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赝品的三种情况

2021-01-17 09:43李静杰王全力
收藏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赝品佛像

李静杰 王全力

佛像是施主本着对佛教教义的信仰,为国家、他人或自己做功德结善缘,出资造作的供养偶像。中国历史上除三武一宗法难特别时期,佛教流行的任何时间、地方都可能造作佛像,不存在赝品问题。但是,随着佛教信仰衰落,尤其收藏需求的滋长,某些佛像由供养品变为收藏品,固有功能发生质的转化,收藏必然导致佛像的商品化。为追求古董所带来的高额利润,流传古旧佛像数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时候,仿古或做伪制品应运而生。宋、明、清三代,伴随收藏热的兴起社会上已产生了佛像赝品。晚清民国时期,不法中外奸商更以获利为目的,不顾佛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存在的纯洁性,亦无视佛教教义所规定懈怠佛祖可能遭到的果报,肆意制作、购销佛像,使得批量佛像赝品流入社会。当然,并不排除某些人出于善意进行仿制的情况。

文物考古工作者通常以真品佛像为研究对象,有时忽视了辨伪问题,这样很容易被赝品困扰。兹根据自己的经验教训谈一下有关佛像赝品的三种情况。

其一,原品与仿制品真假混淆。例1962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在郑州二中发现的东魏天平二年(535年)造像碑(存河南省博物馆,刊于《文物》1963年第7期《郑州发现东魏造像碑》与《中国美术全集·魏晋南北朝雕塑》图版113),此碑不断为研究者引用。其形制、内容与现存瑞士瑞特保格博物馆的东魏天平三年(536年)合邑一百人造像碑相同,经核实确定前者是后者的仿制品。前者将三年误刊作二年,由实物观察非磨泐所致,两者年、月、日的干支完全一致,唯后者纪年与干支吻合。前者碑阴铭文误刊“合邑一百人等”句为“合邑首有人等”,并刊错文字数处。前者文字结体拘谨,有些字亦非北朝时期普遍流行的别体。天平二年碑的主尊面形、发式作妇人状,不见于同时期其他造像,左侧面宝盖饰上部已封顶,与碑上部残缺的情况也不相符。后者刊于OsvaldSir'en:ChineseSculpturefromtheFifthtotheFouteenthsCentury(喜仁龙:《五至十四世纪的中国雕塑》图版176至178及《海外遗珍·佛像》续)。著名的临淄北魏正光六年(525年)曹望憘造像座,清末出土后多次翻刻,真品亦流向海外。

其二,托古制品。例1958年岐山县博物馆收藏的梁普通二年(521年)弥勒鎏金铜像,通高22.4厘米,重450克,刊于《文博》1989的第3期《岐山县博物馆藏铜造像》,从该文记录的人物造型和像座形态分析,此像当为明清时期仿唐式杨柳观世音像。头光背面刻“普通二年岁壬(‘在之误)乙己(‘巳之误),五月朔廿二日,弟子陈弘为亡父母、兄弟、居家(脱漏‘眷属)平安,敬造弥勒像一区(通躯)供养”。此年干支应作辛丑,与纪年不符(原文曾以此怀疑铭为后刻)。人物形态与服饰模仿了武周至开元时期的式样,具体形态又有别于唐代,况且杨柳观世音像的最早实例也出现在东魏以降。1993年冬,笔者整理故宫馆藏佛像过程中,发现了与普通二年像形制相同的青铜像,此像高20.4厘米,重395克,原在故宫兹荫楼。头光后銘记:“□朝五月初五日,弟(脱漏‘子)陈弘为(脱漏‘兄)弟、居家(脱漏‘眷属)立(‘平之误)安俊(‘供之误)养”。显然,此像为普通二年像的仿制品。又如1949年以前西安郊外出土的北魏太昌元年(532年)姜神宝等造石像,存陕西省博物馆,曾刊于《シルクロードの都长安の秘宝》(《丝绸之路故都长安的秘宝》)。笔者亦误认为此像可能是当时出现的一种变异造型,整理晚期佛像过程中猛然觉察,这是一件托古赝品。主尊像采用的水月观音坐式北魏末期不可能出现,菩萨的体态、披帛、璎珞和流云形火焰纹也应见于北齐以后。再如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梁天监四年(505年)禅定佛铜像,高5.7厘米,《佛教雕刻名品图录》图版7收入此像。此像铸造极简略,整体造型全不合南朝规制,佛似着交领式袈裟,而这种式样袈裟仅见于北魏早期至西魏时期关中和陕北地区,如果说交领外面的方形划纹代表了双领下垂式袈裟,那么这一时期南北方都不见交领式僧祇支的实例。上下端有显著收分又较窄的枣核形光背是较晚时间产生的,之上稀疏放射状火焰纹则应出现在北齐以后。尤其高亚形座的底盘式样,南北朝无一类似像例,却比较多地见于晚期的器物。

其三,为提高某些古佛像的商业价值,人为加以改造。笔者误录入《石佛选粹》的大统九年(543年)王待庆造像即是这样一个实例。此像为灰石灰岩质,高164.5厘米,北京大学旧藏,新中国成立后文化部文物局拨交故宫收藏。初感觉正、背面佛像风格有异,但怀疑背面佛像直接借鉴了外国粉本。日后仔细揣测,正面像造型接近青州区北齐风格,背面的飞天、护法及佛袈裟下摆基本为西魏式样,佛收腰隆胸的造型与上身服饰处理形式则不合古制。尤其胁侍菩萨的身段与披帛应为武周时期模式,铭文中出现的“七代”与“弥陀像”也主要见于唐代。铭文表层又有意敲砸出许多麻点。可见,此石背面像应为后世所刻。在改造过程中掺进了不同时代的特征。还有一种可以一目了然的改造作品,如《中国雕刻》图版XXII收录的北魏正光三年铭弥勒像碑,在形制和造型特征上属于典型的河洛地区武周至唐中宗时期造像碑,尤其接近洛阳古代艺术馆藏的唐景云二年(711年)像碑。铭文则显系后刻,而且敲砸出许多做伪的麻点。此碑雕刻技法娴熟,应为唐代作品,然未见实物也无法排除赝品的可能。

以上所述是关于佛像赝品的三种主要情况。已刊布的佛像赝品还有许多,为说明问题仅列举一些典型例证。它警觉了自己也告诫后来的文物考古工作者,佛像研究的前提和着眼点存在一个重要方面:辨伪。随着文物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佛像赝品可能不断增多,辨伪将成为严峻的现实问题。

猜你喜欢
赝品佛像
佛像和大钟
佛像面前的 菩萨
画错的恶龙
画错的捕猎图
画错的牌局
佛像面前的菩萨
赝品
花的赝品
日小偷偷佛像供奉
关于佛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