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龙泼 韩伟军 陕西西咸新区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内容十分烦琐,但是这些都是作为建设企业应当考虑的,因为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多种难以预测的情况,如果不能对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做到科学管理,那么工程按时交工会十分困难,并且对建筑施工整体质量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企业在进度管理中采取多种策略,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标准化具有一定程度的系统化和基础性,同时涉及多个方面。在具体实现标准化安全生产过程中,相关单位需要强化施工设施水平,确保一线施工人员具有更高的安全素质,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合理优化施工环境。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有效落实能够确保建筑施工企业强化安全生产,合理优化基础工作。建筑工程在具体实现安全生产时,不仅需要有效提升相关人员安全意识,同时还需要确保施工设施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科学开展施工作业,进而确保企业运行的安全性和有序性,推进施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建筑施工企业在实现安全生产过程中,全面提升安全标准是其各项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以此为基础,能够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具体实现安全生产时,相关单位必须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标准化建设,使其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进一步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基于此,建筑施工企业在具体实现安全生产,必须不断加强安全标准化工作,确保能够有效维护相关人员合法权益。
目前在建筑行业发展中,建筑制度不够健全,很多企业不按照规定程序施工建设,存在使用残次材料的现象,从而使施工质量未能得到充分保障。
我国建筑业在不断发展中,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逐渐得到培养,由于工程项目施工是一项高危工作,在施工中出现任何小差错,就极有可能对自身或者他人的生命造成威胁,因此需要施工人员要把安全意识牢记心中。由于大多数施工人员素质不高,未接受过专业的生产培训,在施工过程中很有可能因为缺乏安全意识而给工程安全埋下很大的隐患。因此,施工单位要在开展建筑项目工程前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让他们把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更好地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标准。
建筑安全的实施操作标准化制度的编写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施工企业不仅要认识到安全标准化管理机制的重要性,还需结合相关的管理标准及施工操作规程建立长效安全标准化管理机制。为了提高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不仅要对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制定规范的操作规程,还要完善安全管理的监督和考核制度。例如,某建筑企业为了完成机场基地配套设施二期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既要保证建筑施工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又要全面提高建筑操作时的安全与标准化管理水平。在这样的情景下,企业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更新了施工技术和设施设备。此时,建立长效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唯有如此,才能达到提高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质量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对项目环境、施工人员、操作规程、项目安全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调整。
(1)为了保证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全面实施,需对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做好相应的宣传及培训工作,并借助考核制度,提高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学习和落实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积极性,具体内容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使施工及管理人员明确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对于工程及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为了建筑工程队人员以及各个参与方都能够准确意识到自身在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中承担的责任,需要对管理人员和各参与方进行建筑安全管理化的培训工作,帮助其掌握一些重要环节,如施工操作和施工监督检查等,进而提高和促进其对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自觉性。(2)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实施还需要以考核制度为依据。需要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将安全考核管理制度与管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有效结合,树立一个重要的指标,其目的是衡量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效果。此外,要准确记录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天数,并结合考核结果对其进行相应的奖励或惩罚,充分体现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时性。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对信息或数据的利用,信息在项目施工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可替代,而实现信息的安全管理是现代化建筑工程的必然需求。因此,为了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应成立专门的信息记录小组,对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安全信息进行记录和分析,并逐渐形成本工程信息资料库,确保能为后期工程相关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资料依据。
在具体进行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能够确保合理优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保障相关人员合法权益,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科学规范现场施工安全事故。在此过程中,通过优化项目施工方案,创新特种设备技术,改进项目临时用电,科学制定考评机制能够确保建筑工程实现更高程度的安全生产,进而保障安全建设的标准化,推进我国现代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确保项目工程建设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