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 莱芜钢铁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中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国有企业具有企业性质,所以国企的企业文化建设是有必要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更具凝聚力和创新力,提高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国有企业是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不变质,因此加强国企的党建工作是重中之重的任务。国企的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存在有很大的共性,如何加强两者之间的融合,实现共促发展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很多共性,他们是国企价值观的一部分,它们的作用相似,都具有思想指导作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将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深入融合共促发展,有利于引导员工和干部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企的凝聚力,提高员工和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利于促进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企市场化的改革如火如荼,国企的党建工作也要顺应时势的变化作出相应地改变,与国企的文化建设融合实现两者的促进发展,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利于加强新时期的国企党建工作,创新国企党建工作方式。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在大多数方面其目标都是一致的,加强两者的融合,实现共促发展,有利于构建国企上下所有员工认同的文化、思想、政治体系,为国企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促进国企的经营发展。
一是领导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国企开始面临在市场当中竞争的压力,部分国企片面重视企业经济效益,忽视了国企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在一些国企内部,国企的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逐渐边缘化、虚弱化,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国企的众多考核中,往往只注重业绩考核,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考核所占比重很低,员工缺乏积极参与的动力,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停滞不前。
二是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方法缺乏创新。一些国企的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还按照原来的老旧方法,部分领导和干部认为只要“走过场”地开个会宣读下政策文件,或是一味地说教就已经完成自己的任务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时期人的思想观念与以往不同,需要新的方法才能产生好的效果,而目前一些国企的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方法缺乏创新,无法让员工真正从内心认同,更无法实现两者的共促发展。
国企的领导和干部要不断学习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和方法,提高对两者的认识,切实重视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党建是保障国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使国企肩负起对国家和人民应该承担的责任,在市场经济下,国企更要“坚守本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重视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将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互相融合,明确企业文化建设,夯实国企思想政治基础。
新时期党建和文化建设的工作方法也要适时地创新,切实提高工作水平。互联网时代下,人们可以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因而对文化、思想、政治方面的信息也更加敏感,这对党建和文化建设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企党建和文化建设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结合新时代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创新工作方法,多渠道工作,除了必要的会议之外还可以通过利用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加强党建和文化建设的宣传、交流、沟通,提升党建工作的透明性和工作效率,积极接受群众的监督,切实做好新时代的国企党建和文化建设工作。
党建和文化建设的工作对象归根结底还是人,所以党建和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不论是基层员工和干部都要予以同等的重视,要切实从员工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创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使员工内心真正愿意认同企业的文化,从而提高员工的创新性和积极性,提升国企的工作效率。
市场经济环境下,为了业绩考核和自身的利益一些国企员工和领导层逐渐忽视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因此为了防止这一事件的发生,必须将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国企的考核体系中,加大其在考核中所占有的比重,提高员工和干部的重视,从而提高员工干部党建和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党建和文化建设共同发展,避免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边缘化、虚弱化。
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要落实职责到具体部门,明确到分管的具体人员,才能保障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企业文化建设是与企业共生的关系,企业文化建设不能脱离国企的实际生产经营。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要切实融入到国企的生产经营中,避免“两张皮”现象,不能只是口号,更要付出实际行动来支持生产经营,全面促进国企文化和经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国企的党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质量,因此国有企业要提高对党建工作的重视,要将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创新工作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考核体系,明确具体工作职责,将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切实落实到企业基层,全面促进国企文化和经济建设,保障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