。所以单以颜色判定水岩是不甚准确的,况且坑仔岩、麻子坑颜色也近青紫,很容易与水岩相混淆。但是近30年来大西洞所出砚石确实是青紫色,而且不浸水时色重近褐黑色。我以为如能结合水岩所特有的石品加以鉴定,石色才有实际的意义。清吴兰修认为“石色白为上,青次之,紫又次之,灰苍黄褐为下”(吴兰修《端溪砚史》),即是将石品的颜色也考虑在内了。因为石品中的蕉叶白与鱼脑冻即为白色,鱼脑冻被誉为水肪,如果“白如晴云,吹之欲散,松如团絮,触之欲起者”,就是“无上妙品,惟大西洞有之”。(吴兰修《端溪砚史》)水岩蕉叶白的特点则起“浑成一片,嫩净如柔肌,如凝脂。温而泽,沉而密,注视之深深然,隐隐然,如见其里。”(吴兰修《端溪砚史》)水岩的重要石品还有青花、冰纹、天青、火捺胭脂晕、石眼等。另外前人所谓石疵者,有玉带(白间纹、青间纹)、玉点(石榴仁)、金线、银线、水线、铁线、麻雀斑、翡翠纹、猪鬃眼、油涎光、五彩钉、朱砂钉、虫蛀等。今日随着水岩的日益稀少珍贵,审美观也随之而变,其中金银线、玉带、翡翠纹、五彩钉,其至虫蛀等已不视为石疵,反而奉为石品了。由于篇幅所限不能一一详细介绍,择其要者介绍如下:

一、青花:青花是指砚面青黑色之斑点,水岩青花一般较为含蓄,不浸入水中视之不易察觉。按形状分为微尘青花、鹅氄青花、蚁脚青花、蛤肚纹青花、鱼儿队青花、玫瑰紫青花、冬瓜瓤青花、蝇头青花等,品质高下基本上以所书顺序划分。水岩的青花质量是细、活、沉、晕、浑,不似其他端石之死板滞重。吴兰修所谓:“如绳尘羁于明镜,如墨神著于湿纸。”但水岩也有不带青花者,最常见的青花是攻瑰紫与蝇头青花,有人即以有无蝇头青花作为断定水岩的重要条件。

二、冰纹:冰纹是水岩砚石特有之石品,其细如线,白中有晕,似冰非冰,古人形容为有痕无迹,轻若藕丝。如成蛛网状纵横密布,则非大西洞三层之石莫属。

三、火捺:火捺按颜色分为深紫偏黑色,若黑色成分加深近铁色则为铁捺,不足珍贵。若色泽浅紫略红、且中心向外逐渐粉红、犹如胭脂涂面则为胭脂晕。有胭脂晕的砚石必定是佳石。在“鱼脑蕉白之外,有细缕围之,丝丝如理发者谓之马尾纹(马尾火捺)。其外有紫气围之,艳艳若明霞者谓之胭脂晕。此大西洞绝品。”(吴兰修《端溪砚史》)另外还有火焰青、猪肝冻、金钱火捺等俱为难得之石品。胭脂晕虽然不仅存在于水岩、麻子坑、坑仔岩与宋坑四种砚石中,但宋坑石色深紫如猪肝,向日視之有银星,很容易区别开。麻子坑、坑仔岩石色也有别水岩,而且胭脂晕不如水岩娇艳自然。所以以胭脂晕作为水岩的鉴定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比较准确、且简单易行的。

四、石眼:指砚石上形如鸟兽眼睛形状的石品。带有石眼的砚石洞很多,而且不仅限于端石。仅按其形态划分,就有鸲鹆眼、鹦哥眼、象牙眼、绿豆眼等10余种。据其神态又有活眼、泪眼、怒眼、翳眼、瞎眼、死眼之分。由于石眼生动自然,天成可爱。故砚值多赖以倍增。用类似水岩石眼之它石冒充水岩以获重价之商估自古有之。石眼之颜色以翠绿为上、黄赤为下。水岩石眼外层有淡墨晕,眼嵌石中,其圆如珠,称为鸲鹆眼。直径1厘米左右,也有大至2厘米的。另外还有象牙眼,色呈黄白,中有黑瞳子,也多见于水岩。但坑仔岩与麻子坑、古塔岩等砚石也有类似水岩者,甚至有以水岩石眼嵌于它石者。所以以石眼鉴定水岩须格外小心。一定要结合其他条件综合判定,才不至于出错漏。

五、天青:砚石中色青略白之石品,其佳者“如秋雨乍晴、蔚蓝无际”,则为水岩大西洞之上品。有天青的砚石尚有多种,故亦须参照其他条件而判定水岩。

六、石疵:一种是只有水岩具有的石疵,如五彩钉、朱砂钉、水线、猪鬃眼等,凡有此者就可断为水岩。另一种虽它石也有却常见于水岩的如金线、黄龙、翡翠纹、麻雀斑、铁线、油涎光等,如参照其他水岩特征判定,就可以成为很重要的依据。利用石疵作为鉴定依据简单明了。水岩石品丰富多采,以青紫为基调,尚有白色之蕉叶、鱼脑、冰纹、银线、石榴仁;红色之胭脂晕、朱砂斑;蓝色之天青;绿色之翡翠纹;金色之金线;黄褐色之麻雀斑;五彩之石眼、五彩斑等,总之色彩丰富、生动、娇艳是判断水岩最直观的依据。

水岩的色彩含蓄稳重,若不沾水则呈青紫,甚至偏褐黑色,给人以厚重坚硬之感觉。古人總结为“体重而轻,质刚而柔”(马丕绪《砚林脞录》引屈大均语)。水岩之珍贵不在文而在于质,即其细腻温润当为诸砚之冠。其细腻之程度“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若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秀而多姿。握之稍久,掌中水滋。”(吴兰修《端溪砚史》)所谓细腻,是指用相同之研磨工具对砚面进行加工后,以手指或掌面按摩时获得的不同手感。比如用1500号水砂纸充分打磨后,水岩较其他砚材不仅手感细滑,而且有一种类似接触肌肤的柔嫩感,这种感觉是其它砚材绝没有的,因此是鉴定水岩的一种好方法,而且稍有经验即可掌握。按照一般的规律,石质愈细,研磨的墨汁也就愈细但所需时间也愈长,即古人所说的“拒墨”。但是由于水岩中含有硅质,所以下墨时间反而“常少于它砚十之三四”。(陈慕尹《端溪砚石考·跋》)尤为可贵的是水岩不仅下墨快,而且尤为“发墨”,即研磨的墨汁质量远胜于其他砚材。因为只有端砚,尤其是水岩中含有硫磷之成分较为适宜,其墨汁油黑光润,且兑入清水黑色深浅变化极为丰富,淡墨尤为清润,墨迹又不易被虫蛀,为历来的书画家所珍贵,至今尚有极高的实用价值。以质量较好的墨在水岩上研磨时,不仅无声,而且手感细腻,如“熬盘搨蜡”,不似它砚有沙沙之声,古人称之为“与墨相亲”。日本砚市多备清水佳墨,借客人试用选购,是方便易行的方法。

水岩石质细嫩,贮水性能尤为精妙。古人所谓“衬手而润”“呵之成津”。年中除夏季之外,好的水岩确实是呵之成津,甚至以呵气所形成之水滴即可研墨。以手掌按在砚面上,感到冰凉而且不久即可湿润,这种感觉也是水岩所特有的。所以钱以塏说:“故善辨水岩者,不在日中见石,夜来以手按石,其冻如冰,沾之欲湿,则得之矣。”(马丕绪〈砚林脞录》)所以以手感判定水岩,也是重要的经验。

有关端溪水岩的鉴定,多有以扣砚听声为标准的,但却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三种,较早的说法是谓“扣之无声”,但水岩系石质,似不可能无声,所以清中期后,论砚者对此也多有疑惑,计楠就说:“潘家堂亲至其地,亦谓扣之无声,殆我朝新采水岩,或异于前时……其无声之说,未必尽然。”(《端溪砚石考》)也有谓水岩木声者,吴兰修说:“石以木声为上,金声瓦声为下,木声拍拍然,金声当当然,瓦声玲玲然,老坑皆作木声。”(〈端溪砚史》)刘演良也说是木声,他认为“水岩砚石的泥质比重很大,敲击它发出‘笃笃’的木声。”但是同种砚材,也有大小厚薄之分,大厚者,扣之声音自然较小,薄者沉重,而只有砚石出现裂纹,才可能出现“拍拍”声。所以以声断砚是不甚科学的,以无声木声验之水岩,无一吻合者。倒是第三种说法,其声清远者较为切合实际。魏泰就认为下岩石“扣之清远”。(《东轩笔录》)计楠对无声提出质疑,他说:“水岩石之嫩者,其声清远;嫩如泥者,其声静穆。东坡称其声磬,米史称下岩石细扣之清越是也。”好的水岩石,即使小而薄,其声也轻而清,这是笔者验证实物后得出的结论,如果说是木声,也绝非是“拍拍”“笃笃”声,而是类似扣击紫檀等硬木发出的清越之声。据说优质的端溪水岩,目前的年产量不过数十方(刘演良《端溪砚》),稀少优质自然珍贵。以六寸为标准,新水岩当在千元以上,如有好的石品,如鸲鹆眼、冰纹、鱼脑蕉白等,其价又当数倍之。

猜你喜欢
青花溪水岩石
惊艳世界的“青花”神采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库克岩石
第五章 岩石小专家
真假月球岩石
之间
溪水
岩石背后伸出的巨爪
我们去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