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 平湖市乍浦镇事业综合服务中心
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稳步发展,许多新兴的技术也逐步研发了出来,可以说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为了能够在建筑工程上向前迈上一个台阶,许多人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努力奋斗。近些年来,通过不断的建设改造,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农村的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然而,在全国各地的建筑工程中发现了一些“豆腐渣”工程,这对政府声誉和人民群众的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究其原因,还是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不够科学,所以才会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为此,我就专门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对现实工程的实践有所帮助。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所谓的管理体系还是由政府外包出去的施工单位来完成的,但施工单位参加建筑工程的投标其最终目的在于盈利,所以在材料和人员的选择上标准必然会降低,而施工单位的人才质量也是良莠不齐,甚至可能在前期的图纸策划上就存在一些漏洞,在最后的竣工验收中,如果没有专门人员对最终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最后可能就出现前面所提到的“豆腐渣”工程,一碰就碎。
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较多,比如施工单位拖延工期、施工环境卫生差,除此之外,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前期的选材过程中缺乏监督,选用了一些便宜而且质量不达标的材料进行修建;在施工过程中缺乏监督,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无法与建筑工程师进行及时沟通,导致工程质量容易出现偏差;在施工结束验收移交时,可能缺乏检验环节,没有对建筑工程的完成情况进行整体评估,最终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成本浪费包括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交工给施工单位时中间的问题没有做好交接导致浪费较大;二是在施工过程中,缺乏精细化的管理人员、物资和材料的量级耗损都呈浪费状态,许多建筑单位施工结束后,仍然存在较多没有使用的水泥钢筋,这就是前期计算不精细的结果。
想要在建筑施工中有逻辑、有秩序的完成施工管理,那么必须先健全管理体系,这里任务的分配必须要人人落实,并且具体到每一件小事。比如在施工单位竞标成功后,首先要呈交一份施工计划包括所用材料、图纸、预计投入和建设工期;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建筑设计师要始终参与到一线的建设当中,及时了解建设中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另外,政府需要安排专门的监督人员组成检查小组,在施工的各个阶段进行精细化的监督,尤其是在最后的检验环节,更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保证所建设的项目能够安全的投入使用。
在建筑工程的精细化管理中,首要的就是要抓好重点,统筹全局,对整期的项目修建以全局的眼光看待并做好布局,通过前期专家对建设地点的勘测提出施工意见,再依照这个意见采用招标制度,吸引较多企业前来竞标,竞标成功的要素就在于公司的信誉以及曾经的工程是否都保质保量完成;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则是要积极配合业主对项目管理的规划,请专业的建筑设计师进行设计,随后做出一份详尽的计划表和布局图,对每个方面都要进行应有的考量,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者是应对安全隐患应如何解决都应当呈现在这份计划表中;适当设置激励和奖惩措施,对本次建筑工程中设计师、工人等参与者都进行量化的列表考量,这样能够更加直观看出大家在施工过程中的工作情况,是否迟到早退,是否偷懒怠工等等,都是这分量表上可以加入的,在一个周期结束后,针对量化考核,排名前列的可以获得奖励,扣分较多的,则需要有相应的惩罚。
前面提到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可以应用到量表的方法精细到个人进行考量,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对每个人都进行监督,能够关注到每位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表现;但缺点在于,工作量太过庞大,假如是一个较小的项目,用这一种方法就足够了,可如果是个人员繁复又多又杂的大项目,这个工作量就显得难以估量。那么面对这种参加人员多的情况,则可以进行模块化的管理,根据建设特点的不同设立不同的小组,对这些专门的小组进行机械等的配置,有些类似流水线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在量化考核中,就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对小组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进行评估。这种模块化分工的好处,一是可以实现同工种之间的相互监督,避免了有人偷奸耍滑、浑水摸鱼的可能;二是便于管理,在通知或者组织活动时,只需要通知到组长,再由组长传达给组员;三是避免了没有计划而造成的大量的材料浪费行为,能够物尽其用;最后就是有利于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和默契度,再开展工作时就会十分顺利。
事实上,建筑施工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题目,因为这并不是只有一个系统在工作,而是两三个系统协同工作,因此传统的管理办法明显不适用于这样的工作方式,但精细化管理却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这可以将抽象的努力进行量化,让人直观的看出工作人员的工作程度,便于奖惩,也能筛选出真正适合岗位的人员,避免人员浪费,这也能加强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之在工作中有着更大的激情,总的来说,建筑管理上的精细化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现代化管理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