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易 浙江建院建筑规划设计院
应用绿色建筑技术不仅能够在施工中保护环境,达到生态施工的目的,提升建筑的绿色技术应用水平,而且还能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绿色建筑技术首先要求使用环保的建筑材料,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应用绿色节能的施工技术,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绿色建筑技术预计实现的生态效益十分可观。
现阶段,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保护环境意识不断提升,促使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进入到大家的视野当中。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这种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施工材料以及施工工艺等方面。首先,对工程建设所使用的施工材料来说,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支持下应当采购环保特性显著的材料,从而保证在工程施工以及日后的使用阶段不会破坏周围环境。其次,就节能技术来说,其在建筑过程中的采光、采暖等方面都可以得到有效应用。比如说,借助智能风量控制系统能够合理控制风量,节省能源。在采光方面,通过光感控制能够让照明设备的亮度随着环境而自动调节。而将智能化控制手段应用到采暖上面,能够让建筑室温保持在一个合理区间。最后,就施工工艺而言,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主要是对施工单位以及所使用的机械设备进行全方位的优化配置,有助于改善施工质量。而在施工全过程中渗透节能技术能够全面的优化施工工艺,有利于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速率。
环保的态度与绿色的设计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根本,绿色建筑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和改善建筑内部及外部的生态环境,通过利用各种现代化科学技术、运用各种节能环保的工具,达到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的目的,所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使人类的生活环境返璞归真。因此,在对高层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秉持着绿色环保的原则,实现高层建筑的节水、节电,实现效率最大化,实现人们的居住环境绿色舒适,回归自然。
少量化原则首先可以应用在建筑内部的装饰装修上,比如一些年轻人选择的装修风格是极其简易的风格,用少量的装修建材达到简易时尚的装修装饰效果,是建筑内部的空间更加宽敞,摒弃了传统复杂的装修风格,有助于节省资源的同时,又能够减少装修的成本,一举两得。其次,少量化的原则应用在建筑施工上,在保障使用质量的前提下,节约资源,比如当下流行的装配式使用方式,用料节约,成本支出低,建筑质量高。因此,少量化原则也是绿色建筑技术施工的指导性原则之一。
建筑最终是为人提供服务的,因此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也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为基础。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结合高层建筑的用途、围绕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需求进行设计,在设计的表达方面要做到绿色环保与人文价值的结合,在建筑装饰的选择上也要突出人文关怀。
建筑形态在整个建筑设计中是尤为重要的,因为只有在确定了建筑的基本结构之后才可以进一步地对其他结构进行细化。在进行建筑设计期间需要制定出多个不同的设计方案,并利用目前较为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对每一个方案分别展开模拟,以此来确定每一种方案在建设期间所需要消耗的能源及成本,从而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案作为最终的建筑方案,并基于该方案的基础上展开进一步优化,例如:成都的双流机场T2航站楼是以“竹节虫”结构为主,整个航站楼的屋顶都是由经金属夹芯板结合透明材质的材料所共同构成的,致使航站楼的屋顶与外墙之间没有间隔,这样的建设方式存在极大的弊端,不仅增加了成本支出,还导致采光效果较差,能源消耗较高。因此要制定多个设计方案并择优选取,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优化,实现节约能源的目标。
我国的气候类型多样,南北方差异明显,为了使建筑物能够更好地满足南北方气候的差异,同时借助南北方气候的特点,为了使建筑物发挥本身的特性,更应该具体气候具体分析,结合不同的气候特点来实现绿色施工技术的优化。首先,要对建筑物需要适应的不同的气候的能力了解清楚,比如,南方的气候多降雨,建筑物的屋顶应该设计成人字形的形状,或者建筑高悬地面,避免暴雨的侵袭,保持建筑物的干燥。
北方的气候特点多暴雪、气温低,例如东北的建筑就应该设计暖炕或者地暖,以此来应对东北地区严寒的天气特点。同时,对于建筑材料也要采取优化措施,尽量使用可再生的建材,达到节约能源的作用。其次,在制度管理规范方面,关于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应该统一管理制度,规范绿色施工技术的要点,才能进一步确保建筑的施工质量。
目前大部分房屋设计都是朝阳的,因为朝阳设计不仅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一定的舒适度,还能够对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目前,太阳能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了,因为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但是在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到楼与楼之间的间距以及高低差情况。并且在设计阶段还要重视风向问题,对风能资源展开合理的应用,将风向与建筑格局进行结合,合理地设置楼间距,在保障具备理想通风效果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冬季风小、夏季风大的特点。
绿色建筑的优化发展是整体建筑行业得以进一步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对民用住宅建筑进行设计时,相应的设计人员需要充分的利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进而使整体建筑在城市化的建设过程中能够拥有较为优质的环保特性,使整体建筑以更加优质的功能性及环保性,为相应的住户提供较为优质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