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书、雪糕壶、老式三五座钟、缝纫机、黑白电视……走进山西省太原市南肖墙关帝庙的正殿,仿佛穿越回20世紀某个亲友的客厅,温馨而熟悉。观众络绎不绝,看到熟悉的老物件还会热闹地讨论一番。
这是太原市文物局活化利用古建筑的一个典型,新时代的关帝庙已变身为太原城市记忆馆、“记忆交换”市集。这是一个跟“记忆”打交道的公益项目。近3年来,山西“时尚回响”的创办人黄海波带领30余名志愿者,征集、整理、展览老物件,成立老物件交换市集,围绕“记忆”,展示文化、促进沟通、留住大时代中的小故事,让人们感受时代跳动的脉搏。
市民安素香捐赠的小炕桌就摆放在这里。炕桌看上去非常厚实,卯榫没有松动,上面有两个抽屉,抽屉里留有墨水印。这是安素香的太姥爷专门给她母亲做的嫁妆。
“我们对这个炕桌有特别深的感情,现在无偿捐赠给‘时尚回响,也是给它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归宿,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历史价值。”安素香说。
随着时代变迁,越来越多的人家从平房搬到楼房,很多老物件失去安身之处,因此不少人有了“寄存记忆”的需求。
“一开始真没想到有这么多人捐。”黄海波说,从2017年秋天至今,他们已经收到600余名热心市民捐赠的6000余件老物件。由于场地原因,有时候她不得不拒绝捐赠者。
在“记忆交换”市集,人们结交朋友,互动交流。老物件还是要在社会上发挥作用,独赏不如共赏。
有人好奇饸饹床长什么样子,71岁的志愿者尚庆华就开着自己的老年代步车,将自家收藏的木质饸饹床带来给大家看。这是当年他的一个好友做好送给他的,如今木质的饸饹床已经非常少见。
57岁的中专语文老师范德峰将自己积攒的外国邮票带到了“记忆交换”市集,颇受人们欢迎。他摊开自己的集邮册,请大家喜欢什么就可以拿走什么。一位研究地图和地理的于先生愉快地挑走了几张地图邮票。
在黄海波看来,老物件是岁月留下的秘密文件,向人们展示了社会生活的横断面,而社会的变革和进步经常寓于这看似波澜不惊的日常之中。
(据新华社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