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媛媛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赵忆岚 王向栋 李璐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根据当前职业教育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来看,其转化能力弱、科研的成果无法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在产学研融合的背景下,如何让这些科研成果向企业或者其他的渠道转化,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采用多种有效的渠道,给予职业教育科技成果转化更多的绿色通道,进而为各个领域的技术研究提供支撑和参考的价值。
科技成果的转化归属于科技管理体制的范畴,因此想要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需要从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入手。地方政府应该构建完善的政策保障机制,加大对地方高职院校科技发展的支持。通过搭建好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桥梁,构建大学科技园或者孵化器等。在政府政策大力支持和引导下,有助于加强技术交流,有助于高效解决产业企业技术问题,保障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同时,能够助力高职院校的发展,也为企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生命力。
产学研融合的背景下,政府更应该与当地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根据企业的需求,对接当地经济发展,建立科研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加大对一些高质量的科技成果或者应用型的科技成果等给予惩罚和奖励。在加大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后,使得产出的科技成果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为企业的发展和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上的支撑。高职院校应充当起主力军角色,为当地经济发展助力。高职院校目前针对这一问题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大多数院校没有建立专门负责科技成果转化部门。高职院校需要在成立专门的机构后,制定考核指标,逐步提升学校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视程度。
职业教育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与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视程度、规模效率等有着正向比例关系。因此,很多学校都将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一项发展目标,通过增加科技投入,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研发能力、研发资金和研发人才都较为匮乏。因此,高职院校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需要向政府、企业争取更多的科研资金。通过搭建平台,加大与政府、企业之间的联系,增加项目的款额和经费,以建立相对完善的投入结构。在投入时,高职院校或者企业还可以对科研成果的价值做出评价,根据其价值划分资助的款额,并对科研产出的情况进行奖励,这样不仅能够提升科研成果的产出质量,还能够刺激转化,为企业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实现双赢。
另外,为了促进职业教育科研成果转化,还需要在人力上加大投入。学校在考核时不能仅仅将教师考核作为主要目标,还需要鼓励更多的人员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学校还需要创新当前教学模式,重塑社会服务意识,鼓励更多教师深入企业学习,从而掌握更多知识技能、实践技能和穿心技能。根据企业需求,将课堂搬到企业中,进而在围绕企业需求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对企业技术进行改造和升级,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出更多应用型人才。
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丰富产学研合作模式。学校在与地方政府进行合作时,需要签订相关合同或者协议,进而为科技成果转化铺好道路,推进科研成果点面同时发展。高职院校和产业企业应不断扩大利益交汇点,建立融合机制,保障科研项目、实习实训、产业设备、市场信息共通共享落。通过举办技术交流会,加深产学研各方对接交流。同时,设立高职院校创业投资基金,与企业合作,共同解决技术集成和孵化阶段的资金来源,在给予转化关键环节的支持后,建立完善的投融资体系:其一,构建风险投资机制。通过建立涉及银行、证券等投融资机构的市场风险投资机制,实现风险投资的一体化发展。其二,建立风险承担机制。政府、企业和学校需要共同制定相关政策,以及补偿机制,这样不仅能够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还能够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其三,优化经费管理机制。加大对科技成果技术研发阶段和试用阶段经费的投入比例,深化经费管理制度配套改革,对经费投入和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
专利成果转化过程中,高职院校方面需要给予奖励。首先,在制定奖励对策后,不断加大高价值专利转移转化力度,时间专利成果市场化和产业化。其次,清理无效、低价值专利。优化专利申请流程,取缔以专利数量为指标的考核和奖励机制,提高专利质量,提升转化效率。最后,提升专利发明人转化收益。不断优化专利转移转化收益管理,根据专利转化收益,提升发明人价值感和获得感,进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效率、高质量发展。
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从提升职业教育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出发,从产学研合作视角,在政策机制、资金与师资投入、产学研融合、专利成果质量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职业教育科技成果转化路径选择提供参考。